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冯大辉启发转型做付费社群,几个月日活近5万

受冯大辉启发转型做付费社群,几个月日活近5万_第1张图片
小密圈创始人吴鲁加


1月14日晚,因为云服务商网络故障,导致小密圈所有业务全部中断,正在审核的小密圈+小程序代码也因页面无法加载而未能通过。很多用户通过小密圈里的错误提示,加到了客服人员的微信了解情况。这位客服就是小密圈的创始人吴鲁加,当晚吴鲁加的微信就添加了上百位好友,并与他们聊天说明情况。

当天晚上小密圈和他们的云服务商UCloud都正在开年会。故障出现后小密圈团队一方面同UCloud联系,了解抢修进展,另一方面跟用户在微博、微信实时沟通,事故发生三小时后,小密圈业务终于全部恢复。「后续我们一方面会把异地多中心做起来,不再将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另一方面我们要在自己的APP里头把通知的能力强化,再有事故,用户不管是通过APP、网页还是小程序登录,都会得到事件的进展通知。」吴鲁加告诉《接招》。

与用户聊天也是吴鲁加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作为小密圈创始人的他还担任产品经理,每天他都会在几百个圈子里和用户进行交流,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反馈,同运营研发部门的同事进行沟通,思考产品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连接一千位铁杆粉丝

小密圈是一款创作者连接铁杆粉丝,做出高品质社群,实现知识变现的工具。「小」表示产品轻,「密」表示重隐私,而大家在一起组成的私密圈子,就是个「小密圈」了。小密圈目前的圈子类型分为三种,一种是收费圈,一种是免费但是需要审批才能加入的私密圈,另外一种是无门槛的免费圈,三类圈子所占比重分别是30%、30%和40%。

受冯大辉启发转型做付费社群,几个月日活近5万_第2张图片

2016年是知识变现的风口,人们为内容、知识付费的行为已经越来越普遍。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知识变现类的产品,大致有以下几种:新浪微博的付费订阅、问答模式,在行的付费咨询模式,分答的付费问答模式,知乎live的现场付费模式,得到的付费订阅模式以及小密圈从社群切入的付费社群模式。

从社群来切入知识付费,吴鲁加是受了好友冯大辉的启发。最初做小密圈时,吴鲁加心里设想的是一款To B的小团队共享工具,「类似团队版的印象笔记。但是在做的过程中,结合冯大辉在做付费订阅服务『小道通讯』时遇到的一些困扰,我们转变了产品的思路。」

2014年底,冯大辉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小道消息」中进行了一次1000个铁杆粉丝的实验,开通了「小道通讯」这一付费订阅服务,这一服务用的还是传统的邮件列表来完成的。

「有一次我注意到他在说,国内某个邮件服务商会对邮件里的URL做安全检查,而他使用的这个邮件列表提供商,在邮件里有个退订链接,一旦点击,无需确认,立即退订。还有一次他提到,需要花费不少精力维护订阅者清单。」

「那时,我突然想到,为什么把小密圈调整一下方向,作为连接他和订阅者的工具呢?从产品形态上看,基本够用了。这个时候,点子就冒出来了,那就是为他这一类有创作能力,有粉丝的人,提供一个工具。」

将这些想法进行反复思考、打磨后,吴鲁加将小密圈新的产品思路确定了下来。那时候已经是2016年中旬。

文科生进入信息安全领域,又踏入移动互联网

文科生吴鲁加1997年毕业,在毕业的两年内换过很多份工作,在一份销售工作的岗位上,单位给他配了一台电脑,也就是在这时,吴鲁加接触到了信息安全。凭借着兴趣和执着,靠着看资料、混论坛和买书,文科生吴鲁加一步一步闯进了信息安全的领域,还结识了很多圈内好友。

现在谈到外人看来巨大无比的跨界时,吴鲁加倒是显得很淡然,「那个时候其实没有信息安全专业,当时做信息安全的那帮朋友里绝大多数都不是科班出身。所以专业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对我来说,一是要有兴趣,二是要有好奇心,好奇黑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搭进时间去学习,自然就会有收获。」

