总结来看,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加入进来,所发行的“抗疫”金融产品数量或将继续大幅增长。此外,监管及金融机构或将继续提供新的“疫情防控专门产品”,包括票据市场、对外贸易相关产品领域或多有创新。中期看,伴随疫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未来产品重心将由“疫情防控”逐步走向“生产复工”及“民生保障”。
原标题:【华创固收|周冠南团队】“抗疫”金融产品大盘点,创新进行时——华创债券疫情跟踪系列之十一20200228
来源:华创债券论坛
首席分析师:周冠南,SAC:S0360517090002
目录
摘要
“抗疫”金融产品种类丰富,金融机构头部效应显著。为配合中央打好疫情“阻击战”的相关要求,提升金融市场资金融通效果、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民生基本需求,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中介作用,纷纷推出疫情相关的金融创新产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类别:其一,服务于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包括“疫情防控”债券以及商业银行发行的防疫专项存单、“抗疫”专属企业贷款;其二,服务于居民群体的金融产品,包括为“抗疫”专属个人贷款及各类保险产品;其三,募集资金用于疫情资源的优化配置,包括基金产品、保险资管计划及银行理财产品,其中部分银行理财也具备第二类产品属性,即针对特定群体销售。
实体企业:疫情防控债券。自2月初央行、财政部等部委多次印发相关文件通知,通过金融支持方式加大对疫情防控地区的支持力度,其中包括实施“绿色通道”政策,推出“疫情防控”债券,保障受疫情影响的地区、行业和相关企业的融资需求。
商业银行:防疫专项存单。截至2月26日,已有71家银行成功发行防疫专项存单,国有行和股份行发行规模占比近70%,湖北银行位居51家城农商行首位。此外,高评级、短期限的防疫专项存单受到了市场投资者的追捧,票面利率水平普遍低于同一发行主体,相同期限的普通存单。且相同评级下,期限越短,两者差距越明显。防疫专项存单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相关企业的贷款投放,为医疗器械生产、基本生活物资供应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融资保障。“抗疫”专属贷款:已推出的专项企业贷款产品主要针对为抗击疫情提供相关物资保障的企业及情影响下经营暂遇困难的小微企业。
公募基金:“疫情防控”主题ETF基金。2月12日,招商基金申请注册一款名为“招商中债-河北省地方政府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作为首只定向支援湖北省的“抗疫”基金,主要投资湖北省地方政府债。公募基金凭借其投资门槛低、投资客群广、存续期限长等优势,能够为湖北省地方债提供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入。
保险公司:产品端的 “疫情防控”专项保险以及资金端的保险资管计划。产品端,“疫情防控”专项保险主要涉及疫情一线、生产复工、民生保障三个方面,面向疫情相关群体给予特殊保障。资金端,保险资管拟投资规模共计34.62亿元的“抗疫”保险资金债权计划,主要用于湖北地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疫情重灾区湖北的经济建设恢复。
银行理财:“疫情防控”理财产品。为引导银行理财资金输血“抗疫”企业,国有行“抗疫”理财产品率先上线。资金端,主要表现在销售群体的定向化以及客户购买理财成本的适度减免;投资端,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投向与疫情相关领域的企业,投资“疫情防控”债券,缓解小微企业流动性紧张等问题。
信托公司:“疫情防控”资产支持票据(ABN)。信托公司一方面积极认购“疫情防控”债权;另一方面也在通过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参与债券业务。目前,兴业信托已成功设立“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绿色定向资产支持票据(疫情防控债)”,发行规模为15.51亿元,预期期限2.5年,部分资金将用于补充抗击此次疫情相关的流动性资金缺口。此外,平安信托也已成功发行国内首单民营企业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规模10亿元,募集资金将重点用于曹操出行在疫情防控重点城市加速组建应急保障车队。
总结来看,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加入进来,所发行的“抗疫”金融产品数量或将继续大幅增长。此外,监管及金融机构或将继续提供新的“疫情防控专门产品”,包括票据市场、对外贸易相关产品领域或多有创新。中期看,伴随疫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未来产品重心将由“疫情防控”逐步走向“生产复工”及“民生保障”。
风险提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政策支持力度边际减弱。
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以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应对疫情、保障社会生产经营有序开展。金融领域,2月1日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联合发布29号文提出五大项三十条要求,加强疫情影响下的金融支持,特别提出针对企业债券发行建立“绿色通道”,促使开年以来“疫情防控债”规模大幅增长。此外,为配合中央打好疫情“阻击战”的相关要求,提升金融市场资金融通效果、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民生基本需求,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中介作用,纷纷推出疫情相关的金融创新产品,主要用于帮助企业融资、为疫情相关群体提供特定保障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三个方面。本文作为疫情跟踪系列报告之一,将为大家系统梳理近期市场上各家机构推出的“疫情防控”金融产品,就相关产品支持疫情防控的渠道方式进行探讨,并对产品后续发展情况进行展望。此外,本篇报告中涉及“疫情防控”债券的相关内容可以详见2020年2月13日发布的报告《“疫情防控”债券知多少?》以及2020年2月23日发布的报告《“疫情防控债”再跟踪》。
