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你这辈子是否会一直缺钱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饭量的夜宵

这是饭量陪伴你的第11周,一起加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累计码字5小时,共2714字,建议阅读5分钟

转载无需注明出处,就说是你写的


公元前500年前后,老子写完言简意赅的《道德经》,便示意坐下黄牛继续赶路,将笔迹未干的74个字留在了函谷关;500多年后,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讲了一个故事,祂的门徒将这个故事记在一本名叫《圣经》的书中,世代流传;近2000年的岁月匆匆而过,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 科斯 凭”科斯定理“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老子、耶稣、科斯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同一个规律,他们生前不会想到自己的只言片语会令后世一个名为饭量的青年彻夜辗转难入眠。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共61个字。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初中首次读到这一段,不知为何竟一下子入了心,高中好友@尚 多次听我毫无征兆地小声哼哼“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所有余。”便问我出处,傲娇如我为装神秘便没告诉他。是的,高中时期的饭小量竟是如此幼稚,令如今饭量吃惊并捂脸。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所有余“首次助我做决策发生在大二买笔记本电脑前,那时饭量正在教室里读《马太效应》,这句已被淡忘、冷落许久的格言以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一则寓言的形式出现,给我以指点。

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后,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埋在土地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

国王便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说:凡是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富足。凡是没有的,就连他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就是“马太效应”。

寓言中的国王或许不懂经济学,若他有机会接触“科斯定理”,想必会忍不住会感叹一句:知我者,科斯也。

法律经济学的缔造者科斯首次用经济学语言把上述寓言翻译了一遍。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最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

科斯创造性地提出用“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以及企业扩展的边界问题。他认为,一旦交易费用为零,而且产权界定是清晰的,那么法律不会影响合约的结果。

寓言中产权界定是明确的——全天下的子民的命都是朕的,何况他们的钱!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时候,由国王和仆人构成的经济体交易成本特别的低,只需国外一句话即可完成财产转移。

无论开始时国王将财产以什么样的方式分给三个仆人,市场总能有办法筛选出能最大效率利用手中财产的那一个仆人,在交易成本几乎为零的情况下,第三个仆人的钱便会转移到第一个仆人的账户中,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

这条维持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定律”还衍生出另一条“推论”: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推论详情参见《开公众号的缘由》

这或许便是“穷人越穷,富者越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哲学化、寓言化、经济化表达。我并不是想论证“人类社会竟如此阴暗”,只想阐述一个现象,一个基于统计学的事实。这个现象,我不说它好,也不谈它坏,它就是一个规律。只有认清它,才有可能去运用这个规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些。

我们的脑海深处是惯性的,一直都是用线性思维去思考问题,我们总是比较倾向于选择做一些比较线性的、效果反馈比较及时的事情。比如说吸毒、嫖娼、游戏,这些都是典型的线性发展的事物,效果反馈非常快的事情。你一吸毒,你的大脑会感觉很爽,你会觉得这种爽才是真的爽,因为它是线性的,是马上能得到反馈。

而老子、耶稣、科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某类事物的发展并不是线性的。比如全世界的人口增长、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个人财富的积累等。

来,看看你这辈子是否会一直缺钱_第1张图片

从上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呈现明显的非线性态势,人类平均寿命遵循着相同的规律。

50万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是15岁,直到16世纪,欧洲人平均寿命到了21岁;也就是说我们花了几十万年的时间,才把寿命延长5岁;但是进入17世纪,平均寿命变成26岁了;18世纪增至34岁;20世纪初达到50岁。21世纪80岁。所以你看,从16世纪到21世纪,我们仅用了500年时间,就让人类的寿命延长了50岁。

非线性的事物会让我们苦恼,很难坚持下去,比如赚钱、读书、锻炼身体、谈恋爱等。因为它的好处并不是马上就能看到。你读两本书,不会对你产生多大的影响,只有等你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突然体现出来。

这个世界上还存在这样一些事实:

牛顿所有的发现(牛顿三定律、微积分等等)基本都是26岁以前获得的,在他26岁之后整整59年依然勤奋做实验却再也没有什么科学成果;日本作家田中芳树30岁发表《银河英雄传》,声名鹊起、蜚声文坛,然而至今34年过去,他成名后写的作品虽然也不错但再也无法达到《银河英雄传》一样的文学高度;《唐璜》是莫扎特在32岁之前的作品;相对论是爱因斯坦36岁之前创立的;陈凯歌最优秀的影视作品《霸王别姬》是他40岁之前拍的。

这说明什么?一个人的禀赋,时代往往就给他一次机会。抓住了普天同庆,抓不住万事皆休。事实上命运、历史为我们打开机会的窗户就是那么短短的一瞬。大量的事实验证了这个逻辑。

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向我们证明: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精彩并不均匀分散在你的生命旅程,它们就在那一小段岁月里如烟花般集中绽放,错过了就没有了。

如果这个世界是线性的,那意味着它就是可预测的,我们可以提前解决很多矛盾,这个世界或许会变得美好。但遗憾的是,”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充斥着大量的非线性。

如果赚钱是线性发展的,一个月挣1万,一年12万,那10年就是120万。真实的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所有有钱人的财富,增长的过程都不是线性的,它存在一个爆发点,在这个爆发点之前,他可能过着很穷的日子,在这个爆发点之后,他的财富急剧膨胀,一单生意可能就赚几千万。福布斯排行榜上,一些有钱人的传记,李嘉诚、马云、王健林等,他们白手起家的轨迹都存有一个爆发点。这个爆发点在物理上被称为奇点,创业界则叫它第一桶金。

能否掌握非线性思维并”顺藤摸瓜“找到爆发点,决定了你是否会穷一辈子。

参考资料:

1.《长生不老的一种算法》


最后,我对本文标题“来,看看你这辈子是否会一直缺钱”并不满意,若这标题恶心了你了,实在抱歉,这是饭量的极限了。

聪慧如你,能否留下一个更贴切且引人的标题?


赏,是一种反馈

代表着最朴素的鼓励

来,看看你这辈子是否会一直缺钱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看看你这辈子是否会一直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