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古建考察日志 06

        终于得见应县木塔真容。

        尤记得大学入学,班主任将大家聚集于北厅,男女同学自然分列左右,大家做自我介绍。轮到我,我说,我大山西不只有煤,有醋,还有应县木塔这样的古建筑。然而说实话,彼时我连木塔长什么样子都不甚清楚,只是在某部纪录片中有过一眼之缘,不过印象模糊,几不可辨。

        一晃四年过去,我误打误撞进了古建班,然而对于木塔仍不甚了解,只知其结构设计优秀,千年不倒,传奇尔尔。直到来考察前做准备工作,粗读了陈明达先生《应县木塔》一书,才深感其设计只精妙。不过老实说书中内容也较艰深,此书不好读啊。

        我抱定百闻不如一见之信念,两三天前在北京时便已迫不及待要来一睹真容。然而昨天傍晚汽车驶过县城中,远远只见最上三两层檐,远不如想象中雄伟,多少有些失望。今晨起来又忙着准备讲解的资料,步行往佛宫寺途中也未抬头观望,等到行至寺前牌坊,才见木塔从街道转角慢慢露出真容。

        好一座木塔,竟不知从何讲起。木塔之妙,不在其高,而在其比例之协调。远望厚重,近观又觉出檐与塔之层高配合的恰到好处。立于山门后抬头眺望,只觉得最上一层所书“峻极神功”四字真是道尽万千感受,也难怪民间更相信此塔唯有祖师爷鲁班才能建成。塔下两层基座一呈“亚”字形,一呈八边形,往上首层为砖砌墙体,出重檐,南面于副阶立柱处建一前室,以致入内空间感受有极大改观。再往上四层每层皆可见平座层,东南西北四面开门扇,其余为直棂窗。再说檐下斗栱,各层不同铺作做法大多不同,依据实际需要而选择,斗栱大小虽不及唐风的雄伟,然各铺作设置也极舒朗。进入塔内,可见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其下莲花须弥座也十分惊艳,为镂空须弥座,其八角塑有八位金刚力士,形态、肤色等体貌特征皆不相同,而动作、神情活灵活现。花了约一个小时描摹,十分满足。

        待到正午,该离开佛宫寺用午餐并前往朔州,又一次,不舍离去。坐在山门台阶上望木塔,想尽办法要留下些真实的感受,但无论用照片还是录像皆与实际感受有些差别,只能静静望着,以期将这样的画面深留脑海之中。

        午后至朔州崇福寺。寺中布局与之前所见常规的伽蓝七堂有所不同,天王殿后为千佛阁,之后为弥陀殿,轴线最末端为观音殿。其中弥陀殿与观音殿为金代遗构,梁架结构十分别致,弥陀殿中可见有枋将各斗栱串联共成三圈,类似现今所用的圈梁。梁枋之间又有斜撑支撑,以加强结构,减少减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观音殿中所用巨大叉手也是一特别之处。再说弥陀殿中佛像,其布置方式与薄伽教藏殿相似,讲求空间布局,大小佛像前后错落,而三尊主佛之下须弥座也很特殊,镂空的六角形基座由外至内有三层装饰,其中释迦牟尼座下角部依此为垂幔、缠龙柱与金刚力士,力士为坐姿,与之前所见略有不同。

        在殿中待到夕阳西下,柔和的光线正洒在寺内建筑西、北两面,可见许多细节,而屋檐、红墙及木构件之色调也柔和温暖,于是由后至前为各殿拍照留念。一群人在山门前等司机开车过来,兴致很高,有说有笑,不过想起不几日考察即将结束,这温暖的阳光,也生出一些忧伤。

                                                                                                                          七月十八日

                                                                                                                           于    朔州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4 古建考察日志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