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赵薇案和概念股

今天来蹭个热点,讨论一下最近很热的小燕子案件。故事用大白话介绍就是赵薇夫妇用极少的自有资金,向银行贷款来收购一家市值高达100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的高于25%的股份,由于其自身的明星效应和收购概念,吸引了不少中小股民跟进,在股价暴涨后改为该上市公司仅出让5%股权给赵薇夫妇,复牌后股市暴跌,广大盲目跟进的中小股民被套在高位。(具体数字和操作可以搜索公众号,关键字:赵薇)。

001-“女版巴菲特”?笑话

第一次在公众号上看到有人这么称呼赵薇我真的内心千万只“草泥马”在奔腾,这简直是对我偶像的侮辱,倒不是因为赵薇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她的商业道德和巴菲特不在一个段位上。巴菲特从执业到现在应该已经60年左右了,从来没有被美国证监会处罚过,而美国证监会是一个连审计都不喜欢打交道的极度严厉的监管机构。

好,撇去明星效应和商业道德不谈,人家有手段搞到银行贷款,可以收购上市公司我们有什么好说的。其实还真有。赵薇收购上市公司时,自有资金仅6000万左右,而市值100亿的25%的股权价值就在25亿左右,据新闻说是分别以个人信用担保向2家金融机构借了15亿,总共30亿!这是个什么概念?个人信用担保说白了就是空手套白狼,那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向金融机构贷出50倍其自有资金的贷款,我只能说国内的监管是缺位的,这两家金融机构的信用审批制度也是形同虚设。

好,可能又有人会问,那她赵薇按时还贷还利息你管她是用什么方式担保呢?这还真得说道说道,举个例子,如果我可以以个人信用担保贷出30亿,我就在上海市中心买房,因为总所周知的,上海房价是“越调越高,越压越疯”的,那我买好房子之后就坐等房价疯涨然后卖出收取价差就好了(这里撇开买卖限制不谈),那人人都是亿万富翁了!正是像我这样的普通老百姓,在向银行贷款时,必须提供要高出贷款额的物品或者不动产(房屋)作为抵押,才导致我们没有撬动杠杆的能力。

002 套路不新,但是情节恶劣

赵薇的套路其实并不新鲜,很多ST股票都玩过,就是股价不行了,弄个概念,新技术,新股东,新注资,新资源之类的,然后一报道一炒作,让股民觉得ST股票枯木逢春,然后庄家进入股价稳步攀升,小股民迅速跟进,股价拉升的过程中还有股民涌入,然后庄家出逃,股民套在高位。

好,赵薇的套路大致如此,但是情节比较恶劣,我在上文介绍背景中特地提到了两个数字 “25%”和“5%”这两个数字有点财务知识的人都知道是影响力的一个分界点,会计准则中规定,5%以下的为少数股东,25%以上的视为对公司有重大影响力,像上市公司由于股权分散,通常持有股权高于10%就为控股股东了,就是可以给公司未来定方向了。这就是为什么一宣布并购,就能拉升一波行情的原因。好,宣布并购股价暴涨后,赵薇因为资金不足,宣布将原计划的25%以上的控股降至5%,成为一个不痛不痒的少数股东,那原先的题材和影响力就消失了,拉升行情的原因没有了,那没有东西来支撑股价当然就跌下来了,但是那时候买在高位的股民就来不及出逃“举杠铃”了。

那又有人会说,谁让那些股民追涨杀跌呢?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呀!不是的,数字不是游戏,从25% 到5%这,这不是在搞笑吗?其他不谈,至少在宣布25%的收购案时,这个数字是不诚实的,是存在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的。这是欺骗投资者的行为。在市场中,可以通过信息获利,但是不能通过骗。

003 如何看待概念股

概念股其实最多的是和科技挂钩的,某某公司研发出最新的抗癌药等等,这种很难从财务上面去量化,所以比较容易“吹嘘”,这个时候最好的鉴别真伪的方法是请教行业专家,可能我们觉得多了不起的技术在专家眼里只是换汤不换药,旧衣服换个面穿。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其实概念股有点被神话了,似乎一个股票插上概念的翅膀就变成窜天猴了,其实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我在报纸上知道的这个概念其实全世界人民也都知道了,该股票的价格已经体现出这个概念的价值,等到我买了该股票的时候已经是“概念后”的价格了,那我持有该股票的目的其实应该解读为该科技被市场认可的广度和深度比市场预期的要好很多,我买时的价格没有“预期”到这一点,使得存在价格低于价值的暂时性倒挂,那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概念后”购入该股票才有意义。

所以对待概念股,不要急着买,要做好功课,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才不至于遇见“下一个赵薇”。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说赵薇案和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