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其实是一张割据网

互联网这个词出现几十年了,它在不同时期对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意义。

早期的插线拨号上网,带着艰难起步的吱呀声,互联网这只小木签很难敲开大多数人的榆木脑袋。

后来有了无限网络,一部分人开始醒悟,看到了未来,大多数人只是觉得神奇。

再后来,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行为、心理行为。从广州CBD大楼上扔一块砖头下去,砸死十个有九个是穿着白衬衫畅谈几千万梦想的互联网创业者。

伴随着大趋势的,是此起彼伏的唱衰和看好。

互联网,其实是一张割据网_第1张图片

我对技术不感兴趣,但在这股洪流中,人们的生活行为的改变,心态的变化,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微妙的过程,人群再聚集的过程,却让我两眼放光。

如果要谈移动互联网,不可能不谈微信。

前段时间在手机上装了个统计应用使用时间的APP,发现微信占据了我60%的手机使用时间。

微信从一款APP,逐渐变成一个平台,一种生态,甚至将会变成一个系统。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微信中的功能,会发现微信已经走向了互联网出现之初的反面。最初,互联网从业者大谈它的连接性,能将世界任何两个覆盖信号的地区连接起来,实现通信。

现在,通信、连接已经见怪不怪了,微信开始发掘互联网的割据性。这一点从微信的两大功能——朋友圈、公众号,就能看得出来。

在朋友圈中,我们只能看到共同好友的评论内容,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人,也可以选择不看或者不让他看自己的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采取的关注制度,也是对人群的划分,让人们站队,本质上是人群再聚集的过程。


互联网,其实是一张割据网_第2张图片

在现实中,人们的聚集多是不得已而为之。

同事、同学、上班路上和自己一起组成人流的人、地铁上和自己抢座的人,他们都是不经任何挑选,肆意地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人。除了离开,你无法改变跟你互动的环境和人。

互联网能做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

如果说十年前的互联网是把信息传递到人们身边,那今后的互联网更多的是把一个人传递到远方。

聚在一起的人们通常有共同的喜好和相近的价值评判标准。在那个世界中,“同道中人”组成的部落按照他们的规矩重新排序,和现实生活中统一的、单调的标准完全不同。

手机能让人们在这两个世界中随时切换,久而久之,形成的是一种“精神割据”。人们划分部落的标准不再是行业、地域、财富、地位,而是更加精神层次的东西,更贴近内心的标准。

不同部落之间则相互安好,所有的小部落相互协作,形成整个社会。

你可能觉得我说的有点神乎其神了,那我们再来看另一个APP——罗辑思维公司开发的“得到”APP。

其实我早已经对罗胖的歪理邪说失去了兴趣,但对他这个人,对这家公司,却是钦佩有佳。

得到APP最早上线的时候在华为应用市场中下载量不过一两万,随着功能的迭代,现在的下载量是264万。

其中的两个功能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是付费订阅专栏,一个是学习小组。

付费订阅这事儿在微信上也传出来过,不过到现在也没见有动作,倒是罗辑思维先做起来了。

他们招来了一些业界精英,来他们的APP上写专栏,365天,收199元。专栏数量也在慢慢增加,有教你挣钱的,有说科技的,有写随笔的,有讲古典音乐的,内容质量也算是上乘。

不同的专栏,就是不同的部落,那199元,就是门槛,是入会仪式。

之前还只是粉丝和作者之间的互动(评论),自从最新版出现了“学习小组”功能,部落的性质就体现的尤为明显了。

罗胖也真是泥腿子出身,起了个小学班级学习活动的名字,叫啥“学习小组”,土的掉渣。但这趋势我是认同的。

交了这199元,就不只是你在听一个权威和你说,而是进入了一个由同道中人组成的世界,在那里你可以寻找相同。


互联网,其实是一张割据网_第3张图片

有人说,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其实这也是一种割据网。

这种割据不带感情色彩,取决于它向什么方向发展,是冷言冷语,还是各自安好。

我们等着瞧。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其实是一张割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