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家。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治世能臣诸葛亮- - -小强绘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同为三国时期谋士贾诩也说:“诸葛亮善治国”。以上都能说明诸葛亮善治国、善谋略。虽然终其一生有:一方天下只得三分;六出祁山而不达,连年征战,劳民伤财,使国力日渐衰落;多次愚忠于后主阿斗,以至多次北伐中途而返等遗憾,但这里不免存在各种政治考量以及现实原因,末学不敢妄言,但是诸葛亮在选兵择将、治理国家、治理军队方面还是大有建树。
人:
诸葛亮提出了几点看人的标准,这几条大的标准可以做为选兵的标准,也可以做为择将的要求,就是放到今天来说也大有参考价值,可以做为择友、用人的参考。诸葛亮将这五条标准称之为“五害”:“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垮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这五害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一是:私结朋党,搞小团体,专爱讥毁、打击有才德的人;二是:在物质上奢侈、浪费、穿戴与众不同的服饰、虚荣心重,什么都要名牌、故意哗众取宠的人;三是:不切实际地夸大蛊惑民众人,制造谣言欺诈视听的人;四是:专门搬弄是非,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兴师动众的人;五是:非常在意自己的个人得失,暗中与敌人勾结在一起的人。对于这几种人的应对方式最好就是;“可远而不可亲也。”这几种人,很值得我们注意, 亲近或是有这种习惯的人应该好好究己之思,如果有人还以此为荣,那这样的人应该早早离弃他。不管在个人交往中,还是在各种组织中,这五害都会是迟早的祸患。唐太宗李世民在用人上说过,乱世,则当取其才,治世,则非德才兼备不可。所以,应审时度势,择取良机进行区分、离弃。
这世界上最复杂,最深不可测的不是老子所说的那个玄之又玄的“道”,道还有规律可寻,而人性则阴睛不定,要想洞察人性,那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每个人的善恶程度都不同,内里和外表也不一至,有人外表温良却行为奸诈;有人外表诚恳却心怀叵测;有人外表坚强而内里怯弱。人性,除了肉眼能看到的之外,有的是日常交往中难以察觉的。但是洞察人性,却是一个管理者,一个统治者应该具备的才能,诸葛亮认为掌握好的方法,加以观察就能对某人更加了解,其提出的方法有七:“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占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这大概是说要洞察人性,一,可以用离间的办法询问他对某事的看法,从而考察他的志向和立场;二,故意设法激怒他,从而了解他的气度及处事应变能力;三,将某些计策、问题向他请教,从而考察他的学识;四,告诉他某些祸患,从而考察他的胆识、勇气;五,利用喝酒的机会,灌醉他,可以观察他的本性、修养;六,对他进行利诱,从而考察他是否清廉;七,把某件有利害关系的事情让他去办,从而考察他是否有信用。是不是好玩又很无奈呢?似乎这么做不太直率,但有时也是出迫于实务,真是,时也,势也。
将:
从上边的一些方法,可以更加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与你的关系等,从而对身边或说是属下的人加以区分,贤而亲之、能而任之、强而御之、奸而远之等。可以说上边是对人进行海选,然后再从其中选择具备德才兼备的将帅。想成为一名将帅,必须具备很高的德行及才干,德才不能兼备则用之不可长久,用之迫于势也,弃之出之时也,用与弃因都是君主审时度势的结果,这话又说上一层,何时用?何时弃?如何认清势?怎么掌握度?见仁见智,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明主和昏君了。下边再来学习一个诸葛先生的择将标准。
诸葛亮认为,根据不同的将帅不同的才干,可以把将帅分成九种类型:一是仁将,这种将领用自己的德行教育部下,用礼法规范部下的行动,对部下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与部下同甘共苦;二是义将,义将要做到不只图眼前利害,有长远打算,一丝不苟,不被利益所诱惑,宁愿为荣誉献身,也不屈辱求生;三是礼将,礼将身居高位但不盛气凌人,功绩卓著又不骄傲自大,贤德而不清高,谦让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个性刚直又能包容他人;四是智将,智将运用战术高深莫测,足智多谋,身处逆境能转祸为福,面临危险又能改变时势;五是信将,忠诚信实,赏罚分明,对有功之人以重赏,以有过之人以重罚,奖赏时不拖延,惩罚时不管对方的地位高下;六是步将,此将身手矫捷,冲锋陷阵时快如战马,气慨豪壮,斗志昂扬能胜千夫,善于保卫国家,又擅长剑戟等兵科;七是骑将,其能攀高山,走险地,驰马如风,身先士卒,锐不可挡,撤退时在队伍后面抵挡敌兵掩护他人;八是猛将,其气盖三军,所向无敌,对小的战役小心谨慎不马虎,面对强大的敌人则愈战愈勇;九是大将之才,遇见贤者虚心请教,对别人的意见从谏如流,能广开言路,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勇敢果断又富于计谋。
