揍我迷思

【爸爸揍我555】人生何处不教练式助推

【背景与收益】

下午花半个小时,跟小孩子电话,从小孩哭着说电话,最后以爸爸揍我哭起来,

到30分钟电话结束的时候,小孩通过自己的方式,和爸爸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解,

并且孩子更深刻一点的了解如何处理双方冲突。

半个小时的电话做了什么?

第一,处理情绪,

第二,沟通事实,

第三,聚焦目标。



【过程】

接到小孩的电话,他先是强装镇定的,问了我几句话,之后就开始哭腔说话,说爸爸要揍他,

我不清楚事实,于是请小朋友讲述一下,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开始带着哭腔呜噜呜噜的讲述,叽里呱啦讲了一大堆,但是我都没听懂,声音含混又是哭,最后只听清了几个字,爸爸晚上回来揍我,


他讲了不少,但是我都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于是我先跟他说,孩子我在这陪着你

我说孩子你这样带着哭的声音跟我说话我听不清楚,

我把我的这边的问题表达出来之后紧接着,我开始进入安抚情绪部分,

和想象的不一样,第一部分并不是。搬出一堆情绪词汇,

而是在她哭着讲的时候告诉他,我在,我在这里,告诉他我和他在一起,

当他没有再讲的时候,我首先问了他一个基于事实的问题,并且和这个爸爸揍他无关的事实,

那就是,你吃饭了吗?吃的什么饭?你现在在哪里呢?

孩子开始情绪趋于正常的讲述,


从哭着讲着说不清,到可以说清他在做什么,这是一个进步,说明她的情绪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几个问事实细节的问题又把他的理智脑激活了,他开始思考自己中午吃什么,在哪里吃的,为什么在家里?



在他讲述正常之后,开始进入到第2部分,还原事实细节的部分,

但是因为小孩子只是环节当中的一个环节,他只能讲到他肚子不舒服,奶奶把他接回来了,当我问到是谁让奶奶去把她接回来的时候,他就并不了解后面的事实,

他基本讲完时候,我让奶奶听电话,请奶奶讲述了一下大概

奶奶描述,海风让她去接小孩,接回小孩回到家里,中午吃完饭,他觉得小孩应该回去上学,小孩不同意跑出去了,然后奶奶跟着出去找,并且找到学校也没找到,最后把书包带回来,发现小孩正在门口,于是奶奶很生气打电话告诉海峰,海峰扬言晚上回来揍他,

这应该是奶奶眼里的基本事实,




反过来,我在请小朋友来讲述,通过以上两个人的讲述,大概可以知道事情的简单的原因,可以看到这里的冲突点两个,一个是揍我,一个是奶奶。

中午奶奶让小孩去上学,小孩不去并且跑出去了,奶奶没找到他,这是问题的症结,

开始跟小朋友沟通,奶奶描述,想带你去学校,结果你跑走了,奶奶没有找到他,这是怎么回事?

小朋友也是好面子,也是要自尊的,小孩子说他跑出去,想起来还有什么东西没带,结果又回来,回来之后发现门已经锁了奶奶不在家,于是就在门口系鞋带,等奶奶,等了10多分钟,奶奶回来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小朋友有可能是这样的心路历程,最开始听到中午要回学校很生气,或者他的情绪很气愤,她不想回学校,这个是正常可以理解的,那奶奶强迫她必须回学校,奶奶只会一种方法,只会向前推,并不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具体的其他的应对,这样,祖孙两个人就杠起来了,

小孩子觉得肚子还是不那么舒服,或者是小孩子想在家里多呆一会儿,毕竟家里比学校舒服一点,但是奶奶觉得她肚子好了,奶奶觉得必须要回到学校去,于是两个人就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这里问题的要点不在于小朋友跑出去,而在于双方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沟通方法,或者是处理冲突的方法或者是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该如何共存,如何继续下去的方法,

大概了解清楚了这一点,有可能小朋友跑出去,第一反应跑出去,第二反应是觉得这样不对,然后又跑回来,跑回来之后呢,由于双方可能都没有带手机,没有办法联系,所以小朋友在门口等奶奶去学校找了一圈,然后回来,也就是说双方的联系方式,远程联系方式还是没有恰当的建立起来,



分析到以上步骤的时候就开始处理这个事情,



和想象的不一样,这次处理的第1个部分并没有直接讲述这件事情本身,而是讲到了奶奶和家里人的关系,

首先跟他讲奶奶到这里来是基于爱护我们给予帮助,我们才来到这里了,并且她也放弃了很多,比如说这一段时间他没有办法跟爷爷团聚。没有办法回到老家,没有办法和老家的老朋友们一起愉快的聊天,奶奶在放弃了这些利益的基础上来到深圳陪我们,他来深圳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和我们在一起,如果我们不在这边,他不会来到深圳,那么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知道奶奶是爱护我们的,

也就是说奶奶做一切事情都是出于爱护我们,但是有可能,我们也会产生一些冲突,这是很正常的,问题是冲突产生了怎么办?