不久后,吴鲁加拿到了信息安全公司的Offer,并先后在华泰、绿盟以及启明星辰这三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工作,职位最高时做到了启明星辰的技术总监。

黄鑫是吴鲁加在信息安全领域中认识的好友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木马教父」。这两位挚友经常会交流一些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各自的一些看法。

2005年两人在一次电话中商量,再等几个月的时间,如果公司的现状还没改变,他们就出来自己创业。结果过了没多久,黄鑫打来电话,告诉吴鲁加他和妻子的行李已经打包寄到了他家。就这样,吴鲁加咬咬牙辞了职。

同年,吴鲁加和黄鑫两人合伙创立了大成天下,那时候创业还没有融资的概念,全凭自己出钱,两家人也过了一段苦日子。一年多以后,在做了一些成功的信息安全产品出来后,吴鲁加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团队也一点一点壮大,最高时有70多人。

又是凭借着兴趣和好奇心,2014年吴鲁加和黄鑫将视角对准了移动互联网。「从iPhone和安卓机流行开始,我们就觉得移动互联网有趣,想着是不是能够做点什么,但手头有一摊事,不舍得放,就一拖再拖。」

下狠心移交了手头的工作后,吴鲁加和黄鑫算是与信息安全做了个告别,进军移动互联网。和他们俩一同转型的几个同事都没有iOS和Android的开发经验,一切从零开始。两年时间内,吴鲁加的团队摸索着做出了几款APP,结果都不温不火,并没有想象中的高速成长。

直到2016年中旬,重新确定小密圈的发展目标后,团队决定在这条跑道上进行冲刺,「我们忍痛把其他产品全砍掉了,现在整个团队全力在做小密圈」。目前小密圈的团队有23人。

「现在看起来机会还不错,应该冲一冲」

新的产品方向确立后,小密圈开始寻找种子用户。吴鲁加邀请来一批信息安全圈的大V开通了自己的圈子,但是传播效果不佳,「信息安全这个圈子实在是太小了。」在好友冯大辉的帮助下,小密圈得到了第一批种子用户,冯大辉在自己的「小道消息」公众号和他的个人微博上帮小密圈做了几次宣传,冯大辉也开通了自己的「小道消息读者圈」。「大辉帮我们从信息安全圈往科技圈迈了一大步」,目前,冯大辉收费129元/人的圈子中已经有了上万名圈友。

受冯大辉启发转型做付费社群,几个月日活近5万_第3张图片

吴鲁加介绍,小密圈的大多数用户都是自发过来的,凭借着圈主自发的推广以及产品的口碑,小密圈陆续吸引来了锤子科技LOGO的设计者、著名设计师NOD Young、「理性乐观派」作者吴主任以及「美貌大王」许岑等等「有创作能力,有粉丝的人」前来开通了自己的收费圈。

现在小密圈的团队也会邀请各界KOL前来小密圈入驻,建立自己的知识社群。

目前小密圈的圈子数量已经超过2万,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了50多万,其中小程序小密圈+在上线一周多的时间后就为小密圈带来了10万用户。日活用户人数是吴鲁加最看重的数字,但是目前还不能让他满意,小密圈每天的日活人数不到5万。「要实现知识和内容的变现,首先要更好地聚集用户,用户来了,留下来了,还会经常来,这才有意义。注册用户数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好追求的。所以目前最主要盯的数据是日活、七日三活、活跃圈子这几个数据。」

小密圈目前唯一的盈利点在于抽取圈主费用的5%,在用户数达到一定规模后,可能会有更多盈利模式,「社群产品,想要有收入并不难,但还是应该一步一步来」。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和小密圈一样的产品,前面也没有成功或者是失败的案例,这也给他们的探索带来了困难。「我们现在没办法直接参考任何一家的产品,只能是到处看看,比较什么样的模式是有意思的,但是要落实到我们的产品上还需要我们真正动脑筋来思考和分析。所以,现在说小密圈能不能成,为时过早,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件事有意思,而且有价值」。

在2017年,吴鲁加个人希望小密圈的日活人数能够达到50万,「达到这个量级,我们的现金流以及各种商业模式都能转起来。甚至只要日活达到十几万,我们可能就有机会实现盈亏平衡。现在看起来机会还不错,应该冲一冲。」

Q:同样是做社群的工具,小密圈比起微信群来有何优势?