九种类型的将领里边,对道德品质修养方面的要求共有五条,简单说来就是仁、义、礼、智、信。这和《孙子兵法》计篇,对将的简单定义:智、信、仁、勇、严。基本意思相近,可以看出兵家在对于人的品性方面的要求,莫出于儒、道的思想框架,但这种思想框架某种情况也会是一种障碍,会吃大亏,这里先不展开说明了。步将、骑将、猛将则是对于将领军事才能的要求,即是今天所说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只有同时具备高尚的品德、高超的军事才能的人方可最终称为:大将,这即叫德才兼备。所以考察、任用人才,必须多方面结合,综合评定。
关于将帅的品德修养,诸葛亮提出了五强八恶的标准。五强是指五种必须的德性:高风亮节可以勉励世俗;友爱孝悌可以名扬海内;信义忠诚可以获得友谊,周到细致地考虑问题可以容忍他人,身体力行可以建功立业。八恶是八种在德性上的缺陷:虽然足智多谋但不能明辨是非;不能礼贤下士,更不能任用贤良之人;施政时有法不依,无法做到令行禁止;不能慷慨施惠,不肯救济穷困,不能防患于未燃;智慧不足;不能深思远虑,也不能防微杜渐;不能在声誉显达时推荐自己所熟悉的贤能之士;不能在战败时,毫无怨言,勇于承担责任。
诸葛亮很善于从正反两面看待每个问题,从而把问题看得更透彻。这里的论述可以与之前的论述相结合,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将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除上述之外诸葛亮还归纳出将帅身上可能存在的几种弊病,也可看着是人性的弱点。这几种弱点:一是贪得无厌,对财、物的贪欲永不满足;二是妒贤嫉能,对有才德的人心生嫉妒;三是听信谗言,亲近能说会道、巧言谄媚的小人;四是没有自知之明,只能知彼而不能知已,过份狂妄或自卑造成对自己实力认知错误;五是遇到需当机决断的事不果断,犹豫不决;六是沉迷于酒色而不能自拔;七是为人胆怯、懦弱而又虚伪、奸诈;八是狡猾又傲慢无礼,不按制度办事。这几种弊病切中要害,身兼大任,或是任何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应把引为警钟、戒律。
对将帅的军事实践能力的要求,诸葛亮提出了“五善四欲”。五善是指:擅长察晓敌人的兵力部署,擅长正确地判断进攻和撤退的时机,擅长了解交战双方的国力虚实,擅长利用对自己一方有利的时机,擅长利用山川地形的崎岖险阻。四欲是指:作战时出奇制胜,谋划要周密,人多事繁,追求文静稳重,保持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合力抗战。其中“五善”是对将领军事素养方面和知识才能上的要求,而“四欲”则是在指挥才能和修养上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杰出将领,就必须好好研究这里边的学问。
从上边各种论述来看,可以知道凡是圣人都崇尚天道,贤明之士则推崇自然,在今天看来有智慧的人则以效法古代的贤者为根本的立身之道,取长补短,结合实际进行灵活应用,但这说来容易,实则难以操作,但一些关于自身的基本品质要求还是必不可少:不要骄傲自大,这种人注定要失败;克制自己狂妄荒廖,这样的人则极易招惹祸患;不要夸夸其谈,这样的人很少有信义可言;不要自我标榜,这样的人对待他人大多薄情寡义;不要喜怒无常、背信弃义,这样的人难逃灭亡的厄运;不要以强大的威势做靠山,这样的人容易众叛亲离;不要害怕被诽谤污辱,这样容易失去斗志;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戒骄戒躁,不要目空一切;要具备刚强、坚毅的性格,但不能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与人交往温和可亲,但遇事不软弱,单纯软弱则会被欺负,刚柔相济,恪守中庸之道,是人性最理想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事,不要有失周道,也不能小气吝啬。
将帅在对待部下方面:凡是优秀将帅要爱兵如子,对待自己的部下就好象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面对困难来临时,要身负重任、身先士卒站在困难第一线;在功劳荣誉面前,要与部下谦让,让部下获得应有的荣誉感;对等有困难的部下,要加以安慰和抚恤,协助解决下属的一些困难问题;对有功的部下,要加以奖赏和表彰,对有过之人要加以惩罚,对部下赏罚有信;对部下以礼相待,对有才智的人委以重任;用仁义的思想教育部下,使其知书达礼、明辨是非、规过劝善;身为将帅还要注意平时日常生活中与部下同甘共苦,诸葛亮还指出,不管衣着、饮水、吃饭、驱寒、睡觉、煽扇、避雨这些小事上,为将之人,也必须让士兵在先,自己在后,这里充份的体现了,诸葛亮爱兵如子的人本精神,也是值得当今任何管理者学习的基本要素。
