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变革中的新常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超过10%的高速经济增长,经过的三十多年的积累,目前中国经济已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徘徊在7%左右。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深化尚未完成的改革呢?经济学家、联合国经社事务部发展政策研究司司长洪平凡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为你解读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变革中的新常态_第1张图片

  从2011年开始,一些国际机构不断下调对世界经济的预测,其中包括对中国经济的预期。近期更有预测指出,中国在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将停留在6%至7%左右。



  联合国经社事务部发展政策研究司司长、经济学家洪平凡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70年里,全世界只有十三国家能够在近20年的时间里维持7%或以上的高速增长,中国过去30年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应该说是一个特例,这是经济在文革中遭到破坏之后,在改革开放政策刺激下强力反弹的结果。


  洪平凡:“长期的经济增长是由两大因素决定:一是劳动力的增长;二是劳动力生产率的增长。为什么中国在过去30年能保证10%的经济增长,其中4-5个百分点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形成的呢?这是由于结构的变化。由于改革开放,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一个农民经过短期训练成为了纺织工人,他的劳动生产率成倍上升。但是这个过程不是无限的。对中国来讲,经过20-30年的时间,把剩余劳动力从低劳动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劳动率部门的过程已经基本上结束。”


  洪平凡表示,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也与全球经济和金融周期有关。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非常缓慢,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增速不断下滑,巴西和俄罗斯甚至陷入了衰退。


  在经济放缓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结构上的问题日益突显。洪平凡指出,经济的增长需要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平衡,同时需要在产业结构上平衡,即实现动态的一般均衡。目前,中国在钢铁、煤炭、其他一些金属,以及交通和电力等部门出现了供给过剩。政府最近针对供给侧出台了一些政策,方向是正确的。


  面对当前的形势,有分析认为,中国的经济正在转型,从以前的投资和出口驱动增长的类型转变为以消费和服务驱动增长的类型。对此,洪平凡提出了反对意见。


  洪平凡:“消费无法代替投资的作用;服务业也无法代替制造业的作用;内需也是无法替代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长期来讲,经济增长只有靠投资和技术进步来实现。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是从过去以粗放型投资或者出口为驱动,转向集约型的有效投资、技术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从由政府来配置三大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和劳动力,转为尽量由市场来配置这三大要素。这才是目前中国经济真正的转型。”


中国经济:变革中的新常态_第2张图片

  还有分析认为,中国过去消费占GDP比率过低,不到50% ,而发达国家都是60-70%,美国甚至更高,所以要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以刺激经济增长。对此,洪平凡再次强调,中国应当适当提高消费在GDP当中的比重,但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投资,而不是消费,消费占GDP的比重提高后,经济增长必然会下降。


  洪平凡强调,在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关并过剩产能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明智的政策保护工人。


  面对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有人说中国的高速发展阶段已经过去了,中国从现在开始必须要适应经济中速发展的“新常态”。对此,洪平凡强调,不能静态地看待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经济现象,即使是要维持中速增长, 也需要中国政府做出很大的努力,采取明智的调整政策。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经济:变革中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