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2

2016年02月下半月刊曲”、 “武陵人”、 “秦楼”,把自己被丈夫冷落,丈夫远行另觅新欢的痛苦隐藏在这些典故之中。另一首《蝶恋花》记叙了自己即将启程去莱州寻夫,与青州的姐妹们离别时的情景。其中有“惜别伤离”明确了离别一事,有“东莱”明确了自己所往之处,然而,若不是先对李清照的生平有所了解,我们就无法的知她要离别的人是谁,她又为何要离开这些人去往东莱。靖康之变后,李清照护送夫妻二人所收藏的文物可算又一件大事,不仅是大事,还是功绩。可是《漱玉词》中没有一首提到了她保护文物一事,四十五岁那年的一首《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主旨与她之前的大多数词相同,不满于丈夫的章台冶游,表达自己的一腔幽怨之情,没有对具体事件的记述。建炎三年,李清照四十六岁的时候,她迎来了一生中最大的打击—— — 丈夫赵明诚去世。听到赵明诚去世的消息后,李清照大病一场,仅存喘息。丈夫死后,李清照在当年所做的词大概有《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南歌子》、 《忆秦娥》、 《孤雁儿》、 《清平乐》等。其中能确定创作于此时的《孤雁儿》是一首悼亡词。从“吹箫一曲玉楼空”、 “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中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出这首词悼亡的主题,并且也可以基本上确定所悼之人应是词人的丈夫。但是这首词基本上是纯粹抒情化的话语,与自传有一定的距离。赵明诚死后李清照所写的词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她的“晚景词”。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诉衷情》、《好事近》、《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长寿乐》(微寒应候)、《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永遇乐》、《添字丑奴儿》,基本上是感怀寂寞、怀念古人之作,并没有上文所说的对于自己一生中重要事件的回忆和记录。目前为止,我们对于漱玉词的所有解读都是建立在已经较为了解李清照生平经历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对她一生的经历一无所知,那么我们无法正确解读她的词,更不能从她的词中得知她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而自传的意义之一就在于当后人无法从其它途径得知传主一生经历的时候可以从传主的自传中较为清楚地了解到。若是李清照的词中有自传意识,那么我们可以读其词就知其身世,而不是相反要考证清楚其身世才能读懂她的词。如果说我们用现在自传的概念来考量古代的李清照的话太过苛刻,那么我们来看唐代的刘知几如何看待“自叙”,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自传。《史通》中《序传》一篇专讲自叙,主要讲的是史书中作者的自序,我们略去不看,只看开篇几句。自叙的发端是屈原的《离骚》,之所以《离骚》能称为“自叙”是因为它“上陈士卒,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也就是最基本的,交代清楚了自己的身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在中国古代对于自叙的界定中,清晰地展现自己的身世也是十分必要的。而李清照的词中并没有一首对自己的身世有所交代,不具备作为“自叙”的最基础的特征。基于以上的论述,我认为李清照在词中“传写心曲”只是当时情之所至,自发地抒怀之作,并不具有明确自觉的“自传意识”。(江苏师范大学)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是核心。一部经典小说之所以能让人记忆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红楼梦》中孤高自傲的黛玉、正统淑女宝钗、心胸爽朗的湘云、贪婪狠毒的王熙凤, 《围城》中迂腐的方老太爷、道貌岸然的高校长、厚颜无耻的韩学愈、工于心计的孙柔嘉、志大才疏的方鸿渐等等。本文将薛宝钗和孙柔嘉的部分相同点和不同点做一个大致比较,揭示出二者悲剧命运的必然结局。一、家世背景宝钗出身显贵。母亲是四大家族之王家的千金,和贾府王夫人是亲姐妹,舅舅王子腾是一位军政要员,曾任京营节度使,最后荣升为内阁大学士,官居一品。薛家家资百万,巨富无比,权势显赫。柔嘉出身平凡。孙柔嘉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小职员家,父亲是报馆里无权无势的会计主任。父母老来得子,重男轻女,认为供她上完大学就是对她最大的恩惠,对她的婚姻大事也是漠不关心。在那个战火纷纷的时代,为了就业只身一人跟着方鸿渐赵辛楣等几个陌生男人长途跋涉,异常艰苦。她最为显赫的亲戚应该是姑妈,在大纱厂里任人事科科长,姑父是总工程师。二、个人才华宝钗和柔嘉都极富才华。宝钗吟诗作赋水平高。哥哥薛蟠无才无能,终日斗鸡走马。薛父悉心培养,宝钗成为了德才兼备的淑女。宝钗见哥哥不成才,读书写字放在身后,帮助母亲管理家事。即便如此,其才情也令姐妹折服,连林黛玉还时常屈居薛宝钗之下。林黛玉不用关心家事,多数时间都花在看书写诗弹琴这些高雅艺术薛宝钗与孙柔嘉的悲剧人生浅析□ 兰 南64- 上。其二,宝钗的文化素养深厚,涉猎广泛,令喜欢读杂书的贾宝玉也心生佩服。其三,她还具有良好的管理沟通能力。相较于狠毒贪婪的王熙凤、激进重利的探春,她具有和谐沟通能力,善于笼络人心,比较注重人性化管理。贾府上上下下都觉得宝钗为人好。柔嘉接受过新式教育,大学毕业,能够自食其力。她颜值不高,要引起异性注意是很困难的。但她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准确把握男人的心理,分析其弱点,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最后和她一起跳进婚姻的围城。