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复盘(九):谋定而后动+主动寻求反馈

来新公司已经两周了,今天才第一次做工作总结,这样的频率是远远不够的,希望以后能坚持每周至少2-3次的反思与总结。唯有这样才能进步。


原则十三:【谋定而后动】

注解:完成一项工作之前,务必对工作的背景情况、细节,最终要求和目标有很清晰、全面的了解,然后在脑中构思出工作开展的大致框架,最后才开始“动工”,这样做出来的工作成果才是满足相关方需求的,才不会做无用功。

场景1:

概述:公司要跟共青团合作一个大项目,CEO跟对方碰了两次头之后,在内部召开了一个会议讲述大致情况,并安排我出具一份共青团下发高校的通知和合作协议,但是会上只对合作形式做了大致的阐述,缺失很多细节;并且参会的有技术部门和产品部门,他们的不同需求也需要在合作协议中体现。虽然我明显感觉到写通知和合作协议的时候,缺失很多背景信息和细节,但还是凭着自己的理解开始写了。虽然在最后发出之前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跟相关负责人详细了解了情况,但还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并且这反映出我尚未形成这样的思维和意识!

问题:

没有向CEO明确通知应该突出哪些重点信息,面向的对象是学校官方还是学生,内容长短;

关于合作协议,没有跟技术部和产品部负责人沟通,明确他们的需求;

没有详细阅读CEO给的两份与项目有关的参考文件,对项目的背景了解得太少,以至于在写合作协议的时候没有凭借和依据。

教训:

在正式进行工作之前,多想—多看—多问,为什么按照这个顺序?先想清楚哪些信息是已知的,哪些信息是未知的,工作的重点是什么;然后再去看有没有相关资料可以解决部分上述问题的,如果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去询问对应的负责人;如果有多个部门参与,更是要问清楚不同部门的需求。只有完成了上述工作,才有资格开始进行工作,否则就是盲动,做无用功。

原则十四:【新事物出生之后,应当积极主动地寻求身边人对它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是不断优化完善的最佳方法】

注解:一个新制度或一个新政策诞生落地,一定会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此时作为负责人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找受制度和政策影响的人,寻求建议和意见,包括基层员工和高层领导,不要等到别人来向你反馈,这个时候就已经失职了。

场景1:

作为高管读书会的领读者,我负责制定读书会的制度和维护日常运营,在出具第一份规则之后,高管们进行了两周的读书笔记分享,但在这两周之内我并没有尝试跟各位高管交流对于读书会的意见和建议,最终还是CEO主动告诉我,部分高管觉得目前每天的阅读量太低,读得太慢。

教训:实际上我应该在最开始的一周之内,就陆续地跟各位高管交流,获取意见优化完善读书会运作机制,归根结底两个问题:一是没有把读书会当做一件大事,在战略和态度上就犯了错误;二是没有形成主动寻求反馈的意识和思维。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复盘(九):谋定而后动+主动寻求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