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用户体验设计的要与不要

趁着我们家新项目落地后的空档,笔记一下过去几个月在初创团队开发过程中,身为一个服务设计师,在团队内主管用户体验,同时接收到来自团队内部的痛点,与团队外部(使用者)的需求,还有开发时程压力三方齐攻下的原则。这个原则非常的主观,也因人而异,请大家在观看时小心服用,千万不要直接采用……

Disclaimer:捍卫用户体验有赚有赔,请先详阅公开说明书。

很幸运的,我加入的团队是一个本身对用户体验就略懂略懂、而且还蛮好沟通的团队。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很多事情沟通起来都很顺利。如果团队本身,对于用户体验没有略懂略懂、甚至是在开发端很难沟通的状态下,我会先建议用各种方法去导入用户体验的概念给大家。至于可以用什么方式,这个有机会可以再另外写一篇心得文来跟大家分享。

先讲最表皮的用户体验,简单就是一个人的衣装,打理一下,穿的漂漂亮亮的。因为我们团队里本身就有一个会穿衣服的工程师(?),所以很幸运的是我们家产品的外观看起来还算中规中矩,接下来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你的产品面向。

就拿穿衣服来比方,西装可以穿去面试,但穿去打球就不太合适。

产品面向决定了 UI 的外观,从服务设计的角度来解释,我会说就是让你们家产品穿的衣服能被接受。最快的做法就是去看世面上的竞品,看他们穿怎样,你就跟着穿那样就好。 「但是」,人生就是常常会有这个 but,大家都穿一样,就分不出来,而且还容易被笑说是爱学鬼。因此,我们会试着在一些细节加上属于自己的图腾(Tatoo),你可以说他是logo,或者是配色,但在我们家产品里,是我们针对竞品研究之后,发现一些对方做不到的点,可能是用户的断点或痛点,然后我们把他做好做满。

路径规划一直是旅行工具的痛点

再往深层一点的用户体验,来讨论一下操作流程。一个好的操作流程,除了应该要「快速、简单」的让用户在最短时间和最符合心智结构的状态下「没有发现」就做完了。当然用户研究方法里有教非常多的工具可以量化并找出修正方案。不过我要说的是,在初创不要去做这件事。原因是,这件事会拖累你的开发时程。

应该要做的会是,针对每一个任务直接设计超过一个的流程。比方:「在当日行程内新增一个景点」,用户可以透过「Add」按钮新增到当天的最后一个行程,或者是直接透过「滑鼠拖曳」到指定的位子。两种操作方式都各有优点和缺点,在不同的任务时就会对应到不同的操作方式。又或者是「undo」和 「redo」,用户除了可以点选上方工具列的按钮外,也可以直接按下键盘上的「Ctrl+Z」和「Ctrl+Y」去达成一样的目的。

使用真实世界的 icon,比什么都重要

另外有一个很讨厌的争论点一直存在着,就是我们应不应该去教育用户。大部份的工具会提供导览、说明书、或者是教学影片来让用户「熟悉」产品的调性和使用方式。当然所有用户体验的教科书都说要提供「适当」的协助给使用者,不过什么叫「适当」?

我们有志一同的都认为导览太过干扰用户,一个盖版然后用户大多数也都直接跳过不看,有等于没有。教学影片除了现在没人力拍,我觉得拍不出 PPAP 或恋舞之类的神作,这部份只能用行销预算打掉。那最后就是说明书了,不否认说明书有存在的意义,但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做出 IKEA 等级的说明书,这件事也就先被搁着了。

所以我们现在是「完全」没有用户教育这一块,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用户描述:喜好自助旅行、愿意冒险、已经有多次的旅行经验这样的使用者,都是愿意尝试新事物的(以下省略两万字)。也因为这样,我们的产品目前还是全英文阶段,虽然已经有不少用户反馈希望我们提供中文版本,但我们就是如此的任性……

只有选择,没有对错。

对于初创团队来说,面对产品开发时程和投资者眼神都处于斤斤计较的状态,有很多用户体验的原则都不自觉得被删去了。这件事只能说「只有选择,没有对错」,团队可以选择慢慢斟酌,等到产品一百分了再上线,或者是先求有让产品上线后,日后再慢慢求好。

这件事就像是信仰般的基本价值观,在目前的成功案例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其实这些案例内,也有许多用户体验糟糕到不行,但团队却是顺利的一轮一轮​​融下去。这些团队都有共通点,他们的产品有触及到用户的需求,不管是不是透过补贴来的(补贴也是一种需求,像是叫车、叫外卖服务一直送红包补贴用户,让用户因为省钱,宁可多装一个软体)。当需求强烈到一个层度,用户还是会愿意跨过断点去完成任务(自然人凭证报税、网路银行),所以如果初创碰的题目是一个非常强烈的需求,用户体验在初期可以不是最优先的议题。

这一次的经验,我会给往后的初创团队以下两个建议:挑选已将用户体验内化的成员,在开发过程中不需太过份强调用户体验和开发流程的原则。

祝好运。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随喜打赏。


初创用户体验设计的要与不要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创用户体验设计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