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百年】第五章 黑云摧城(五)“逼上梁山”成功学

5.5“逼上梁山”成功学

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告天,宣布兵发明朝;4月14日,努尔哈赤兵分两路,一路攻取东州、马根单,自己亲率诸贝勒攻打明朝重镇——抚顺。

压根没给明朝反应时间。

抚顺是全辽枢纽,是明朝面对女真的最前沿,既是冲锋号,也是桥头堡,青少年时期的努尔哈赤还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乾隆在来到抚顺的时候这样评价:

“洪武城抚顺,意在抚顺我。”

抚顺,就是遏制女真的一颗钉子,现在这颗钉子牢牢钉死了努尔哈赤,第一步就把目标放在这里,眼光老辣。

大军一路进发,趁着夜色,冒着小雨。(是夜,微雨)

这时候,努尔哈赤突然问众贝勒。

“下雨恐怕影响进兵,我们要不撤退吧?”

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努尔哈赤突然要撤兵,这背后反映的是什么?

犹豫。

犹豫是因为不确定,不确定是因为没把握,没把握是因为恐惧,恐惧是因为实力。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努尔哈赤的恐惧是可以理解的,明朝是一个庞然大物,即使皇帝不怎么管事,即使朝政一片混乱,即使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有句老话: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本来兵发明朝,就是因为大金(后金)内部的社会矛盾(吃不上饭)。

因为被逼无奈,所以铤而走险。

可是这一场雨,浇湿了大地,也浇湿了努尔哈赤野心的渴望,本就不怎么旺盛的小火苗渐渐有了熄灭的迹象。

努尔哈赤想到了兵败,想到了失去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想到了双方的力量对比,甚至想到了死去祖、父的样子。

越想越冷静,越想越不对,越想越心凉,越想越忐忑。

“这场雨,莫非是老天提示我撤兵?”

肯定是!

如果没有接下来这位,我想努尔哈赤先生这辈子也就只能偏安一隅,大明王朝会不会灭亡也未可知,起码会多延续一段时间,至于再发生些什么,就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了,历史也将因此改写:

大贝勒代善。

代善表示很不理解,他先问努尔哈赤:

“我们的士兵都有雨具,武器也有防水措施,还有什么东西担心淋湿?”

努尔哈赤没有反应。

代善接着说:“老天下这场雨是松懈明军将士的防备心理,从而让我们进兵可以出去不易攻其不备。这场雨对我们有利,而不利于明朝。”

这句话讲得很透彻,分析的很在理,周围人连连点头,可努尔哈赤还是没有反应。

你说下雨是大吉之兆,可努尔哈赤就认为是大凶之兆。

听完代善之后的一句话,努尔哈赤一咬牙一跺脚,管它大吉还是大凶,干了!

“我们和明朝相安无事许久,因为他们不地道,所以要打仗。如今我们的军队进入明朝地界,如果现在撤退,之后明朝知道了我们的行动(想攻打抚顺),明朝是装的和没事人一样和我们继续相安无事呢?还是就此结下梁子视我们为敌人呢?”

(若旋师,将与明修复和好乎?抑相仇怨乎?)

这是个多余的问题。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很多时候成功恰恰是源于外力的压迫,因为已经处在悬崖边缘,要么生要么死,唯有绝地反击才能搏得一线生机,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决定一生的抉择。

比如陈胜吴广,比如水泊梁山,比如饿的肚子的朱元璋。

没有了退路,才会堵上自己的一切,去拼,去闯,去搏,去“败中求胜”,去“死中求生”,纵观历史,所谓的英雄枭雄王侯将相褪去身上的光环和荣耀,成功原理大都如此,起码迈向成功的前几步,都是因为走投无路。

ps:学校运动会,本来下午才放假,一只中午就走了,回来休息了一下立马开始码字,最近几天更新少了,五一这几天争取,欢迎大家订阅本专题:清朝三百年,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每篇文章的“喜欢”按钮,如果觉得这本书目前都还不错,能支持作者那就更好了,你们的每一个喜欢每一个支持每一个评论对于作者来说都是莫大的支持,被人一只不知道,但起码一只是这样认为的,不说了,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朝三百年】第五章 黑云摧城(五)“逼上梁山”成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