比起虚荣的苏文纨、做作的室友范小姐,柔嘉显得高超多了。在得知方鸿渐还想投靠辛楣时,她又清醒地指出了辛楣的不可靠,而这正是局中人方鸿渐所未能醒悟过来的。三、性格虚伪孙柔嘉和薛宝钗都性格虚伪。对贾母,宝钗百般奉承,对下人,宝钗无比体贴。但当下人言行威胁到自己利益时,温情脉脉的一面顿时收起来了,封建主子的无情面目也就展现无遗。如金钏儿投井自杀后,薛宝钗极力撇清王夫人的责任,让她能心安理得。下人的命是下贱的,只值几两银子罢了。在爱情争斗之中,宝钗赢得了胜利,不仅坐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而且还赚足了旁人的好感和黛玉的感激,可谓把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婚前婚后柔嘉的表现有天壤之别。刚出场时胆小怯懦,她怕生,一句话都不敢讲,有时眼睛瞪得大大的 O字,脸上也始终泛着红晕。这种柔弱的形象很容易激起大男人的保护欲望。但她却能和一群大男人历经千辛万苦到达目的地,在三闾大学这一个尔虞我诈的是非场地中站住脚跟,表明她绝非此前那种胆小怯懦的形象,是能吃苦吃过苦有独立思想和生存技巧的一个女子。她一手导演了一出好戏,使鸿渐自投罗网。婚后,处处体现出了独立果断,对威胁到家庭的人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敌意。对曾经的赵叔叔,她表现出了极度地讨厌。因为她清楚,辛楣对鸿渐的行为起着决定作用,并且了解将她的意图,这是她所不能容忍的。再如对苏文婉和唐晓芙本能地充满了嫉妒、敌意。对鸿渐,她有着强烈的独占欲和控制欲,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改造鸿渐。婚前婚后截然不同的表现,体现了孙柔嘉工于心计。四、结局悲惨爱情的悲剧。二者心仪的人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史。宝玉多情,是有名的情种。年少时在梦中和秦可卿有了男女之事,后来和袭人又发生了肌肤之亲,看宝钗雪白的膀子不觉心动。宝玉同情女子,因此他的关注力不会完全停留在某一个女性身上,包括对精神挚爱黛玉也是如此。宝玉虽然关心宝钗,但显然把更多的感情倾注在黛玉身上。撇开宝黛二人的精神相通不说,宝玉的行为也符合一般男人的心理。弱者更容易激发起男人的保护欲,满足男人的虚荣心,他和宝钗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从情感需求来说,宝钗的恋爱情感无疑是缺失的,即使婚后也没能得到真正的爱情。柔嘉亦然。方家算名门望族,鸿渐留学多年,出手阔绰,难免会有女性对他表示好感。鸿渐控制能力是较差的,因此也可能有过丰富的浪漫史。这一点在回国途中及回国之后的丰富情感历程可以得到印证。先是受鲍小姐引诱,后来苏小姐及时靠近,二人关系暧昧。他没有勇气拒绝苏小姐,又陷入了和唐晓芙的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是一个情感上的懦夫。认识柔嘉后他甚至没正眼瞧过她,更谈不上吸引,但仍掉入了婚姻的围城。即便和柔嘉结了婚,他也没有深切地爱过她。宝钗和柔嘉并没有得到对方对等的回报。这是她们爱情的悲剧。性格的悲剧。柔嘉和宝钗都把嫁人生子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苦心积虑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宝玉和宝钗始终貌合神离。宝钗的悲剧一部分是她性格的悲剧。她自觉地遵守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埋葬了自己的幸福。方鸿渐才大志疏,人际关系也处理得不好。在周家闹得不欢而散,在大学和同事关系不好,学生甚至要赶他下课堂。婚后和柔嘉的姑妈关系紧张,最后夫妻各奔东西。柔嘉靠伪装骗得了幸福,却因为性格缺陷的无限放大,婚后也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要么陷入与方老太太的斗嘴,要么要承受妯娌间的冷嘲热讽,要么要调节鸿渐和姑妈的冷战,要么和鸿渐吵得不可开交。二者的幸福最终敌不过个人性格的缺陷,敌不过生活琐事的侵蚀,导致婚姻走向了末路。时代的悲剧。宝钗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传统的封建礼法制度对其影响深刻。在男权主义至上的社会,纵然是薛宝钗这样的大家闺秀,其悲剧命运也是不可避免的。虽能够锦衣玉食享受荣华富贵,但始终挣脱不了时代的束缚。她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围城》的背景是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国土饱受欺凌,国破家亡。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个人的命运与时代背景国家命运已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柔嘉渴望的简单宁静,相夫教子必然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时代造就了柔嘉的悲剧,柔嘉的悲剧就是时代的悲剧。薛宝钗和孙柔嘉,作为不同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其人生悲剧无疑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对当时女性悲惨命运的尖锐揭露。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不可逆转,新时代女性更应该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向过去的苦难挥手告别。(四川省隆昌县委党校)文学鉴赏-65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