兵:
再强的将领也不可能,一人打败数万军队,所以平时要加强对兵士的训练及各种素质教育,只有组织起一支强大的队伍才能战胜强敌。在众多兵士里边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必须进行分类,把不同的士兵,根据他们各自的能力大小,技能特点分成不同的队伍,让他们可以在战场上充份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其才,各尽其用,把自己的部下训练成一支精锐的队伍,根据时势,相互配合发挥各兵种的长处。此外,在日常士兵任用方面,要让真正有才德的士兵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没有才德的人要贬斥到最低位置。这样的话,三军将士情绪高昂,团结统一,上下关系和睦,士卒服从命令,勇敢善战,军容威武雄壮,法纪严明,则很难被战胜。这里讲的就是一个团队、组织的通力合作,凝聚力的问题,好的管理者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将帅是大脑,团队是四肢,没有充份考虑这个问题的,都只能少有作为。
关于用兵的战略思想,诸葛亮认为,将帅用兵分为三等:智兵、能兵、下兵,智兵能够转危为安,在危险到来之前提前作好布署,行军纪律严明,有刑罚而却不需要动用刑罚,这是用兵的上策;能兵是在两军交战的时候,能洞察时势,随机应变,使敌人处于失利的地位,这是用兵的中策;下兵是两军在战场上,将帅冒着生命危险,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但只是逞一时之能,双方损失极大但不分胜负,这是用兵的下策。能事先做好充份准备,对重大的矛盾事物,应该不进行正面的冲突,随机应变,找出有利时机加以处理。对待弱小的事情或对手,应该一战而灭之,不留后患。
在军队中还有一种角色是宾客,即将帅的幕僚,将帅必须有各类幕僚人员为自己策划参谋,讨论作战计划的利弊得失,宾客是智囊团,很多时候宾客能起作关键的作用,所以诸葛亮也认为,应该把宾客分为三等:上宾、中宾、下宾。他主张把有真才实学的能人引为“上宾”;把勇猛的,性格刚毅的人引为“中宾”;而把只会花言巧语,哗众取宠的人引为“下宾”。
出兵的时机方面,诸葛亮主张“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行军打仗,最重要是掌握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明智的将帅,领兵作战是决不会逆天、逆时、逆人的。卓越超群的将帅如果能凭借天时,就地利,依人和,就可以所向无敌。行军作战是这样,现实中日常处理各种事务,也是一样。每逢重要的事情,不考虑各种可能制约的事物也是难以成功的。天时,地利,人和在今天来说,主要就是各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当然,有些事情,你要相信这种不稳定因素不只是三种。
权:
兵权是为将帅的首要问题,没有带兵用兵的权威,士兵即不能上下一心,服从将令。兵权,就是将帅统率三军的权力,它是将帅建立自己的威信的关键。将帅掌握了兵权,就抓住了统领军队的要点,即“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反之,将帅如果失去了这个权力,不能指挥军队,“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上边讲的是军队的总指挥权,另外诸葛亮还提到了将帅作战时的临阵指挥权力。将帅是军队中的关键,他悬系着千万士卒的性命,关系着战争的胜败结局,左右着国家命运的盛衰兴亡。如果君主不把指挥军队的权力全部交给将帅,赏罚大权被权贵所操纵,主将没有任何可以自主的权力,上下必然会被私心、利益所笼罩,都苟且于私利,就没有人会为国家效命,更没有旺盛的斗志。就算有伊尹、吕不韦那样出类拔萃的才智,如韩信、白起那样用兵如神,也会打败仗的。孙子兵法有日:“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周亚夫也说过:“军中闻将军之命,不闻有天子之诏”,可见将帅在外,掌握军权,指挥权是必须的。不过,有出色的将领的同时,也要有贤明的君主,这点诸葛亮自身就有切肤之痛,他前六出祁山,连胜司马懿,取得了大好形势,后主刘禅却听信宦官的谗言,下旨召回诸葛亮,结果功亏一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以,今天的管理者,统帅,一定要知道放权,但放权也不是乱放的,没有对其进行综合的评定而放权,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如何评定?也许上面还有些地方可以借鉴的吧。
末学沧林散人,献丑。版权所有,转载注明作者:沧林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