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流量、拼不起壕!教育机构去哪儿找流量?

       每过一段时间,线上流量价格就上跳一个数字——无论是来自展示广告、点击付费还是分成付费广告。流量价格对创业者来说已经贵到难以承受。在不断上涨的流量价格两端,站着博弈中的两方。

       一方是视流量为生命线的众多创业者们。另一方,则是坐拥流量的少数巨头们。它们要应对股票市场、投资人们对其业绩增长的期盼,力争每个季度都给出漂亮的财务数字。

        双方绝非势均力敌。一家中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高管,为了抢一个奇虎360的广告位,曾跑去对方公司围堵,一定要其答应把这个广告位加价卖给自己,而不是对手。争夺流量是竞争中你死我活的关键。创业公司们在重压之下,成了处境最艰难的一方。

       还记得百度因为血友病贴吧一事被人民群众吊打三天三夜,火势一路蔓延到对其商业模式的批判,浩浩荡荡指控中绝大多数集中在了“关键词竞价排名”问题上。对这一点,怨气最大的除却去年轰轰烈烈闹决裂的莆田系医院外,就不得不说“一边喊肉疼,一边继续挨宰”的教育机构了。

       从客观意义上来说,百度关键词曾一度是教育机构最直接有效的流量获取来源。但是当家长变为70后,80后,学生成为从小玩智能手机和平板长大的孩子时,他们对信息的判断力增强,对搜索的依赖指数降低。关于“除了百度,还有哪些用户流量获取方式”的问题,即使没有百度今天的卖吧风波,也仍然是教育机构们必须好好想一想的问题。

       所以,今天想简单聊聊除了在百度上拼谁壕,教育机构还有什么流量获取的新玩法。

三种高效的运营方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用户深度运营。最早尝试这种运营方式的有粉笔网。没有销售、市场推广人员的粉笔网2015年营收5600万元,净利润1000万元。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产品驱动。例如,粉笔笔试直播课系统班价格是680元,学生购买课程后,粉笔还会赠送讲义、教材、练习册套装,一共18本,给用户以“超值”的感受。

二是用户运营,主要阵地是微博、微信、QQ群。微博也是用户晒单的阵地,因为产品“超值”,很多用户自发晒单,进一步促成口碑传播。微信运营包括输出干货内容、娱乐、热门信息、H5游戏、互动等;QQ群包括课前咨询群、班级答疑群等。

       类“网红”式运营。这一种方式在韩国的Megastudy之后流行起来,新东方名师周思成就是非常好的案例。当老师成为明星,教育机构成为经纪公司,用个体老师去做“粉丝经济”。对于学生来说,公司品牌和口碑虽然也有参考性,但是远不及老师个体对他们的影响大。

       从传播难易程度来看,老师个体的包装也更容易有落脚点,一个帅哥或美女老师跳舞、唱歌的视频就可以成为在微博、微信上疯传的素材。老师知名度的提升,自然也就带动报课率的提升。

       这种打法的特点是粉丝效应覆盖面广泛,可以直接带动招生,但需要选择适合包装的老师,也容易出现机构被名师绑架的问题。

班主任营销。让这种方式被人所知的是邢帅教育。邢帅教育2015年营收近6亿,但它既不采用电话销售,也不从百度购买流量,而是采取“重服务”的“班主任营销”方式。班主任们负责挖掘、转化付费用户。邢帅教育的班主任有近千人,以兼职为主,管理三千多QQ群。班主任获取用户的渠道以前主要是社区、视频等PC端,现在从移动端获取的用户占比达到70%-80%,用户越来越多的来源于各种小众APP。班主任挖掘到学生后,公司会给予班主任30%的分成,这给了他们极大的动力。