一、“疫情防控”金融产品图谱
“抗疫”金融产品类型丰富,金融机构头部效应明显。目前,所发金融产品类型丰富,主要包含以下三类:①服务于企业融资的“疫情防控”信用债、政金债及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②服务于居民群体的疫情相关产品,主要为“抗疫”专属个人贷款及各类保险产品,其中保险产品主要涉及疫情一线、生产复工、民生保障等三个方面;③募集资金用于疫情资源的优化配置,包括基金产品、保险资管计划及银行理财产品,其中部分银行理财也具备第二类产品属性,即针对特定群体销售。从已发行产品的机构来看,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及银行理财均已对“疫情防控”金融产品进行尝试。其中,基金、保险及银行理财主要集中于头部机构,而同业存单的发行银行虽然国有行、股份制、各地城农商行均有涉及,但规模上国有行和全国性股份制仍占据绝对优势。
(一)服务于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
1、企业:“疫情防控债”发行加速
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倾斜,发行人集中在湖北省及沿海地区。截至2月21日,信用债领域共发行107支“疫情防控债”,计划发行金额共计919亿元。从发行期限看,绝大部分是在1年期以内,其中以6个月和9个月的发行期限居多;从行业分布看,交通运输行业位居榜首,发行金额占据“疫情防控”债券总额35%以上,其次是非银金融、医药生物行业,其他行业分布相对分散;从区域分布来看,集中于疫情较为严重的湖北省以及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分布较为集中的沿海省份;从主体评级看,“疫情防控债”发行人的资质相对较优,以央企和地方国企为主导,主体评级基本都保持在AAA、AA+等中高评级水平;从票面利率看,“疫情防控”信用债新债一级发行情绪相对较好,票面利率较低,其票面利率基本低于对应中债估值曲线收益率,以及同一发行人类似期限的债券票息、中债估值收益率。
疫情防控债券的快速发行,有赖于政策层的明确指引支持。自2月初央行、财政部等部委多次印发相关文件通知,通过金融支持方式加大对疫情防控地区的支持力度,其中包括实施“绿色通道”政策,推出“疫情防控”债券,保障受疫情影响的地区、行业和相关企业的融资需求。其中,适用于“绿色通道”的企业主要是募集资金用于疫情防控领域的债券发行人,其在募集资金用途中披露疫情防控有关内容,用于疫情防控的金额占当期发行金额应不低于10%,若在债券简称或债券全称中添加“(疫情防控债)”标识的债券,其信息披露和后续的变更资金用途约束相对较多,监管机构对其资金用途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
当前,“疫情防控债”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偿还有息负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对疫情相关领域资金投放占比较高。在募集资金用途中,用于“偿还有息负债”的资金规模占据绝对比重,其次是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和“补充流动资金”,“用于日常生产经营”和“防疫物资生产采购”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小。其中,偿还有息负债与疫情防控相关度较低,补充流动资金和补充营运资金与疫情防控相关性较高,日常生产经营资金相关性介于二者之间。分行业看,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将近一半的募集资金用于疫情防控相关领域,例如交通运输行业有52%资金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有35%用于业务经营的营运资金周转补充;医药生物同样有54%资金用于偿还到期债务,28%的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8%的资金用于补充营运资金。此外,部分“疫情防控债”规模较大的行业如建筑装饰、综合、钢铁、商贸等行业超过75%的募集资金用于偿还有息负债,表明更多的行业仍将多数的募集资金用于偿还有息债务。
2、政策性银行:“疫情防控”政金债主要用于针对性信贷投放
截至2020年2月25日,依据政金债的募集资金用途明细中提及“募集资金用于疫情防控”领域的情形,筛选出8支“疫情防控”领域的政金债,在这8支政金债中,1支由国开行发行、3支由进出口行发行、4支由农发行发行,以1年期品种居多,全场倍数基本都在3以上,表明“疫情防控”领域的政金债招标情绪较好,受到市场投资者的追捧。
从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债券募集资金用途看,国开行、进出口行和农发行发行的“疫情防控”政金债募集资金主要是用于疫情防控的应急融资和向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以及用于对新冠疫情防控相关的重要医用物资和重要生活物资的生产经营和供应保障领域的贷款投放。
3、商业银行:“疫情防控专项存单”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低、支持信贷投放
为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支持疫情防控企业的贷款投放,有效缓释防疫企业的融资压力,多家银行纷纷推出“疫情防控专项存单”,这是继专项再贷款之后,商业银行助力疫情防控的又一工具。截至2月26日,已有71家银行成功发行防疫专项存单,其中包括国有行5家、股份制银行15家、城商行23家、农商行28家。发行规模方面,发行总规模已达到392.5亿元,主要集中于国有行和股份行,约占总规模的70%,而城农商行发行规模大多位于5亿元以下,平均发行规模仅为2.43亿元,头部效应非常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湖北银行作为湖北省内最大的城商行,在疫情影响下存单发行规模高达10亿元,远超城农商行的平均水平,位居规模总排名的第11位。从地理位置来看,国有行和全国性股份制主要分布于经济最为发达的北上广地区,因此规模较为集中。
