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biram
文章首发于,转载请联系作者!商业用途需支付稿费。
【Abiram的积极心理学】第3篇 | 重新观察事物,换来持续幸福
本文是【Abiram的积极心理学】的第3篇,本文介绍了观察事物的角度对幸福感的影响、正念的含义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前言
幸福感来自于对事物的观察和感悟,而不是依靠财富和地位堆砌起来的,这一点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
我在大学时有个玩得不错的女性朋友,就叫她Y好了。Y家庭条件并不算好,从小离开老家,举家搬去全新的城市。由于Y的弟弟厌学严重,初中毕业就开始了打工,Y就成为了全家的赌注——用教育来实现阶级上升。
Y本人并不喜欢学校,更讨厌考试,唯一开心的日子就是放假。但Y并不是倒数,反而常年第一,极少第二。虽然Y时常说自己并不在意GPA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什么的,但是每次考试前,Y永远是全班最焦虑的,反复向周围人倾诉自己什么也没学到,不可能通过考试的,最终导致全班同学都有意疏远她。Y总是在事件还没发生前就开始评判自己的好坏,似乎只有先给自己打个差评才能开始手头的工作。
毕业后的日子,Y成为了真正的全班第一,事业顺利,频频晋升。然而Y并没有改变之前的性格,即使成为了外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但是她的负面情绪依旧充斥着她的生活,似乎不论多大的成就都换不来长期的幸福感。
关注什么,什么角度关注,决定了你的幸福
如果按照上一篇的连载文章的临床心理学角度去看,那么Y有“全或无思维”(要是没有成为最成功的人,那我就是个失败者)、“优势打折”(我的优点再多再好也不值一提)等认知歪曲。然而认知弯曲并不只是一纸概念,而是会真实的引起生理反应的事物,如果Y长期只看到了周围环境的阴暗面,那么对Y来说,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她的身体都会对这些负面信息作出反应:多巴胺和血清素长期的保持低水平,进而影响记忆力、情绪推理能力等重要的认知能力。
然而从外人看来,Y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还非常的勤奋努力,这不正是数一数二的成功人士的样子吗?有很多人,仅仅是吃到一块生巧都能开心大半天,为何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如此不同的幸福体验?
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或者说TA的三观,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因为一切的事物是好是坏,都是由个体评判出来的。幸福感从来不是由事业,财富,教育,人际关系等事物本身决定的,一切都是取决于我们对它们的认知。
关注失败的人,比如Y,她体验到的,大部分都是负面的;关注成功的人,就算只是朋友圈多了10个赞,也能从中看到积极的信息。
如果你的幸福感常年不上线,那么多多关注事物积极的一面,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办法。
把正念用在生命的每一分钟里
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后来,正念被发展成为了一种系统的心理疗法,即正念疗法,就是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
正念,英语是Mindfulness,一个被众多积极心理学家推崇的概念,强调关注现在自己周围的一切,而不要过多的考虑未来,反刍过去,停下手头的一切,用大脑的空白放松自己。
上文中Y的问题,其实就是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以为没必要去寻找当下的幸福,自己的幸福一定在将来。
正念的最主要应用是冥想,因为冥想可以集中且有效的停下大部分认知活动,本系列文章后期会专门写一篇文章,介绍冥想的益处和冥想的方法。
回到Y的案例中:如果Y能不要在写工作日报的时候想着下周的工作计划,不要在旅游时想着今年的晋升名额,不要在做饭时想着晚上的自我充电计划,而是去体验在做每一件事时,自己的身心感受到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体验,长此以往,Y的焦虑感能减少许多,主观幸福感也能获得明显提升。
但这个“关注当下”需要专门的训练,道理Y都懂,但为什么Y还是做不到?以冥想为基础而开发的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正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
即使是每天15分钟的冥想,也需要专门安排时间去做,那正念能否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用在日常生活的每一秒钟之中呢?
可以。
除了冥想之外,正念的另一个应用是高效的处理情绪,积极心理学并不能消灭负面情绪,但只要通过合理的方法,我们可以与负面情绪建立“友好的关系”,也就是和平共处的关系,正念的另一种用法也就在此体现了,在我看来,如果一个概念能有效的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提升主观幸福感,那才是一个“有用的”心理学概念,也才是本系列文章需要的概念。
暂时把Y只关注未来的问题留到以后再说,先来说说如何处理Y的负面情绪:如果Y能在每次重大事件发生后,撕下“好”或“坏”的标签,尽可能不去评判事物,仅仅去注意自己的身心在事件发生后做出了什么反应,那么Y的负面情绪就不会延续很长时间了,因为Y会更多关注客观事件以及主观情绪本身,而不是忙着给自己贴上成或败的标签。
当情绪袭来时,先别执行自动化行为,而让自己的反应推迟几秒,借助正念来经历、觉察和了知此时的情绪状态。更具体的说是怀着一颗好奇的、不贪爱也不嗔恨的心,对你此时的躯体状态进行觉知。觉知你呼吸的急缓、觉知肌肉的松紧、觉知心跳的快慢等等。通过你的躯体反应来解读你当下的情绪状态,避免了过多的主观评价和预想。
接受负面情绪,不要盲目干预,而是要首先允许它们的存在,其次观察它给你带来的影响,最后任由它自然的消失。不要因为它的存在而焦虑,也不要想尽办法除掉它,负面情绪会在一段时间内与你同在,但长期的进化保证了它总会消失。
如果能把正念用到处理情绪上,并且用到轻车熟路的境界,那么就可以向更高难度的应用上去了,本系列文章以后的连载会提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