奶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毕竟是一个老人家,有的时候他的观点很难改变,如果你跟他在讨论的时候,他并不听你的理由,并不按你的方式来,来进行操作该怎么办?

比如说今天中午奶奶要求你必须上学,你不想上学,两个人在这个根本利益点上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那么这个时候第1种方法是双方坐下来好好沟通,取得一致意见,

第2种方法在暂时没有办法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两个人分开冷静一下,建议两个人各自找一个屋子呆着,

比如说小朋友你去小卧室带着奶奶在客厅或者是他自己的房间呆着,双方各自冷静5~10分钟之后再出来沟通,如果10分钟之后双方还是沟通达不成一致意见该怎么办?

这时候可以请第三方,也就是爸爸妈妈介入,可以给爸爸打电话或者给妈妈打电话,介入这件事情,看怎么处理好,

通过这种方式三种方式,无论如何双方三方可以达成一个临时的适合的方法,就不会出现孩子跑出去,奶奶找不到,奶奶跑出去孩子又找不到的这种情景,



为什么要这么处理,首先讲解奶奶在这个家当中的位置,让孩子知道奶奶是爱护她的,是家里的亲爱之人是值得尊敬和尊重的,第2点才是来到事实的层面,事实就是任何人都会有可能产生冲突,产生不可调和的一个结论,这个时候怎么做?双方是要继续蹲下去干下去吗?还是说各自冷静10分钟再交流,还是说找第三方来调解斡旋这是一个方法,



孩子在这个讲述过程当中一边讲一边跟他确认,比如说在讲奶奶的过程当中,不断的跟他确认,奶奶离开家是不是为了我们,是的,奶奶是不是爱我们才来这里?是的,奶奶在老家是不是可以跟爷爷在一块?是的,奶奶在老家是不是有更多的邻居可以聊天似的,奶奶在老家是不是,房子更大等等等等,


在讲的过程当中,适当的跟小朋友确认,可以让他跟上你的思路,当它延缓确认,或者是表现出,听不太懂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时候可以把这个问题换一种方式再给它表达出来,让他深刻的理解,或者说这个问题没有那么重要,可以忽略过去双方不断的纠结也是可以的,

在双方用孩子的语言不断的确认和不断的往前推的过程当中,孩子也逐渐跟上你的思路,那就是第一点奶奶是值得爱的,第二点在爱护奶奶,尊重奶奶的基础上,我们如何去解决双方不一致这样的时候的冲突,




那第3步就聚焦未来,关于爸爸回来揍他的问题,

当我们解决了奶奶的问题,这个问题就相对来说更好一些,更好解决一些了,

爸爸回来揍他是一个晚上没有发生的事实,那我们不希望这个事实发生,我们就要提前做一些补救的事情,

如何去做呢?可以跟孩子互相讨论,或者是。提出自己觉得适合的方法,或者是双方在互相激发激荡,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我们达成的一致意见是现在和爸爸来沟通交流一下,比如说通过微信这种方式,


直接打电话,要占用对方马上的时间,那么通过微信发语音或者微信发文字的方式,可以在对方有时间的时候再看消息,就会让彼此双方有更加融洽的讨论距离,


有的时候直接面对面或直接电话沟通,这个时候,如果当时没处理好是容易爆发一些冲突容易使一些问题当时搂不住,


但是通过语音留言或者文字留言这种方式,可以让这种风险适度的降低,因为毕竟双方不是直接面对面,这样的风险就会小一些,



通过微信留言这种方式,那主要阐述什么呢?


首先我们还是从自身出发,在这个事情上,无论事情谁做错了或者是谁处理的不恰当,自己有没有责任自己有没有原因,自己下一次可不可以做的更好一些,

基于这个出发点那么第一点就是承认自己的问题所在,也就是,沟通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有很多种方法处理,而跑出去,这个方法是不那么适合的,


首先要承认自己的,处理不恰当的地方,这个也不能说是错误,谁都会有这么一个过程,谁情绪来了都会有可能有不用理智考虑方法的情况,所以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只能说这里自己处理不妥善的地方,未必要用错误这个词,



