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授权我想南方的这个季节恐怕已经为采茶的事忙碌了吧。西湖的龙井要在清明节前后采摘最佳, 而云南临沧此时也应该在那少有的几棵古茶树上折腾了吧。
不管怎样,采茶的季节终究是最美的,也是最忙碌的。
我生长在临沧的一个边境地区,从小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说来也惭愧,此时我书桌上的杯子里不是茶而是咖啡。离开家乡久了,茶很少喝了,并非不喜欢,而是泡茶有些繁琐,又要烧水,又要洗杯具,最后还要倒茶渣,远远不如一杯速溶咖啡来得快。我想这或许也应该是现在年轻人不喜欢喝茶而喜欢咖啡或是可乐的原因了吧。
偶尔也喝喝茶,当然我的茶叶肯定不会在超市或是在茶叶店里买的,我的茶叶都是家里带的。母亲每年春季把最好的茶叶采回家,经过杀青后用大铁锅把茶慢慢烤干,这是妈妈的绝活,这样烤出来的茶叶,用开水冲开,马上就茶香四溢了,茶汤色泽金黄,喝起来带着一股浓浓的焦香。每每在家泡茶喝,总能招来一些蹭喝的人,爸爸总是给别人乐呵呵的的倒茶,也不时夸夸妈妈的手艺,而此时,妈妈一般都是流着大汗在大铁锅前翻搅着正在杀青的茶叶,也回头和爸爸及爸爸的茶友讲讲妈妈的茶经。别人家的茶经过杀青后都是拿到太阳下晒干的,这样的茶,无论是色泽还是味道远不如妈妈用铁锅烤干的茶。
有时在宿舍泡茶,看着茶叶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慢慢伸开,闻着四溢的茶香,似乎看到了妈妈在大铁锅前,流着汗珠搅动着杀青茶叶的样子。。。。。。。
我家有块茶园,在老家,我家是村里比较有地位的,原因就是这块茶园。这块茶园可是八乡闻名的。有人问起某某人,很多人不知道,但只要“问就是你们这里有块大茶园的那家啊”,人们瞬间就知道了我家。
这块茶园是我家荣誉的来源,也是一大家子生活的来源,父辈兄弟多,一大家子共计十来个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全靠这块茶园养活。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块茶园是我们童年的人乐园。我的堂哥堂姐,堂弟堂都是在这块茶园里长大的。
采茶的季节,大人忙得要死,没空管我们,就把我们所有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带到茶园里,让稍大一点的孩子带着小一点的孩子,大人采茶,我们就在茶园里各种玩。
我那时年纪最小,是哥哥姐姐的宠儿。每天家里出发,父母们总是背着各种箩筐,而哥哥姐姐就负责背我了,到了茶园,大人们采茶,我们就在茶园里游戏,一大家子人在茶园里忙忙碌碌好不热闹,羡慕死那些过路人了。
滇西南的茶园采茶可以从清明节前后开始一直采到中秋节以后。但是,茶园里适合我们娱乐的却只有清明节前前后后这么近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清明节以后,就慢慢进入云南的雨季了,淅沥沥的雨水就会到来,我们就无法在游戏了。而且雨季到来以后,茶园里好玩的也没有多少了。
在茶园里,我们干得最多的恐怕是掏鸟窝了,我想这是每个人童年都会干的事吧。我们每天在茶园里各种找,因为茶园大的缘故,我们每天能找到十来个鸟窝。
如果是鸟蛋,我们会直接拿了烤着吃了,毕竟那个年代,鸡蛋一般舍不得吃,只能在山里找野味了。如果是刚刚孵出的小鸟,我们一般不动它,父母不让动,鸟妈妈会伤心的。被父母各种吓,我们也就不敢动了。
有时候发现那些刚刚会飞的小鸟,这下父母就管不住我们了。我们四面八方围捕小鸟,那些刚刚会飞的小鸟有时候被吓得直接不敢动了,等着让我们捉。每每清明时分,茶园里都是我们追捕小鸟的欢快声。自然,这些小鸟我们也只会玩上半天,等我们玩腻了,也就放他们走了。
有时在茶园里,运气好了,还能找到一些野鸡蛋或是大型鸟类的蛋,如果这样,那么我们的晚餐肯定是很丰富了。记得有一年,我们连续找到了三窝野鸡蛋,我们第二天去茶园里带的的食物就是煮蛋了。
图片发自App
在茶园里,我们除了追小鸟,还会追野兔。那时的茶园不像现在的茶园,光秃秃的。那时的茶园荒草很多,这导致了很多野兔在茶园里安家,我们在茶园了互相追逐的时候会一不小惊出一窝兔子来,这时别提多高兴了,不仅我们追兔子,父母们也会放下手中的活来追兔子,追到兔子都是他们拿着,不给我们玩。毕竟兔子狡猾得很,他们怕我们不小心把兔子给放了,毕竟这可是一家人过完年后唯一的荤腥了。、
后来,为了方便追兔子,我们就地取材,捣鼓了好多机关出来,比如把一棵树枝弯下来,不要折段,在树枝的头上结个活扣,用根草稍稍固定一下,等兔子路过,碰到活扣,触发机关,借着树枝的弹力,兔子就会被活活挂在树枝上了。这个方法特有用。当然还可以把活扣结在两边的草丛里,当然,这个方法兔子很容易挣脱。
