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232 · 离开平台,你什么也不是

希望232 · 离开平台,你什么也不是_第1张图片
0.jpg

今天又顺道去高新校区向张老师取经,对于我这样少有职场经验的人来说受益匪浅。

张老师来学校已经六七年了,应该算是一个元老级的人物。但是她的谈吐全然没有一个领导的姿态,领导交代的任务,家长提出的问题都是第一时间解决。连座机也换成了无线手持机,经常是一边招待家长一边接电话。上厕所都是跑进跑出,生怕错过家长和学生的一个重要电话。

她说来了半个月又长胖了,我开玩笑说,你的"肥"是坐出来的!

她说不行啊,万一错过一个紧急电话怎么办,万一家长找不到孩子怎么办,万一家长投诉到领导怎么办。我可不希望自己因为工作失职被领导批评。所以,我要对得起自己良心和领导信任。

她继续说: 我去年生孩子那一段时间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按说我五六年经验的老员工应该有一定经验,一定人脉和领导相当的信任了,但是涉及家庭养育这种情况,谁也逃不脱。于是,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果断把工作交接完毕。

事实上,自己走后学校里依然正常运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离开而出现什么纰漏。

所以我想通了一件事,企业只是一个平台,哪怕我个人再优秀,也只是在这个平台上才能凸显价值,才能发光发热。当我离开这个平台的时候,我的所有客户,我的资源,我们的信任可能一个也带不走。

企业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离开而出现异常。所以,这个世界离开谁都可以正常运转。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做人,千万不能把自己看的太高,任何人和事都没有绝对的,也都有替代方案。

即便今天,她在这个职位上上依然是如履薄冰。恭恭敬敬的做好本职工作,是为企业,也为自己。

这种追求事实和真相的态度与我不谋而合——这让我想到上半年反复品读的《原则》一书。书的作者是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里奥,他因为数次躲过全球性金融危机,并从中收益颇丰而被世人瞩目。他说自己成功的关键就是不顾一切的追求真相,并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

尽管追求真相常常是伴随着痛苦的,但对自己的进步是非常有用的。或许,我们认识到平台的重要性就是我们向真相迈进的第一步。

大约五年前,我在朋友圈里转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寺院里经年累月拉磨的驴子渐渐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懈怠情绪,一个偶然机会里被僧人带到山下去拉东西。在拉着东西上山的途中,驴子被路上的行人一路跪拜,于是它心中飘飘然起来,原来人们是这样的崇拜自己。

回到寺庙的驴子觉得自己的身份好贵了,再也看不上拉磨的活计,无奈之下,僧人只有放它下山。

路上碰到一伙人敲锣打鼓的迎面而来,驴子以为人们又是来迎接自己的,于是大摇大摆的走在路中间。迎亲的队伍被一个扫兴的驴子拦在中间,人们气愤的棍棒交加。

驴子仓皇出逃,到了寺里已是奄奄一息,临死前愤愤不平的告诉僧人:人心险恶啊,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还顶礼膜拜,没想到今天却遭此毒手!

僧人叹息道:果然是一头蠢驴,人们膜拜的只不过是你背上驮的佛像啊!

虽然是一个老故事,在每一段时间来重新思考,都会有不同认识。就像传世的经典作品,每次咀嚼都有不同味道。我也经常在思考,一个人真的能够创造历史或者改变历史吗,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历史进程呢,很难说。

即便是牛顿这样划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他也只能说,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比别人看的更远一点。

在三个世纪以后的今天,人类组织有了新的协作方式和形态变化。除了教会,学校,还有各种政府和民间组织,最重要的是有了大大小小参与社会分工协作的企业组织。每一种组织形态都是一个平台,而每个人只是这个平台上的一个螺丝钉,只有在特定的条件和配合下,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光和热。

反言之,如果你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胜任平台所赋予的职责,不论平台有没有问责,自己首先需要反省。所以哪种对工作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的人,恰恰是深知自己价值重要性的人。

作为平台下的每一颗螺丝钉,最好的状态就是和平台一起成长。以自己的成长促进平台的成长,或以平台的成长鞭策自己进步。个体唯一可以把控的就是自己,自己极度开放透明的学习态度,不论别人有没有进步,也不论平台有没有进步,我们自己首先要保持天天进步。

不论社会怎样改变,平台如何发展,当你具有追随和超越组织的学习能力。你就能获得被选择的权利,以及主动选择的权利。

希望232 · 离开平台,你什么也不是_第2张图片
1.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希望232 · 离开平台,你什么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