那么就是说

第一要承认自己处理不恰当的地方,

第二,就是要聚焦在自己将要做什么,比如说自己下午计划做什么,例如写字,例如算术题,那么自己做完一个就跟爸爸微信语音留言确认一下来让爸爸了解自己的行动力和落实情况,让爸爸更信任自己,

那么第3步就是基于爸爸揍我这个事情,

毕竟孩子已经8岁,明年9岁也是一个小大人了,总又奏这种方式,用打人这种方式,用揍人这种方式来威胁,确实需要多加考虑一下这个方式是不是恰当,如果真的觉得不适合双方,可以讲道理,爸爸负责把道理原则规则讲清楚,而不是动不动的就用揍你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孩子落实到行动上,他赞同,他也比较赞同这种方法,


然后就给爸爸语音留言

主要讲的第一点,第3点,

但是他讲的方式有所不一样,第1点他承认了自己的做的不妥善的地方,第3点就是,他觉得自己大了可以跑出去跑回来了,可以跑到门外面在跑回来了,让爸爸相信她,嗯,

虽然说的比较简洁,但是爸爸也在一定程度上,跟他达成了一致和解协议,这时候的孩子已经不是刚开始打电话哭哭啼啼的样子。



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各种问题。我们想一想,总会有一些办法去解决的,即便是不能彻底的解决,我们也会找到一些途径可以和对方和谐的相处,



通过今天下午的这段经历我们会发现,在对方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我们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去处理的,

第1步,是解决情绪,因为只有解决了情绪,双方才可以更好的,在理智的层面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去想到解决办法,如果情绪没有解决,对方容易,现在这个情绪里面出不来,他需要有一部分能量支持来对抗这种情绪,这样相当于他解决问题的经历,或者是动力或者是脑力,或者是内存空间是非常少的,所以第1步要解决情绪问题,

同时解决情绪问题的时候,反而会用到大脑的理智的部分,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当我们在情绪部分的时候,马上把它解决,可能稍微有一些困难,但是马上提一个基于事实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不至于引起他的强烈情绪,而又和他相关联,他就会从情绪上转移出来去思考这个问题,同时又不会产生太大的抗拒你,


比如说爸爸揍我这件事儿,中午吃饭了吗?吃什么饭?这也是跟他息息相关的问题,但是又不会产生,想爸爸揍我,这种话,所产生的恐惧,担心害怕的情绪,所以说用这么几个类似的问题,将她从情绪的泥潭当中拉出来启动他的理智呢,这时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她的情绪,同时告诉他,我在这里我和你在一起,让他感觉到安全,让他感觉到家人对他的接纳,让他感觉到,家人温暖的怀抱,等着和他一起去解决问题,那么在这种时候他就有可能慢慢的平复他的情绪,

当他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聚焦于事实的细节还原过程,


毕竟你要解决这个问题,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好的,孩子也有他的自尊和尊严,有的时候他会他在讲述过程的时候会经过自己的装饰,这是很正常的,不要去戳穿他,


你的目的是自己了解清楚事实,同时助推孩子去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聚焦在事实和解决上,这些反而是最重要的面对孩子的装饰性质的说法,不要全部戳穿,


但是当他的说法无法让你更清楚的了解事实的时候,可以参考第三方的说法,比如说奶奶的说法或者爸爸的说法,这个时候事情的原貌会恢复的更加明白,

前面进行了第1步解决情绪和第2部,了解事实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进入到第3步,聚焦解决方案,


我们了解所有这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这个问题不再成为她烦恼的根源,让他知道如何面对这一类情况。

聚焦未来的事情往往是跟人有关系的,这里涉及到了两个关键人,一个是奶奶,当他跑出去的时候,他和奶奶之间是有激烈的情绪产生的,一个是爸爸,当爸爸说晚上回来揍他的时候,这个过程当中也是有激烈的情绪产生的,

先让他了解奶奶的出现是因为爱我们,通过各种小事时,他所了解的小事是让他理解到,他理解到这一点之后,他的那种冲突的情绪,矛盾的情绪,对抗的情绪就会少得多,


其实他自己已经解决自己的这部分问题了,他的行动当中就可以看到,举例来说中午让他跑出去,但是他又很快的跑回来,在家门口等着,虽然他一时没有想通,但是他也清楚奶奶是为了自己好,回到学校是更适合的,他也会意识到大人是会这样看待问题,所以他才会跑回来,


基于这点上,他和奶奶的情绪冲突稍加解决既可以,但是这里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他知道越多的人爱他的时候,当他越多的感受到这种爱的时候,他越有能量,有动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就像,当你知道你做的这个事情能产生极大的好处和极大的收益的时候,你会更有动力去做它,而当你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结果是灰色的是遥遥无期的,你的动力可能会非常想让他知道奶奶是基于爱她所做的这一切的时候,他的心理能量会更加增强,


