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之处始为家 - 开平

心安之处始为家 - 开平_第1张图片

何处是根?对众多华侨来说,对来往于世界地球村的众多商务人士来说,这终究是不可逃避的问题。华人对于自身工作的劳动勤奋是许多西方人忘尘莫及的。因为种种历史原因,许多迫于生计离开中国大陆各省前往东南亚、欧洲、美洲、澳洲经商或打工的族群,都统称华侨。在外谋生有所成就后往往会吸引更多的同乡亲友前往新驻地,乐观期许可以从此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而这种大量移居的村镇乡市,就统称为侨乡。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就是著名的侨乡之一。也是本次我前往拜访的目的地。

心安之处始为家 - 开平_第2张图片

核心人员J送了我一本书,书名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建筑装饰研究》两百多页大开本学术书籍,估计非专业所学,可能很少人会愿意仔仔细细的翻看这本书。我对其中的学校、教会与当地教育环境有兴趣,就特别关注这两三个议题篇章。因为外国来华传教士的影响,民国时期开平当地约有教堂32间。早期祠堂和教堂都作为公共空间,对当地民心凝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类公共建筑其具备的公共性容易让附近区民人潮聚集,并同时兼具教育功能,祠堂兼学校或者教堂附带教室都是常见的功能设计。传教士们多由西方家乡出发之后,途经香港澳门短暂停留数日后,分发进入内地。其中也不乏华侨信徒搭配传教士一同进入更多偏远郊区传教。时至今日二十一世纪初,开平镇目前全区域共计还有5座基督教堂与1座天主教堂还持续保有聚会与服务乡里的宗教功能。

心安之处始为家 - 开平_第3张图片

碉楼是开平的特色,其建筑代表华侨归来对家乡情感的表达与身分地位富裕的象征。碉楼的高度通常有四到五层,首层多为公共空间,二楼以上是房间,因为防御功能需要窗户开的数量多且面积小;顶层有些会放置家族祭祀的神坛。建筑形式多参考西方美学多个时期的拱廊梁柱,而中国大陆当地的建造工匠师傅大多没有去过外国,便只能以华侨携带回国的照片明信片或是图式尽量揣摩业主所需要求。变成所见的融合中西方特色又看起来有点哪里说不出的怪怪的特殊时期状态下所产生的建筑。

人口流失极其严重的乡村是安静的冷清的,不论白天黑夜,只有偶尔的车声骑单车经过的、骑摩托车经过的、开轿车经过的皆清晰可辨。妇人彼此之间的打招呼、工人彼此呼喊施工的声音,这样人烟稀少的村落,在整个中国大陆还有千千万万类似情况的乡镇,一个切面上也许看不了全局,一个小人物的体验说不了大时代的变迁,可是却能由此其中,经历到相同情感,有温情有无奈有逃避有面对。

心安之处始为家 - 开平_第4张图片


心安之处始为家 - 开平_第5张图片

这个计划青年团队成员里面,共有六名成员,除J之外,另有两位建筑背景专业的男生实习生。另外三位是女生。成员背景大多来自于华南地域一带,有汕头有梅县有江门当地人。在餐桌上闲谈之间,彼此用著流利的粤语沟通谈笑,我作为尚未完全能听懂粤语的人,就安静的听他们时而为我解释几句普通话。这是个说起来团队什么都想做却又不知道做什么会更符合自己。换种说法是「保持对未来的开放性」,再换种说法就是没什么特别具体的方向,一切且战且走。这倒也符合这样百家争鸣的乱世,迷茫对科技、社会、职业、人际关系、家族、家庭,都充满不确定。明确的说自己不知道,也是一种勇气。活动是皮、民宿是身、建筑是骨。骨头架构稳定了,才能长肌肉,肌肉长健全了,得用皮肤包裹保护。相符相乘,其实要完整的做好也多不容易的。还好,它们拥有足够的乐观,能带著这种乐观持续做下去也是福气。当我看著他们白板上有列表等待解决事项:吧台方案、接待台方案、木工进度、展览方案、制冰机维修、织品进货等等,就是这样细碎繁琐的事情组成了每天的日常。

心安之处始为家 - 开平_第6张图片

每个人职涯都有自己的选择,我想除了学校导师带进门接触到相关基地,进而决定参与其中,也有这些青年对自己生命的选择与认识。所有选择都不偶然,只是种种交叉的路口之后形成我们逐渐成熟的价值观与社会人格。

心安之处始为家 - 开平_第7张图片


心安之处始为家 - 开平_第8张图片


心安之处始为家 - 开平_第9张图片

我向小伙伴们分享台湾台南后壁土沟村的艺术改造计划、日本策展人北川富朗先生创设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季;我向它们也分享些可能可以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有些是民宿议题的,有些是民艺手艺人议题的。远近、东方手艺人、民艺subcom、故乡往事、不二文艺、匠人志等。计划的公众号文章大多都是实习生写的,比起完全没有,现在从无到有的过程到今日他已经很满意了。当然,从零到一是最难的,从一到N是需要迭代升级的,而升级的过程最重要的还是:有没有合适的人,加上足够的钱。从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文化、在地视野的文化遗产保护,类似这样的命题都太大太不堪负荷,说老实话,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的阅历与心脏怎么能担下这样个大包袱呢?

心安之处始为家 - 开平_第10张图片


心安之处始为家 - 开平_第11张图片

有没有体验过一种生活,对城市人来说是极为奢侈的。这种生活的节奏是吃午饭放空睡午觉放空吃晚饭放空再睡觉然后一天就过了。如果你是纯粹来换脑的,也许过一两天这样的生活也不错,但是你不可能天天这样过,你自己都会叹息生命的消逝与无聊感的袭击。入住的第一夜,晚上打雷下雨,电力跳闸了两次。他们说因为墙壁有些渗水。正联系电工过几天来看一下。跳电的时候我并不惊慌,因为我来有充满了电的充电宝。

经过这次走访,我又看见了一次乡村建设的艰难,但是仍有人埋头在这领域中亦步亦趋砥砺前行。在开平看见历史的痕迹,看见时间的暂留,看见青年的付出,看见乡建的浪潮。它们会不会因此过的更好更快乐?青年人在面对城市和乡村的路径是否有更多元的选择?你们的路只能自己走吧,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路都只能自己走。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决定你应该怎么样活完这一生,正如同那些当年负笈远行的年轻人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安之处始为家 - 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