根据银行披露的公开信息,防疫专项存单的募集资金主要将用于疫情防控相关企业的贷款投放,为医疗器械生产、基本生活物资供应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融资保障。2月1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疫情防控专项同业存单发行规程》,为实现各发行机构将疫情防控专项同业存单募集资金专款专用,定向用于支持疫情防控有关企业的贷款投放等资金需求的目标,具体包括:发行人资格方面,必须是已备案2020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同业存单余额(含防疫专项存单)不超过该机构年度发行额度;监督管理方面,发行人应建立抗疫企业贷款台账,确保发行募集资金专款专用。此外,发行人应在每月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向利率自律机制上报防疫专项存单募集资金运用情况,利率自律机制将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做好监督。
“疫情防控专项存单”限短、评级高,票面利率水平表现较低。目前所发的疫情防控专项存单中,期限为3个月的品种规模最大,占比已超50%,其次为1年期和6个月品种,二者占比也达到20%以上。整体发行期限较短的这一特点,更能体现出其“防疫”属性,即银行需要与时间赛跑,及时解决防疫资金缺口。同时,已发行存单的主体评级水平表现较高,AAA及AA+评级的规模占比近98%。高评级、短期限的防疫专项存单受到了市场投资者的追捧,发行情绪较好,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及时响应国家号召,机构配置热情度较高;另一方面,去年以来短期现金类理财及基金产品发行规模加速,对存单类资产有较高的配置需求。基于以上两点,票面利率水平表现普遍低于同一发行主体、相同期限的普通存单;且相同评级下,期限越短,两者差距越明显。此外,较低的票面利率水平意味着银行资金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进而为银行信贷投放换取了部分空间。
4、商业银行:“抗疫”专属贷款,积极支持疫情相关企业及小微企业
为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银保监会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加大银行对受困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1月26日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从银行保险机构自身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保障金融服务顺畅、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强化疫情防控金融支持、做好受困企业金融服务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2月1日,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又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就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合理调度金融资源,保障金融服务,维护金融市场平稳有序运行等做了进一步强调。
为落实银保监会相关政策要求,加强对疫情防控领域的金融支持,各家银行纷纷开通了绿色专项通道,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一方面,落实特事特办,对受疫情影响造成困难的企业,灵活调整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等。另一方面,强化精准支持,通过银团贷款、安排专项额度等措施,确保防疫重点项目的紧急资金需求。通过减免手续费、降低利率等方式主动减费让利,减轻疫区企业负担。
目前,已推出的专项企业贷款产品主要针对以下两类客户群体:其一是为抗击疫情提供相关物资保障的企业,包括向医院提供医疗器械、医用耗材、诊断试剂的供应商等;其二是疫情影响下经营暂遇困难的小微企业,集中在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从产品内容来看,主要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审批速度、办理渠道等方面体现优势,帮助相关企业顺利度过疫情。
(二)服务于居民群体的金融产品
1、保险公司:专项保险为疫情一线、生产复工、居民生活提供全方保障
疫情发生后,保险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银保监会部署安排,从疫情一线、生产复工、民生保障三个方面着手,支持相关地区恢复生产建设、保障社会稳定,为国家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力量,具体来看:
关心医护人员人身安全,为抗疫一线提供定制化保险产品。一方面,许多保险公司纷纷设立专项保险产品,为疫情防控一线在岗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保险保障;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在不断完善现有产品,将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疾病纳入医疗险、重疾险、寿险赔付责任范围,取消特定传染病等免赔免责限制。此外,疫情防控期间,100多家保险公司共同将定点医院、报销额度、观察期等诸多限制取消,对出险客户应赔尽赔,体现了保险业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保险业的“温度”。
支持相关地区恢复生产建设,缓解复工所带来的疫情防控压力。2月16日,海南省召开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新闻发布会,首创推出海南省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支持海南重点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复工复产。这类“综合保险”填补了传统企业保险在复工复产领域的空白,有效缓解劳动密集型企业复产后因员工感染而被迫承担的员工隔离费用、员工工资等方面的损失。首批预计涵盖100家重点企业,每家企业保险金额为200万元,保险期限为6个月,单家企业保费12万元。在1200万元保费中,海南省财政厅补贴70%,企业自担保费的30%。除此之外,部分保险公司针对雇主责任保险范围进行扩展,附加认定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这一事故责任,降低了复工后企业雇主所面临的风险。