而且关键的问题是,道理少讲,比如奶奶是爱你的,这种话少讲,多去讲事实,他能理解到的事实,比如说奶奶给你做好吃的,比如说,奶奶帮你如何如何,比如说奶奶离开老家来到这里,做出了这么多这么多么大的付出,等等,这些他能稍微理解或者是能很容易理解的事情,这样这个更有助于增加他的心理能量,

第1步和奶奶的冲突解决了,并且给他增强了不少的能量,那么下一步就是进入到爸爸揍我这个环节了,

如果直接就上来解决爸爸揍我这个环节,比如说,你跟他说爸爸不会揍你的,爸爸只是吓唬你,其实并不能解决什么,也并不太能增强什么,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铺垫,反而解决爸爸揍他的这个情况就会容易很多,

因为第一他知道有很多的人爱他,他的心理能量增强了,第二前面的障碍已经扫清处了,跟奶奶沟通跟妈妈的沟通都顺畅了很多,这相当于一座大山已经推倒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要比原来好推很多,那么第三爸爸揍他,只是晚上没有发生的一个动作,如果我们可以提前预防的话,如果我们可以提前做一些事情来解决它或缓解他的话,

我们能做什么事情,当我们有了一些思路,并且觉得这些思路是可行的话,那我们的心理能量又会增加一分,

心理能量是很重要的,当你相信这个事情你一定会做成的时候,尽管过程当中会比较费力,比较花时间,但是你想我都是可以完成的,这个时候你的心态就会好很多,

但他觉得这个方法是可行的时候,他做这个事情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和努力,

这只是我的初步分析,也许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说爸爸给她的爱是很多很足够的,他也能体会到,爸爸的晚上揍他,也只是基于爱他的一种比较极端的反应。



【孩子见到了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他学会了几个重要的点,了解了几个重要的点,

第1个点,奶奶家人很爱他,爱的能量是很重要的,

第2个要点,当和亲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如何解决冲突,

和奶奶今天中午意见不一致,第一是和平的讨论,第二,争执的时候双方都各自找一个房间去冷静一下,第三双方在和平的讨论,第四,如果还是无法达成意见,可以引入第三方爸爸或者是妈妈来协调或者是解决,

在这里我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前两天妈妈把爸爸的车

刮掉漆的时候,爸爸很生气,并且差点要摔手机,并且不让妈妈吃饭,这个时候看看妈妈是怎么解决的,

第一妈妈并没有当场和对方对立冲突,或者用语言辩解,也就是说没有让爸爸再升级,也就是说,妈妈这时候采用了冷冻疗法,

第二,双方分开两个房间各自冷静一下,爸爸在客厅吃饭,妈妈在小卧室休息,这个时候双方有一定的距离感,并且和发生冲突的最高峰,有一定的时间差,这时候双方情绪就会慢慢的冷静下来,但是反过来如果双方不冷静,继续在一个地方,你一言,我一语的针锋相对,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读者可以自行脑补,

第3步,出现了第三方和解人,第三方标变量,小朋友,小朋友,首先拉着妈妈去吃饭,在遭到妈妈的拒绝之后又给妈妈盖上了被子,让妈妈体会到了温暖,体会到的能量感,

同时小朋友对爸爸说他是,他是你的家人是你的爱人,你要去让她吃饭等等,爸爸这时候在冷静了之后也可以欣然接受这个建议,下一步双方比较和平中正的谈了这个事情的解决方案,虽然过程当中语气还有一些僵硬,但是毕竟双方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一定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定的和解,

这里我们就看到了在双方处理这个情绪的一个一些套路,第一式,冷静下来,不要双方一起对,第二,双方建立出物理空间的间隔,各自冷静下来,第三,双方冷静完之后再去讨论,第4可以引入第三方变量来帮助调节现场氛围,

孩子学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不是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当她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有一些套路来帮助他,去解决问题。

还最重要的第3点是孩子经历了提前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如果下午不做任何动作,只是胆战心惊的等着爸爸晚上回来回家,无论是揍他还是不揍他,这一下午过的都有可能是质量很低的,战战兢兢的,但是当孩子留言并且得到了爸爸的一定程度的肯定的时候,孩子心里的这块大石头就会释放掉,它的下午也就会过得比较正常,

这个事情的达成,有赖于全家人的共同努力,有赖于全家人在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聚焦于解决方案,可以聚焦于爱的能量,这是非常重要的,好了今天的复盘总结完毕。

你可能感兴趣的:(揍我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