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钢丝的人

   1974年8月7日清晨7点,高耸入云的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楼薄雾轻漫,从楼顶望去,远处的自由女神像轮廓模糊。双子楼之间悬着一根细细的钢丝,在风中轻微晃动。身着黑衣、手执平衡杆的法国青年Philippe Petit在经历了前一夜紧张的准备工作之后,开始了他在「云端」的表演,在45分钟的时间里,他在那条高达412米的钢丝上来回走了八次。

走钢丝的人_第1张图片
man on wire海报

    2008年的一部纪录片「man on wire」几乎再现了当年Philippe的壮举,这部纪录片由BBC、Discovery及UK Film Council联合推出并斩获2009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除了喜欢这部片子中由大量的黑白影像及默片时代常用的技巧蒙太奇所营造出来的诗意效果,我更喜欢将自己代入到「走在钢丝上」的场景,幻想着「you walk or you die」的战栗感。作为一名恐高症患者,恐怕永远无法体会到那种在云端起舞的极致快感。在没有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在400多米的高空上看一眼下面就会吓尿,更别说在钢丝上做出诸如屈膝、躺下这些「花式作死」的动作了。

达瓦孜

    走钢丝表演起源于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达瓦孜」,其含义就是高空走钢丝。维吾尔语中DARWAZ,DAR是高的意思,而后缀-waz指从事某种技术的人。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传统的高空表演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达瓦孜」作为维族世代相传的技艺兴盛不衰,并且传出国门,沿丝绸之路,到达印度红海之滨、埃及等地。现如今,走钢丝表演成为一门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杂技技艺。

走钢丝的人_第2张图片
「高空王子」阿迪力·吾休尔

    在新疆,如今只剩下阿迪力一个家族进行表演,阿迪力·吾休尔是家族的荣耀,他先后打破并创造多项走钢丝世界纪录。对于阿迪力来讲,每一次表演不存在失败,因为失败就意味着死亡。

瓦伦达效应

    大家或许都曾听说过心理学上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走钢丝表演者,他在一次重要的演出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就知道这次一定会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瓦伦达效应」实质上是告诉我们,专注于事情本身比患得患失更加重要。如果干扰信息过多,想要达到的目标往往越难以实现。

    走钢丝本来就是兼具技术性和心理考验的行为,专业的走钢丝者在技术层面其实都不存在问题,难以做到的是像Philippe一直保持「高空征服者」的初心,他不断在寻找新的征服对象,埃菲尔铁塔、悉尼直到双子塔楼,并且狂热地投入到前期准备之中去,那种对新目标的新鲜感使他无暇顾及走钢丝之外的事情,走钢丝这件事情的完成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意义之外

    对于走钢丝的人来说,每一次的行走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置身险境之中,方能看见最真实的自己和最不一样的世界,这或许是他们所追寻的「意义」。可是,意义之外呢?费利佩固然是罕见的天才,但是他完成的壮举离不开女朋友及众多挚友的支持与协助,双子塔楼的行走承载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激情,也掺杂了期望、信赖、纠结、恐慌、痛苦等诸多好友的情感要素。可悲的是,费利佩攫取了个人的「意义」之后,却与女友渐行渐远,也背叛了他的挚友。从这个角度上讲,费利佩能够战胜现实中高悬于云端的钢丝,却无法战胜生活中隐形的钢丝。拥有天赋却低调谦逊、取得胜利却不自我膨胀、认清自我努力与外界协助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走好生活中的钢丝,保持生活平衡的关键。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钢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