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太少知识太多,千万别死磕!

2017年8月31日,罗辑思维迎来了 002 号知识发布会首播,90多分钟的发布会全程高能,非常精彩,在我看来罗胖只是想告诉用户两件事:时间太少知识太多,别死磕;工具很好团队很棒,跟我来。

所以这次我也想用“转述”的方式和大家聊聊我所看到的那些事。

时间太少知识太多,千万别死磕!_第1张图片

让每一本书,和你真正相遇

每次从书店走出都会怅然若失,知识总量无边无沿,每个人只能望洋兴叹,倾尽一生也不能翻看哪怕一小部分。2016 年,中国出版图书 26 万种,全世界 220 万种;人类总共有图书 3.1 亿种。如果算上网页等阅读材料,这个数字将超过 60 万亿……

时间太少知识太多,千万别死磕!_第2张图片

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在我看来,即使我们有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文字,最终获得的知识也未必能达到预期。作为从小吃不胖的主,我一直明白:能不能长肉不是看吃多少,而是吸收转化了多少。阅读书籍和获得真知之间也有着类似的鸿沟,或许这才是阻碍我们获取知识的罪魁祸首。

我曾经也极度排斥看书这件事情,像身体里缺少了某种酶导致的消化不良。现在看来,这种情绪也并不是当时的我能左右的。实际上我们在阅读书籍时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思维存量。读《三国》的过程就是很好的例子。少年时看刀光剑影;青年时看是非成败;中年时看运筹帷幄;老年时看沧海桑田。这样巨大的差别源自于我们的思维格局,也正是如此,只从个人观点出发看问题,是没法理解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与每本书真正的相遇,本质上是要遇见一种场景、一种思维、一种情感,又或是更多的不可言传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文字。

时间太少知识太多,千万别死磕!_第3张图片

学会过一种无限升级的生活

看不见、看不懂、看不惯!

当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有些人会看不见它的存在,当他们终于看见,却又无奈看不懂,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看不惯!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么很可能你的思维正在老去。

这个概念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代沟吧,而代沟的本质也许就是我们主动放弃接受新的事物,暂停对自我认知的升级。电子游戏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父辈们从始至终就认定游戏有原罪,即使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了亚运会的正式项目。主观上的放弃交流和学习,使得他们只有了一种选择,看不惯!当年的QQ聊天也曾被视为洪水猛兽,人人喊打,可如今它也成为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一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人欣然的接受、有人痛苦的挣扎、有人甚至选择了脱离。

拥抱变化,掌握主动的去升级自我的认知,确实可以帮我们避免许多的烦恼和冲突,因为这些举动无效又无味。“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走出自己的局限,你会得到真正的自由!

时间太少知识太多,千万别死磕!_第4张图片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去了解“别人的世界”这件事很重要吗?在过去,好像不重要,因为“分工产生效能,交换带来价值”,只要过好自己就行了。随着分工的逐步细化,很多人不可避免地掉入了眼前的工作中,久而久之,一种深度的无知在困扰着我们。这时“旁顾”就变得非常重要,未来的知识服务会出现一种形态,叫做“通识”。

时间太少知识太多,千万别死磕!_第5张图片

“学术”是内行对内行,“科普”是内行帮外行入行。“通识”,是一个没打算入行的人,想看看其他行是否对自己有帮助。外科医生怎么组织一台手术?足球经理怎么组建一个俱乐部?总厨怎么管理他的徒弟?即便我不想从事这些行业,还是想了解这些人的顶级心法,再在自己所在领域形成经验。

我们在儿时也曾是这样的,对什么都好奇,看世界的方法就是把我们所知的各种知识和观点拼凑起来。这便是成年人们求之不得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源泉,用一种开放性的姿态接受各种信息。这么好的本领怎么就丢了呢?你是不是也同样好奇?

因为孩子慢慢长大,遇到了两个大麻烦:“这东西有什么用?”和“这东西我搞不懂!”。当我们学会了这两句话以后,想象力的大门就已经关上了一半,因此我们越来越省心,也越来越无知。

毕加索有一个爱好,他喜欢读爱因斯坦的著作:“虽然啥都没读明白,但它让我明白了别的东西。”我们应该做知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就往哪里迁徙,这就足够了。

时间太少知识太多,千万别死磕!_第6张图片

怕什么真理无穷

胡适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这是以我的视角“转述”的这场知识发布会,当然这是我关注且思考的内容,和你看到的也许不一样,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把自己置身于浩瀚的事业中,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就像泰森所说,我们会觉得自己渺小吗?不会,我们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时间太少知识太多,千万别死磕!_第7张图片

HOOWANT!持续提供新鲜感和多巴胺!㊋㊋㊋

时间太少知识太多,千万别死磕!_第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太少知识太多,千万别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