当然大人还会用捕兽夹,但那东西大人不让我们玩,我们也不敢玩,威力太大了。
茶园里有好多墓,我一点也不害怕他们。这些墓可以算得上我的启蒙老师了,我经常跑到墓里去玩,看到墓碑上密密麻麻的方块字很感兴趣,每当我在墓里对着碑上的文字发呆的时候,爷爷会过来抱住我,他不让我靠近墓,迷信的说法小孩子容易招鬼魂。但时间久了,我也没什么事,爷爷也就不再抱我离开墓碑了,反到我对着墓碑发呆的时候他会过来教我认识墓碑上的文字。
那些墓好多是富人家的,墓做得精美,有墓志记录着死者生前的经历,爷爷用墓志铭当做启蒙课本给我识字,自然也认识了墓碑记载的朝代,什么明嘉靖,什么清乾隆“
、道光、光绪。。。。。。慢慢的也喜欢上了历史及考古。初中时,历史老师特懒,每次懒得上课就喊我给他上历史课。
后来,年纪长了一些,也了解了一些考古知识,知道了墓碑上的字是可以拓下来的,于是我买了好多白纸和蜡笔去茶园拓墓碑。爷爷也就和我一起,他负责给我固定纸张,我负责拓印。直到现在,家里还有一大堆拓碑,虽然我现在不学考古也不学历史,但我一直舍不得扔。
假期会回家,去茶园,在墓碑上不下心印上的颜色黑没有掉,伸手去摸那些古墓上的文字及颜料,满满的童年的记忆。
这些墓碑不仅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给我的童年带来美味,不是说过吗,他们都是富人家,后代也不会差到哪去,所以每年清明节,他们的后人来扫墓,毕竟墓地在我家茶园里,他们都会给我家一些礼品,当做墓园的管理费咯。一般大人都是那时稀有烟酒,孩子呢都是一些糖果。他们还会放祭品在墓里,等他们走后,我们小孩子就会把那些祭品都吃了。
偷祭品,捉小鸟,摘野果。。。。。。满满的童年。
后来,爷爷去世了,就葬在我家茶园了,父亲的几个兄弟也闹了分家,茶园被分割了好几块,我大伯的,二伯的,叔叔的,最后终于“家道中落”了。
爷爷一生在茶园里奋斗,死后也葬在了茶园,这就是他最好的归宿了吧。
爷爷生前也是嗜茶如命的。
他喜欢喝茶,也会做茶,妈妈的茶叶烘焙技术就是爷爷教的。人家看不上的劣质茶叶在爷爷手里就像变魔术似的能冲出最醇香的茶汤,人家冲劣质茶叶,汤色是黑的,但爷爷冲出的确是金黄的。
爷爷泡茶,有他特殊的技巧。他不用精美的茶具,只是一个陶罐,他就能泡出好茶。
他冲茶的技巧是把陶罐在火炉边上烤的通红,再把准备好的茶叶放在去,再搅,把茶叶烤焦马上冲入开水。开水借着陶罐的热度在陶罐里翻滚,马上就茶香四溢了。等茶水不再翻滚后,爷爷在把茶水倒入瓷杯中,有几个人倒几杯。金黄色的茶汤喝到嘴透着浓浓的焦香。
小的时候,爷爷把我抱在怀里,这时他的烟斗被他扔在一边了,他担心烟斗碰到我们。但是茶杯他是从来不会放的,他喝一口,喂我们一口,搞得我们小小年纪就离不开茶了。
记得弟弟小时候起床不是先找妈妈吃奶,而是先找爷爷喝茶,等茶喝完了采慢悠悠的爬到妈妈怀里稚嫩的说:“妈,吃奶。”每每这个时候家人都乐开了花。包括现在,家里除了我爸,他是喝茶最厉害的一个。我可以一天不喝茶,但弟弟不行。而且他从爷爷那学了一套泡茶的功夫,每天早上起来不嫌麻烦的烘陶罐,烤茶,冲茶。
爷爷对于茶是很有讲究的,去别人家做客,他要先在家把茶喝够了才去,做客时,主人家的茶他是绝对不会喝的,用他的的话来说,那是什么茶,就是白开水。
确实,那些茶就是抓一把茶叶丢到壶里,开水一冲,颜色都还没有变就给客人到,完全就喝不出一点茶的味道。爷爷总是以此教育我们:“喝茶,急不得,得慢慢来,慢慢品尝。”爷爷处事也和他喝茶一样不急不躁的。也因如此,他得到了好多人的尊重。他去世多年,提起爷爷的名字,别人总会给我讲爷爷年轻时的辉煌,还说我们这些小的没有一个能赶上爷爷。
确实,爷爷出生在战乱年代,乞讨,走马帮,开茶厂,承包茶园,最后改行做了木匠,我们后辈无人能及,大伯是比较有出息的一个也只学会了爷爷的木匠活。老家那边好多房子的是爷爷亲手设计的,在风雨中屹立几十年,到现在还完好如初。而大伯的木匠活却再无用武之处了,因为农村在再不建木架房了,都换成了钢筋混泥土的。大伯有次喝醉对我们说,爷爷的手艺到大伯手里可是传绝了。
家里何尝又不是,爷爷建下的老屋已经拆了,建了小楼房。爷爷生前使用的陶罐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好在弟弟学会了爷爷的泡茶功夫,妈妈学会了烤茶功夫,不然怕是连茶艺都要失传了。
我自己不是很喜欢喝茶,但茶却与我相伴了整整的一个童年,我的童年都是茶香。我与茶的故事不感人,只是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
http://www.jianshu.com/p/a41842f7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