       这种打法的特点是主动出击,目标明确,点对点的挖掘。

       说完了几种运营打法,接下来聊聊要用到的工具。

       容易被忽视又行之有效的社交工具:QQ空间和知乎

当初腾讯开发QQ空间这个产品时,估计没有想到会成为教育机构的招生神器。此二者都具有开放性,只是前者的社交属性更强,后者的话题属性更强。

        曾经我看到一名00后女生兴致盎然的每天刷QQ空间,便好奇地问:“你怎么不用微信呢?”她很理所当然的回答:“微信不是大妈大叔用的么?”紧接着我发现她很喜欢看各种各样的QQ状态、分享,也喜欢看各路人等对自己美照的评价,而这些人很多她都不认识。

这就是工具特性导致的用户群体的差别。

当微信朋友圈倡导隐私性和圈子时,越来越被赋予了工作属性。而QQ空间则以它的开放性和社交性赢得了一干中学生甚至大学生的心。QQ空间开放性中又有一定相关性,QQ推荐好友时会选择用户的校友、好友的好友推荐。所以,当机构从学生的QQ空间切入的时候,其相互的链接性可以提供很好的便利,去观察学生的行为特点,加学生的相关好友,发布QQ空间广告等。

和QQ空间相比,知乎则倾向于成为建立深度信任或者专业度的工具。从属性来看,知乎和豆瓣、百度贴吧、论坛、博客相似,都具有开放性、话题属性的特点,只是知乎相对更有专业氛围。一家增长迅速的留学机构负责人提到,他们的招生方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知乎里发文,让粉丝看到专业度。然后再对筛选用户的问题作答,增加粘性,实现转化。

被玩坏了的微信、微博也可以想新招

微信微博放在最后说,是因为用的人实在太多,家家有公众号,家家有官方微博。不管是线下讲座还是线上课程,都少不了扫描微信二维码和关注微博官方账号两个重要环节。

教育机构对微信的摸索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 用订阅号推送信息,用服务号和学生互动,答疑,用微信群保持用户粘性。但是很多机构运营的尴尬在于,定位到底是做服务号还是订阅号。微信暂时无法功能二合一,两个都做的话不但粉丝流量分散,运营成本也高。所以,于机构而言,做微信推送务必要找准定位。

微博则更具开放性,利于信息实时传播,也利于实现群体效应,是走粉丝营销的重阵地。猿题库、学霸君尝试过明星发微博,明星的号召力和话题性确实带起了粉丝迅速上涨,而新东方则尝试用多个微博账户实现微博矩阵效应。

微信、微博本身也有朋友圈广告、广点通、粉丝通这类付费投放服务。相对于朋友圈的高门槛、高价格,这些投放成本更容易接受。但从长期来看,都需要深度的内容运营。

需要一提的是,微信、微博传播通常只能算第一步传播,吸粉之后的下一步关键是深度运营保证用户粘性,让粉丝活跃起来,自动参与口碑传播,比如粉笔模式。

用户流量的获取从来不是一条路走到头,当流量运营的花式打法开始在移动端层出不穷时,PC端时代养成的线上就靠百度投放的教育机构们该想着是时候翻页了。

由于学伴君主推的微学伴是嵌入微信的,需要绑定微信公众号,而学伴君发现,接触到的很多校长与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对于公众号并不是很了解,对于这一点,学伴君在下次的文章中会重点介绍一下微信公众号的入门与基础建设。

学伴君要向广大机构推荐微学伴,针对中小机构的盈利情况推出的后付费模式,机构用微学伴自建网校,然后把网校嵌入机构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借用微信这个用户量达8亿的平台,更好的与机构自己的潜在客户与现有客户用直播课程等方式做互动,增加用户对机构的忠诚度。我们把整套的微学伴软件嵌入了自己的微学伴公众号,自己都不用,怎么对别人说好用,机构可以在微学伴公众号体验直播课程等功能模块。

您对微学伴感兴趣,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提问,当然也欢迎留言与学伴君讨论教育相关二三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买不起流量、拼不起壕!教育机构去哪儿找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