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老师的想象

昨天布置了一篇小练笔,续写《中彩那天》。这篇文章是一个经典故事,发生在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 父亲和同事库伯一起买了两张彩票,父亲在属于库伯的那张彩票上做了一个小小的“k”字记号,可是库伯并不知情。意外的是,库伯的那张彩票居然中了一辆奔驰汽车。在道德难题面前,父亲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毅然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故事不难理解,课后有一个练习:想象一下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续写下来。

晚上,有几个家长反映,孩子抓耳挠腮都三个小时了,作文还没有着落。于是,我估摸着这份作业质量很难保证了。到了第二天,果然有六七个孩子“榜上有名”。有的说没写好妈妈要他重写;有的仅仅写了一百来字勉强交差;还有些干脆就说忘带本子回家了……,好险,没有同学说上学路上作业本掉沟里了。

第一节无课,我带着郁闷的心情开始批阅这篇小练笔。果然,质量不佳。有的续写说,父亲把汽车还给同事库伯之后,心情很高兴,哼着小曲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还详细告知了一道红烧肉的做法,呵呵!我只能咽着口水瞪着本子,“无语凝噎”!有的孩子耍小聪明,让父亲和母亲在餐桌上重新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讲,把课文前面重点段里的经典语句“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又重新絮絮叨叨地讲了一遍。勉强凑齐了字数。我越看越郁闷,不禁又重新审视这道题的意义。

出题者的出发点其实就是希望学生能理解这一家人各自的心理变化,试图让学生想象“餐桌上的对话”,让父亲和母亲再一次借机教育儿子一番。可是转念想想,真实的生活也许会比理想中状态更复杂些。换作是我,晚餐的心情更多的或许是郁闷,毕竟眼睁睁地与一辆奔驰车擦肩而过,所以,晚饭时也许压根就不提中彩的事了,谈谈美味的红烧肉也许更开心,(呵呵,吃货举手表示服气……)想到这里,我不禁深深地理解了那个“哼着小曲的父亲”,他哪是在唱歌,那是相当靠谱的自我心理疗法呀!

正在我思绪纷杂的时候,突然一篇娟秀的文章映入眼帘。细读之下,不禁有一种捡到宝贝的感觉。这篇文章是子兰同学写的,足足有八百多字,是一篇很像样的微型小说。故事说,库伯收到奔驰车之后,内心很感动,决定做一件事情帮助我的父亲。于是他找到父亲的老板,跟他私下约定,每个月多发一千元工资给父亲,而这额外工资由库伯转给老板。后来,父亲当然知道了真相,无论如何,还是坚持不要这笔钱。这个故事当然很妙,不仅完全理解了课文的人物,还创编了一个完整的新故事。文笔很简练,既有绘声绘色的对话描写,也有简洁的概括介绍。最让我称道的是,当父亲接过工厂老板递过来的“鼓鼓囊囊”大信封时,还有一段非常巧妙地环境描写,非常好地衬托了此刻父亲内心复杂的道德抉择。以至于后来在点评课上,我忍不住激动地说:“子兰照这样写下去,曾老师都不如你,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许多同学惊呼,这个女孩白皙的脸上也泛着红晕。

除了这篇,我还发现有五六篇比较有想象力的续写。比如,有的说,父亲诚信的事迹被许多企业老板知道了,纷纷向他伸出高薪聘请的橄榄枝;有的说,库伯被父亲所感动,坚持把车送给了父亲;有的还说,全家人晚餐后一起出去散步,顺便又买了一张彩票,居然也中了一辆奔驰车;(多么有爱的孩子!)还有的说,晚饭时,父亲兴致勃勃地讲述了一件关于他爸爸当年诚实守信的故事。(有其父必有其子!)

改完这堆作文本,我也反思自己的问题。且不论这个题目的出题角度是否合适,这一小部分孩子们已经下意识的遵循生活本身创编了这个故事,远远超出了出题者的标准。而且最重要的是,当孩子觉得困难的时候,我就应该意识到,是否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这道题,如果我给孩子更多的提示,不要拘泥于课文本身,而是让人物更加贴近生活,发挥想象力,也许动起笔来就更加容易一些了吧。于是,我决定待会儿重新花一节课时间好好讲评,让孩子们今晚重写,相信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随笔: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老师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