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

       吕本怀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的10首诗》,这10首诗均选自《中华诗歌百年精华》,《诗刊》编辑部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胡适:《蝴蝶》

郭沬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徐志摩:《再别康桥》

艾青:《我爱这土地》

余光中:《乡愁》

洛夫:《边界望乡》

北岛:《宣告》

海子:《春天,十个海子》

伊沙:《结结巴巴》

谯达摩:《穿睡衣的高原》

小 序

吕本怀

      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上发表《白话诗八首》。接着,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又在该刊1918年第四卷第一号上发表白话诗9首。白话诗率先向旧文学发起挑战。胡适是百年中国新诗第一人。郭沬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者。他的诗集《女神》初版于1921年8月,略迟于胡适的《尝试集》。《女神》充分反映了五四时期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开了一代诗风。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在建立新格律诗理论和进行新格律诗的创作实践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新诗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尽管生活在不同地区的诗人们的作品有风格上的明显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时代主题,即为神圣的民族解放事业歌唱。代表这一时期诗歌最高成就的是艾青。50、60年代,大陆诗歌基本上不值一提。此时的台湾诗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诗人,其中最杰出者是余光中、洛夫。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诗的制高点又从台湾转回大陆。以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89年3月26日,海子辞世。海子之死与海子的诗歌成为浪漫主义诗学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的最后一抹余晖。于是,中国新诗的发展进入以伊沙(民间写作)、谯达摩(第三条道路写作)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诗学探索时代。目前,以伊沙为核心的“后口语写作”、以谯达摩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个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北京诗派”,业已雄踞中国诗坛之巅。(2018年12月25日,圣诞节)

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_第1张图片

         胡适(1891年-1962年),原名胡洪骍,徽州绩溪人。著有诗集《尝试集》及《尝试后集》等。

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_第2张图片

吕本怀简评:

       这首诗放在今天,肯定会被人视为非今非古、不伦不类,恐怕连县市一级的文学刊物也不会发表,然而,它却是中国现代诗的开山鼻祖,是中国现代诗名副其实的三江源。

       这首诗发表之时,一定被许多擅长于古体诗的人所不齿:这也叫诗?未曾料到,这首在他们看来根本不是诗的小诗,却繁衍出了一个现代文学的新品种,成了现代文学中重要的一支,并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诗人。

       任何时候,革故鼎新都值得敬重并铭记。比如当下越来越兴旺的口语诗,尽管对它还存在不少非议,谁知道它今后不会成为中国现代诗的另一个三江源呢!另外,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中国现代诗的开山鼻祖,也是地地道道的口语表达!

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_第3张图片

        郭沫若(1892—1978),本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著有诗集《女神》、《星空》、《前茅》等。

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_第4张图片

吕本怀简评: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诗里狂飙突进的典型代表,尽管这并非他首创,而是引进,但在当时,这种引进不仅让中国现代诗有了与古体诗完全不同的面貌,更有了完全不同的精神。

       这首诗发表之时,估计也是有人诋毁的:这哪里是诗?分明是在发神经!啊啊,啊啊,啊啊,这不正是神经病发作的症状吗?“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不正是狂人的异想天开吗?“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哟!”则足可以让人瞠目结舌呀!

       然而,这首诗就与它所歌咏的“立”与“力”一样。首先,它让现代诗这种文体在中国真正“立”起来了,其对现代诗体裁的贡献大大超越了胡适的《蝴蝶》;其次,它所体现出的生命力正好应承了诗中对“力”的歌咏,“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随之而来,到了今天,中国现代诗真可谓“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当然,必须提及的还有它所承载的时代意义,这首诗充分展示出了所在时代的精神: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诗人所呈现出得这三点,应该是对所在时代精神高度而精准的概括!

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_第5张图片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南宁人。出版的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等。

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_第6张图片

吕本怀简评:

       尽管对这首诗的阐释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首有几分清新的小情诗,当下能写出这种水准的恐怕成千上万。

       当然,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现代诗的经典之作,自然还是有它几把刷子的。比如其中的意象以及由此所构建的意境,比如其间所蕴藏的真挚却又从容的情感,比如其间一些常见而又唯美的修辞效果。另外,这首诗最值得称道之处,恐怕还在于某种古典情感(才子佳人)得到了最为唯美的现代表达!