立足“菜篮子”工程,聚焦疫情当下的民生保障问题,为疫情防控工作“减负”。2月20日,在上海市政府召开的疫情发布会上,中国太保创新提出“农供保”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旨在满足上海特大城市稳定运行和疫情特殊时期需求。总的来看,这类保险产品的退出,有利于拓展农业保险品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助力政府预防农副产品价格波动所引发的一系列民生问题。供给端上,升级农产品价格保险,稳定农业种养殖户和农民生产经营预期,以实现对农户利益的保障。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外延基地农产品采购价格,当出现价格倒挂的现象时,对采购商给予补贴,从而实现供给端的稳定;需求端上,大力发展目标价格指数保险,钉住“菜篮子”物价指数,稳定人民群众生活成本支出,切实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2、商业银行:打造“疫情一线”专属个人贷款,给予信贷优惠倾斜
除了保险产品外,商业银行面向疫情相关人群也推出了较为优惠的个人贷款产品,在个人房屋按揭贷款、个人消费贷上给予优惠服务和绿色通道。此类产品销售对象涉及参加疫情防控救援的医护人员、部队官兵、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受到隔离影响的病人及家庭、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员等,产品服务主要具备以下三点特征:其一, 对参加疫情防控救援的一线人员,给予新发放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并开辟绿色信贷通道提升审批效率;其二,对受疫情影响的个贷客户的逾期不催收、不征收罚息、不上报征信;其三,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三)服务于“疫情防控”领域资源优化配置的金融产品
1、基金公司:“抗疫”债基,购买门槛低、投资客群广
根据证监会官方信息显示,招商基金于2月12日申请注册一款名为“招商中债-湖北省地方政府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产品。作为首只定向支援湖北省的“抗疫基金”,该基金跟踪的是中债-湖北省地方政府债指数,指数成分券包括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境内公开发行且上市流通的地方政府债。此外,招商基金计划仅收取必要的运营费用,其余的基金管理费将全部用于支持财政指定的疫情援助有关项目。作为购买门槛低、投资客群广的基金产品,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的投资工具选择,引导资金流向疫情最需要的地方。除此款产品外,许多基金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地方债ETF模式,截至2月26日,已有8家基金公司推出了相关基金产品,主要集中于ETF的形式,除湖北省外还涉及到江苏、浙江、河南及长三角等地区。
2、银行理财:“疫情防控”理财产品,国有行率先上线
为引导理财资金输血“抗疫”企业,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国有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率先上线“抗疫”理财产品。从当前已发售的产品来看,主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固定收益类理财,投资期限集中于中短期。为进一步提升“抗疫”靶向性效果,银行理财产品主要从销售端和投资端两个方向着手:(1)销售端,主要表现在销售群体的定向化以及客户购买理财成本的适度减免,一方面,部分“战疫”主题产品主要面向疫情严重的特定地区、对疫情贡献较大的特定职业群体进行销售,另一方面,产品扣除部分销售手续费、托管费及固定管理费等费用,从而使得客户享有较同类产品更加优惠的回报水平;(2)投资端,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投向与抗击疫情相关领域的企业,投资“疫情防控”债券,以满足这些企业疫情防控期间的融资需求,尽力减轻企业负担。
3、保险资管:“抗疫”保险资金债权计划助力湖北基础设施建设
上文中我们从服务居民角度出发,已经对保险公司最新出台的“抗疫”相关产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而这部分我们将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保险公司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为相关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2月3日,保险资管协会发布《关于有序开展产品注册工作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为加强对疫情防控一线的金融服务支持,协会对募集资金用于重点疫情流行地区、抗击疫情蔓延及支持疫情流行地区建设等领域的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开辟注册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产品优先受理和注册,强化疫情防控金融支持,积极满足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融资需求。
当前,多家保险资管公司已开始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进行金融驰援服务。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官方资料显示,2月17日有两只“抗疫”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成功注册,拟投资规模共计34.62亿元,其中 “平安养老-湖北交投紫云铁路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 拟投规模14.62亿元,“平安养老-湖北交投紫云铁路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 拟投规模14.62亿元。作为首批注册的“抗疫”产品,两者均用于支持疫情重灾区湖北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分别用于“湖北宜昌紫云地方铁路项目建设”和“湖北襄阳汉江新集水电站项目建设”。
