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王国维之学问的三重境界

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解读与原诗全篇旨意并不相合。只不过单从断章的文本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其间仍有感发的作用为依据。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表现了一种新来的转变;“西风”表现了一种肃杀的扫除一切的力量;“碧树”表现了浓郁的荫蔽;而句中的“凋”表现了浓郁之荫蔽已经因西风的扫除而凋落。就表面意思来看,作者写的是秋风中草木的凋零;然而与下面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所写出的高楼望远的情意呼应而言,反而是这种绿树荫蔽的凋零,才给有心登高望远的人开拓出了一片天高地迥的广阔的眼界。“高楼”的形象表现出了一种崇高感,而“天涯路”表现了瞻望之广远。“独上”表现了一种孤独的努力。“望尽”表现了一片怀思期待之情。如果从句中所表现的感发作用的本质来看,我们便可以发现在这种寂寥空阔脱除障蔽之后登高望远的情意,原来与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与向往,在本质上原来有相通之处。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的表面写对于所爱之人的相思怀念之情。上句的“终不悔”与下句的“人憔悴”相呼应,写相思之苦。“为伊”表现出此“伊”人是不可代替的相思怀念的对象,憔悴是“为伊”,终不悔也是“为伊”。本来写相思之情是词中常见的主题,只是这两句对于所爱之人写的如此不可替代,对于怀念之情写的如此无法弃置,因此就感发的本质而言,有了一种专一执着殉身无悔的精神,而这种精神自然是成大事业、大学问之人在其追寻理想的艰苦过程中,所必需具备的一种情操。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诗句本是写经过长久寻觅之后,蓦然见到自己所爱之人的一种惊喜之情。首句的“众里寻他千百度”写寻觅的长久和辛苦,次句的“回头蓦见”写果然见到时意外的惊喜,三句“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那人”与前一词例的“为伊”一样微妙,都表现出了所怀思所追求者是不可替代的对象。而“正在灯火阑珊处”则表现了这一对象之迥然不同于流俗,也表现了真正理想的寻获,其可贵的境界必不在于声色迷乱的场所。像这种在爱情方面的追寻与获得的经历与感受,对于追求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来说,在本质上也有相通之处。

                          ——叶嘉莹《词学新诠》

附原诗: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读王国维之学问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