       我向来反感过度阐释,且对它的阐释自有无数资料可以去问度娘,因此,我就此打住!

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_第7张图片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出版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宝石的红星》、《海岬上》、《归来的哥哥》等。

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_第8张图片

吕本怀简评:

       艾青这首诗之所以成为经典,恐怕首先得益于其所发表的时代,正是特殊的时代背景让他对于土地的爱升华为对于国家的爱,而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种被倡导的美好情感。

       当然,这首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让中国诗歌由现实主义进入到了现代主义,即使具有这种进入的并非只有艾青,然而因为某种机缘,他成为了这一群诗人的典型代表。

       诗人用“假如我是一只鸟”来替代之前诗中最为常见的“我”,正是通过这种人鸟之间的替换,《我爱这土地》由现实主义进入到了现代主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行列。鸟的“歌唱”,直至鸟的“腐烂”,让读者对“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有了直观而真切的感受。

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_第9张图片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现居台湾。出版的诗集有《舟子的悲歌》、《在冷战的年代》、《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紫荆赋》、《守夜人》等。

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_第10张图片

吕本怀简评:

       这首诗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其实有着许多的诗外因素,比如这种乡愁链接着海峡两岸,比如主流意识形态对其的需要以及被选人教科书与各种选本。

      《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意象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既有个人岁月沧桑,又有国家分离之痛,意象简单而意蕴深厚,语言直白而情感丰富,整体而言则通俗易懂而情真意厚!

       对于这首诗,也有一些诗人不认可,当然并非是这首诗写得不好,而是认为它被抬得过高,以为它并非是乡愁诗里最突出的,至少在台湾地区诗人,也有不少乡愁诗比之好不逊色,甚至还超过它不少。

       这便是诗的命,也是诗人的命!说命比较玄妙,其实还是诗或诗人,是否符合时代需要,对于作品与诗人,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_第11张图片

       洛夫(1928—),原名莫洛夫,生于湖南衡阳,现居于国外。出版的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亡》、《众荷喧哗》、《因为风的缘故》、《月光房子》等。

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_第12张图片

吕本怀简评:

       有意思的是,洛夫入选的也是一首乡愁诗,看后记,这首诗与写《乡愁》的余光中还有莫大的关联。更有意味的则是,就家喻户晓而言,洛夫的《边界望乡》不如余光中的《乡愁》,但就诗家评论而言,则不少人以为余光中的《乡愁》赶不上洛夫的《边界望乡》。

       这不奇怪,就好比李白,你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说他的《静夜思》是了不得的名作,但就难度与表达而言,《蜀道难》无论如何要略胜一筹。

     《乡愁》在情境上具有一般性,也具有持续性,《边界望乡》却源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且在时间上较为短促。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乡愁》里的意象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又因时间的久远而逐渐成为标本失去动感,而《边界望乡》里的意象则体现在特殊的情境与细节之中,同时因写作的即时性而充满着动感。

       我个人以为,《边界望乡》主要以细节以及细节所形成的动感取胜,例如“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就曾被广泛称道,其实,诗中还有不少这样的细节以及细节所营造出的动感,只是其他那些不如“飞”与“撞”那样令人惊悚。

       另外,《边界望乡》比《乡愁》多了一些描摹的特质,每一个细节都能带给读者特写般的清晰与震撼,你我之间的对话描写则在细节之间充当链接的纽带,并因此让诗在整体急骤的同时有了细节之间的舒缓。《乡愁》则主要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四个意象之间主要以暗藏其间的时间作为推进剂。

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_第13张图片

       吕本怀,笔名清江慕雪,1962年生于湖南华容。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协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在《诗刊》《湖南工人报》等报刊发表诗文两百余篇,并为《湖南工人报》《荆州日报》品诗专栏作者。“北京诗派”重要诗评家。

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_第1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评百年中国10大诗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