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收官,一个终极问题:为什么你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奇葩说》收官,一个终极问题:为什么你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_第1张图片

01

上周末第四季《奇葩说》收官,作为真爱粉,一集不差地看完,还关注了各种花边新闻及最近热门的撕逼大战。

在舞台上,在现实中,没有人是省心的,都是一场场好戏。

我几乎没有提起过,我其实参加过奇葩说第三季的导演见面会,准备一个辩题,现场抽持方辩论,同一场的还有豆瓣的两位网红、英语老师、姜思达的学长等等。

我去的时候上一场还没结束,一群刚认识的人在会议室里做游戏,我是游戏白痴,记忆力也堪忧,把把都输,选角导演笑着对我说,这怎么能行啊。

见面会时我抽到正方一辩,颜如晶坐在我斜对面,准备随时奇袭,她看着我直乐,我张着嘴不发出声音地问,你笑什么。

到了自由辩论环节,我瞄准那位姜思达的学长一直在逼问,导演咳咳两声,别逼这么紧,要提出新的论据。

辩论结束后,各位选手又被导演分别带出谈话,和我见面的两位女导演笑着说,咱们这个小会客室特别吉利,只要在这里的选手,都选上了。

然后我们就开始聊天,问了关于生活和工作的种种各个方面,期待能够给我总结出符合节目调性的人设和特点。

最后聊得太久,我出来时,其他选手都已经走了。

然后我在门口看到了肖骁,他真人比镜头里帅很多,私下也是一副贱兮兮的模样(非贬义)。有一位导演和我是老乡,她送我出来,对我说,你希望挺大的,聊了这么久还是蛮少见。

后来事实证明,我并没有顺利参加第三季,我曾偷偷问过导演,为什么我不行?

导演说,大家投票后你的票数还不错,不过觉得你还是有点正了,不够娱乐化。

我说,倒也是。于是我和奇葩说的缘分到这里就终结了。

不过与我而言,我不是太过期待能够站在场上和会说话的人一较高下,我没有太多的自信。我更期待的,是作为观众,从其中可以获得什么。

哪怕它看起来,没有多少实际用处。

02

奇葩说现在走到了四季,选手们贡献出了数不清的金句。

我曾看过一个帖子,里面总结出了第三季的金句,一共有138句,大致翻阅了一下,对某些话依然印象深刻,拍案叫绝。

微博随便搜一下,关于奇葩说的截图和话语更是比比皆是,但人们往往只停留在感叹这些句子的精辟,喜欢说出它的人。

但却很少人提到,这些句子,到底能够改变我们什么。

恕我直言,没多少改变。因为我们总是想的多,做的少。

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问题,尤其是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曾经背着书包走进校门,现在拎着挎包走进公司,面对的人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解决问题的方法已不再适用,我们急需找到新的方法论。

生而为人,经验有限,于是我们期待从各种图书影视节目中寻找答案,奇葩说给予了答案,甚至是不同的方向,期待能够通过多元化的维度来供人思考。

我已经走过了人生的第二个本命年,与生活向来似敌似友,有时和它分庭抗礼,有时和它握手言和。

我回忆了一下自己曾经的重大抉择,哪怕我自认活得任性自我,但我赢的时候依然很少。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会面对什么问题呢?

没什么脑洞,也很少涉及生死,大部分都是工作要选择哪个?这个人要不要在一起?在大城市生活还是回家?是不是要凑合走进婚姻?和朋友同事如何相处?

看起来都是一些日常问题,甚至在网络上你都能找到对应的解答。

但有一个真相是,每一个人的真正困扰,不在于你找不找得到这些问题的方法论。

而是你明明知道该怎么解决,却不能这么做,不敢这么做。

我们都希望活得顺心,都渴望做自己,但正是因为它很难,所以很多人才一遍遍去写这些东西,反反复复告诉你它的重要性。

每一个在城市里生活的小小个体,都曾经有着大大的梦想,但现实却一再摧残,打击你的积极性,最后让你明白,其实我们微茫得什么都不是。

你不是特殊的,你不是独一无二的,你甚至都不是勇敢的。

为什么你听过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说白了,你根本没有勇气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更没有尽力去做好自己。

《奇葩说》收官,一个终极问题:为什么你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_第2张图片

03

在东七门的公号推送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敢在现实中尽兴地活着。

肖骁在节目中说,我们其实都是披着负能量外衣的正能量卧底。

我也看过这样一句话:现在太过流行丧文化,仿佛不说一两句负能量的话,就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说实话,我对所谓的“丧”是怀有敌意的。

人们的嘲讽张口就来,改变却不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而也有些人,以丧作为了自己的人生标签,成为了这个时代非常显著的负能量代表,是虽然年轻但却满身疲惫的大特写。