4、信托公司:“疫情防控”资产支持票据,助力企业多渠道融资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助力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缓解流动性问题,信托行业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加入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来。一方面,积极认购“疫情防控”债券,支持受疫情影响急需融资的地区和相关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另一方面,也在通过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参与债券业务。长远来看,投行、资管、债券承销等多项业务模块联动或将成为未来信托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2月13日,兴业信托成功设立“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绿色定向资产支持票据(疫情防控债)”,发行规模为15.51亿元,预期期限2.5年,其中,优先级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规模为14.74亿元,次级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规模为0.77亿元。作为银行间市场首单疫情防控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起机构承诺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日常营运资金,其中不超过2亿元将用于补充抗击此次疫情相关的流动性资金缺口,保障湖北、宁夏、山东、内蒙古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供应等。
随后,平安信托作为发行载体管理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市场首单网约车行业资产支持票据,规模为10亿元,这也是国内首单民营企业疫情防控证券化项目。该项目委托人为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募集资金将重点用于曹操出行在疫情防控重点城市加速组建应急保障车队,持续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服务。在项目设计和风险管理方面,该项目采用了结构化安排,设置了优先级95%-AAAsf,金额9.5亿元;次级5.00%-NR,金额0.5亿元。优先级发行利率3.1%起,创民营企业ABN发行利率历史新低。
二、“抗疫”金融产品总结及产品持续创新之路
根据上文分类,现有的“抗疫”金融产品的功能主要包括服务实体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金融产品等方面,具体包含以下三条路径:
路径一:助力企业多渠道融资。一方面,企业自身可以通过发行“疫情防控”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另一方面,依托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通过银行发放的贷款筹集资金。此外,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相关企业的生产复工,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以发行“疫情防控”政金债及同业存单的方式引导市场资金流向这些现金流紧张、经营面临困难的小微企业。
路径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在金融市场的“蓄水池”当中,金融产品往往扮演了引流管的角色,引导资金流向疫情最需要的地方。资金供给端,“抗疫”金融产品为它们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在获得投资回报的同时,承担了部分“抗疫”特殊时期下的社会责任;资金需求端,“抗疫”金融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其融资需求,适当地缓解因投资门槛、投资期限、信息成本所带来的问题,进而加速整个市场资金融通效果,激发市场的活跃度。
路径三: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抗疫”金融产品诞生于新冠肺炎这一特殊的背景,具备较强的“应急性”和“时效性”色彩。产品创设的初衷是“对抗疫情”,因此需要聚焦于与疫情相关的企业与个人,为这些特定群体提供针对性、差别化的金融服务。企业方面,重点关注受扶持已经严重的小微企业以及为疫情提供物资支持的单位,为其提供较为优惠的贷款;个人方面,则需要关注参加疫情防控救援的医护人员、部队官兵、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受到隔离影响的病人及家庭等,通过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
总结来看“抗疫金融产品”过程中扮演了“消防员”的角色,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行规模或将继续增加,关注相关产品的后续发行与创新。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加入进来,所发行的“抗疫”金融产品数量或将继续大幅增长。此外,监管及金融机构或将继续提供新的“疫情防控专门产品”,以商业银行为例,现阶段的银行产品主要包含防疫专项存单以及面向特定群体销售的专属贷款,未来不排除会继续推出针对疫情相关的票据融资业务或对外贸易相关金融产品服务。中期看,伴随疫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未来产品重心将由“疫情防控”逐步走向“生产复工”及“民生保障”,推测下一阶段应急保障型产品将重点围绕这两点进行构建,例如不断丰富完善相关保险机制、专项信贷产品优惠倾斜力度加大等。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Bank资管》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