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读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强行导个读3/6

第三章 - 重塑对话

看到标题的时候就很疑惑,「重塑对话」请问跟上一章的「改写对话」有什么区别啊?原来,英文原文是re-membering conversations,台湾版是「重组会员对话」(最重要的定义在P87)。

这里有一个语境:把人们的「自我认同」看作一个「会员俱乐部」,由很多不同的会员组成,这些会员可能是父母、重要他人、同伴、榜样、权威、偶像、自己…所有这些共同组成了「自我认同」。

但这个俱乐部里,有些会员的声音重要、影响力大,有些声音被边缘化、很弱小,俱乐部是什么样,更多取决于影响力大的会员说什么。——这个自我认同明明也是被建构出来的,但人们以为这就是既定事实,无能为力。

来访者走进咨询室求助,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声音很弱小,别人的声音太强大——那么,重新安排会员的重要性,来改变俱乐部的风格,以使这个俱乐部与其主人的内在渴望一致。

所以叫作「re-membering」,对俱乐部进行会员重组。

比如之前,这个俱乐部里最突出的会员都是严厉、暴躁、愤怒、绝望的那几个人,治理过程就是请他们先站到一边,把友善、有爱、有力量的但不怎么说话的人,请到舞台中央,让他们发出声音,那么这个俱乐部的气质必定也会焕然一新。

re-membering的治疗地图(或提问方式)是:

咨询中,发现一个对来访者有积极影响的人物(与来访者通常碰到的消极人际体验不同)

① 问重要他人对来访者生活的贡献(详细询问事件)

② 问这件事对来访者身份认同的影响(如:感受到被关爱、有价值、自己很可爱)

③ 问这件事里来访者对他人的贡献(如:也带来温暖)

④ 问来访者对他人身份认同的影响(如:让Ta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以此形塑一种新的关系体验。

这个技术,不仅看到他人对自己的积极影响,也能看到自己对他人同样产生着影响;对看不到自身价值/认为生活毫无意义/没人在意自己…这类消极自我认同的来访者,很有益处。

如果说,心理咨询是咨询师给来访者提供一种「矫正性情感体验」,那么re-membering就是从来访者自己的经历中找资源,矫正他在人际关系的消极体验。


关于哀伤

作者在P85 《再说你好》一节提到对「丧失重要关系」这类哀伤状况的治疗观,我联想到欧文·亚隆也有相似看法。

传统的哀伤治疗,目标是让丧亲者接受丧失、从哀伤中恢复过来,但作者和亚隆都见到了一种「已经失去太多,以至于难以平复」的严重哀伤。

迈克尔·怀特认为,他们不仅失去了所爱之人,也失去了一大块的自我感,治疗方式之一是使用re-membering,让他们与已失之人重新建立联结,看到对方曾经如何影响到他,而他又是怎样深刻影响着对方,从而重建自我感。(re-membering的源起)

亚隆认为,已失之人的死亡,激起了来访者的死亡焦虑,疗愈方式之一,是看到「波动影响」(《直视骄阳》《妈妈及生命的意义-治疗忧伤的七课》都有提及)

大概取向真的不是问题,大师的灵魂都会在某处相遇。


这一章的关键词是「解构!解构!解构!」人们一度普遍认为,存在着「独立的自我认同」「自由意志」,然而,真的存在所谓「自由意志」吗?我们所以为的「自由意志」,或者也一个个「会员俱乐部」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Guan读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强行导个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