我遇到过非常善于说这种话的人,他们往往在自嘲和嘲别人中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类似阿Q精神地活着。

正如奇葩说的终极辩题,认真你就输了吗?网络上太多有人说,认真你就输了。

经常说这句话的人,有一个显著的心理:给自己的失败、示意、窘态、尴尬找一个台阶下。

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做了人生可以逃避的借口,一再回避人生的难题,甚至浪费了许多时间在自我安慰上。

这种行为,是十分危险的。

我所理解的正能量,是人要明白活着不仅仅只为生存,而是要为自己和这个世界留下痕迹,哪怕不能成为万人敬仰的人,也要活得明白,有自己的小确幸。

我所理解的负能量,是你在面对生活重压之下的一种调剂方式,说段子骂脏话无非只是发泄,要在这种丧的背后找到反击生活的武器,重新站起来。

一旦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态度,负能量就变成了真丧,人就会失去了斗志和方向,成为了笼子里的鸟,失去了翅膀和眼睛。

有人曾问我,如何摆脱自我的困境?

我说,先牺牲自我,再找回自我。

在一局棋里,需要排兵布阵,下一步棋需要考虑到后三步要怎么走,审时度势,小心谨慎,甚至为了最终的胜利,不得不牺牲一些重要的角色。

人也是如此,想要学会迎合生活,努力去适应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才能够在夹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出本色。

所谓的本色,不是你一味地退让自己,更不是没有底线地取悦别人。

一旦你选择退让和取悦,那么你就没办法再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完成你的规划,倘若再加上你为了逃避还设置的种种负能量,这就是一场自我沦陷的骗局。

听过许多道理,但你却不以为然,甚至全盘否定,你的本色,也在这些不信和否定当中,渐渐丢失了。

04

人在很多时候,是人云亦云的,因为我们不够笃定自己的内心,以为别人说的都是对的。

而奇葩说在告诉你,每个人都有自我独立的思考空间,每一期的辩题都无关对错,关键是你在什么角度扮演什么角色,你能为自己的立场带来什么让人信服的论点。

而在生活里,也没有绝对的对错,我总是在强调我们有时活在灰色地带中,既然对错不重要,那就看谁能够为自己的生活加冕,活得让别人和自己信服。

我承认,人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的。

它和自我的成长和格局有关。

在某期节目中,马薇薇说,我在2003年遇到黄执中,就看到了自己辩论的极限,但我能怎么办呢?我不还一直在这里吗?

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想了许多。

社会在许多方面是对立的矛盾体,它不是一场辩论,它更像是一场死局,你走得越远,就会越发现生活的本质本身无解。

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答,我们也有自我的局限,看得不够长远,看得不够透彻,人人都会对生活指手画脚,给予自己的定义。

我们不会站在生活绝对的正反两方,社会的对立,选择权也不在我们手里,我们实际上是被动地接受,接受规则,接受现实。

接受这种局限,就等于接受了生活的游戏规则,明白自我的局限。

这个时代不会主动给你难题的答案,人也不能靠着等待来得到救赎,别人说出哪怕拍案叫绝的金句,也只是冰山一角,你需要自己去探索这个辽阔无边的世界。

有人说奇葩说是自由使者,我却说它是指路人。

它只能给你指出一个方向,却无法为你摆渡,这世界哪有什么真正替你活的人,你只能做自己的摆渡人。

我们没有必要做一个独行者,那注定是孤独的旅途,我们都是普通人,连自我的情绪都没办法管理妥当,我不期待自己可以得到更多。

但我始终觉得,人生长路,需要一步步去走,听过那么多道理,需要你一点点去做。

一个人,越是在这看似沉浮的世界里跌跌撞撞,就越期待可以有一个安全的港湾让自己适时停靠。

认真你就输了吗?可你总要信点什么,才能活下去啊。

姜思达曾说:每一个草包,都有推倒世界的梦想。

即便欢愉如梦如幻,能抓到几分是几分。活在无常之中。我们有限期。

当你觉得这个世界艰难、残酷、不那么美好的时候,依然相信在这些凶狠的背面,依然有人性在闪光,依然有善良在召唤,那这道路,哪怕布满荆棘,也总会有曙光。

生活的苦,你总会习惯。自己的美,千金难换。

最后,也要对撕逼大战的表个态,借用终极辩题。

对待别人的事情,认真你就输了,一场比赛而已,一个节目而已,一场撕逼而已,过去就过去了。

但对待自己,不要犹豫,努力认真,不要让不该过去的过去。

毕竟人生这道坎,谁也过不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葩说》收官,一个终极问题:为什么你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