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合伙系列】创业合伙必看“2+X”模式

由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联想到以往的合作经历,或许应该寻找新的协作模式来破解这个难题,虽然1+1=2,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1+1+1=0,这道管理学问题的解法或许是: 1 + 1 + 1 = (1+1)+1 = 2 +1 >> 3

上一篇文章,探讨了如何从简单的个体变成具有弱关系的“1+1模式”,这需要找到彼此之间的共同点,需要找到彼此之间的互补点,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强关系,形成联盟“II模式”,这为日后的“2+X”模式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继续合伙模式的探索之旅。

联盟“II模式”
与李涛合伙,与云强合伙,与思议合伙,与张进合伙,与陈凯合伙,与赵磊合伙,与李吉合伙,与川杰合伙的故事,独立篇章写作。

从机理上来讲,“II”模式是一个相互支持的联盟体系,是一种潜规则约束下的强关系。在这种机制下,可以通过频繁的交互满足各自的需求。这种交互常常是举手之劳,比如帮忙查找某个人联系方式,或者了解某个公司的一些情况,请求推荐一个靠谱的专家等。

我和S在商学院的时候的合作并不多,参加了公益组织但也只是偶尔参加活动,在活动中的地位也不重要。频繁的交互是合作的基础,促使双方逐步建立信任,并加宽相互之间的了解。在这种模式的成熟阶段下,会有深入的、持续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信任的强度。而后来逐步深入探讨组织的发展方向,并就组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设方案,重要性也逐步发生变化。直至后来共同发起了新的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我们都保持了极为密切的协作。这些活动我们完全是凭自己的兴趣来做,没有任何明文的约束,每一期的活动我们都是一同参加、一起离开。

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是理解、建议、支持、合作,培养的是“紧密、互助、友好”的关系。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偶尔的意见的不同也不至于对原有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公益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棒的环境去促进相互关系发展,培养依赖和信任。

我也曾与L合作一起做点事情。为了保证执行的效率,他还专门拟定了合作协议,对双方的责权利做了细致的约束。这是一个非常小的事情,我们没有做多久。无怨无悔地付出了很多,最后也有一点小小的收获,最终我们分赃了事,圆满地结束了这个协议。虽然合作没有什么变数,大家也兢兢业业做事情,整个过程非常愉快,然而结果是各奔东西,没有再进行更多合作。和他认识十几年,但我们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包括我们合作期间,常常是电话联系。在我的内心深处,我认为我们之间了解是非常浅的,他的性格也是慢性子,但比较爱较真,我的印象里我们坐在一起经常吵架。

合作但没有形成联盟关系的例子还有不少,很大程度上来讲,合作双方并没有进一步的关系突破,形成彼此认同和依赖,为未来的深入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或许是没有积累的一种表现!看到身边不少人还在走着这条老路,祈祷他们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2+X模式” 从机理上来讲,“2”与“II”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是一个整体,是经过检验的核心团队,所谓经过风雨共过患难的团队,而后者则是两个个体,只是经过部分检验的团队,有过合作尚不深入的团队。

还是和S的合作例子,我们一起组织多次活动之后,感觉到很有必要把这个活动办好,下决心在业余做这个事情,把活动发扬光大,然而要做有沉淀的事情,就需要一个正式的组织,需要一个团队。NGO组织的章程要求至少五名理事,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扩充人员,这就是”2+X”的起源。

有兴趣加入组织的也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平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大家一拍即合,S还安排了评比,按照标准和分数来选择,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组织的核心团队,当然这个核心团队并不是三个和尚没水吃那么简单的。

“2”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坚韧的程度也将在II+X模式”中接受检验。这仍然是未完的旅程,我们的故事正在路上。在实践中,“2”表现为一个由两个人共同组成的决策核心,负责关乎全局发展的规划与方向的把控,重大事项的协调。而“X”则是由若干伙伴组成的执行核心,重点是能够落实各个功能模块下的日常例行事务,并形成一个融洽高效的团队。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合伙系列】创业合伙必看“2+X”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