吴:现在做社群绝大多数都是使用微信群来经营。

但是微信群的核心功能是聊天,用聊天来经营社群精力耗费非常大,而且不利于信息的沉淀。小密圈就像论坛一样,长期沉淀的内容,价值往往超乎想象。

其次微信群人数上限只有500人,而且100人以上就需要人拉人,不能扫码,很不方便。小密圈是没有人数上限的,十几万、二十万人在我们这里都没有问题,能够为运营者减少很多多群同时运营的压力。

再次是不怕竞争对手挖人,很多同业者潜伏进群里,找目标一个个私聊挖墙脚,而小密圈里,圈主可以控制是不是允许私聊,甚至可以控制是不是允许用户看到圈子里的成员。

再就是付费收款。微信群以及支付宝收费群的收费方式都很麻烦,很大程度上要靠人肉、肉眼手工登记等等方式来做,我们把它给自动化了。

Q:你们的APP中是没有「发现」功能的,那么圈主的流量如何获取?

吴:关于圈子,我们的理解是: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网络里,一个人的圈子,不是越多越好。普通人能够融入,并且有存在感的圈子,在十个以内。加入了过多的圈子,反而可能成为沉甸甸的压力,最终收获递减。

所以,小密圈里其实不那么愿意给人推圈子,该你加入的圈子,你自然能找到它。圈主的流量主要是靠圈主自己宣传。

当然我们也会通过我们的渠道,比如我们的官方博客、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帮助宣传,配合圈主,放大他们的力量。

Q:做得比较好的圈主,有什么特点或者共性吗?

吴:成功的圈主会做的一些事,还是有些共同点的,比如:

1.把圈子当作创业,当成产品来策划、实现和运营。你的圈子,最好有且只有一个简单而且清晰的定位。将要加入圈子的是哪些人,你要非常了解——了解他们喜欢的东西、分享的习惯、聚集的地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你甚至应该把圈子当做一个最小化的创业项目来经营。

2.敢谈钱。很多人心里固有的知识分子的「清高」,推自己的文章还好,推自己的付费圈子,总觉得疙疙瘩瘩。真正有价值的圈子,也找对了用户,你根本无需坚持,他们会用金钱和热爱来推动你继续。但如果你不收钱或者不好意思推广,一切都不会发生。

3.先建设内容再拉用户。先让人知道这里会有什么。你可以写个圈子的公告、发一些例子让大家有准确的心理预期。

4.找到你的种子用户。从身边的人开始——你的朋友圈、微博、微信公众号、QQ 空间……这些人是之前最熟悉和了解你的人,你有了好东西,为什么不跟他们分享?

Q:作为一个非常轻的应用,您觉得小程序对小密圈来说是不是个机遇呢?

吴:不好说,小程序是新事物,对新事物没必要过早下结论,参与进来,实验、摸索,或许更有价值。我们还在不断学习,比如说微信又开放了什么功能、小程序可能适合什么样的场景,目前本身小密圈的场景并没有真正的摸透,小程序的场景也没有摸透,说不定某一个场景就非常契合,能做出一个很轻的小东西,能帮助圈主更好地连接用户,那就帮到小密圈了。

受冯大辉启发转型做付费社群,几个月日活近5万_第4张图片

Q:小程序是不是更适合线下使用?

吴:绝大都数人是这么说,原因可能是线下场景适合扫码激活——就像银行、饭店、车站这些地方,扫个码拉出小程序,确实很方便。

但对线上内容服务这样的公司,可以探讨一下,用户为什么会激活小密圈的小程序,用户为什么会分享小密圈的小程序?

就现在看,因为小程序不允许虚拟支付,所以激活的场景(比如圈主邀请别人加入付费圈子)不顺畅,未来会不会有新机制,新场景,还待观察。

现在倒是有不少用了我们小程序的用户,转成APP用户了。因为小程序还是缺少一些基础能力,比如支付和打开外链。

你可能感兴趣的:(受冯大辉启发转型做付费社群,几个月日活近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