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历史战争】风云际会(十九)峰回路转

中篇【历史战争】风云际会(十九)峰回路转_第1张图片
目录
上一章:绝处逢生
推荐作品: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

保罗·舒尔茨所收到的红利,虽说是以国民政府的硬通货——银元折算,但实际上是以法币来支付的。这还多亏了徐庭坚的提醒,保罗及时将到手的法币兑换成了美元和部分黄金,才得以在国民政府倒台前的通货膨胀中避免了重大损失。

几经努力,曾经作为银行家的保罗·舒尔茨保住了他应得利润的三分之二。这些钱对保罗·舒尔茨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他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做人不能太贪婪。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是上帝的眷顾了。自己的事业要自己来做,不能完全依靠别人。那么就从头开始吧!

当时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1946年3月间,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市对大学生演讲时提出“铁幕”的概念。这一概念在日后被广泛应用,为冷战奏响序曲,也标志着欧洲分裂的开始。

二战后的德国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柏林也一样被分成四个占领区。保罗·舒尔茨的家,就居住在法国占领区。一年以后,美、英、法占领区合并,柏林被分为东、西两个区域。

1948年6月20日,西方占领区进行货币改革,废除旧德国马克,发行西马克。3天后,苏联占领区也进行同样的货币改革,发行东马克。

但是因苏联占领区内的商品供应不足,而西方占领区由于有美国经济作为后盾,所以西马克的币值一路飙升。

到1948年10月,西马克与东马克的兑换率达到了一比四。这种情况,为金融投机分子创造了机会。曾经的银行家保罗·舒尔茨也不失时机的大赚了一把。

就在苏联占领区发行东马克的第二天,即1948年6月24日。苏联切断了西柏林的所有水陆交通和货运,并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电力供应,开始对西柏林进行封锁。

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西柏林的物资供应立刻紧张起来,以至于人们为了取暖,都不得不砍掉街头的大树。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西柏林。

柏林大空降开始了。在历时十一个月的封锁中,美国空军和英国皇家空军不间断飞行,高峰时昼夜24小时不停,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架飞机降落。送来包括煤炭、药品、食品、以及口香糖、生日蛋糕等生活必需品。在美、英等国的强力援助下,西柏林度过了难关。

在这段时期,柏林黑市盛行,东边的货币与劳动力大量流失。保罗·舒尔茨看准商机,利用东、西两边的物质差异,开始倒卖各种生活必需品,从中赚取差价。

他又吸收了大量从东柏林过来的廉价劳动力,开办了一家专营日用品和原料加工的工厂。这时的保罗·舒尔茨已经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小资本家,家族复兴计划开始起步了。

1949年3月,美国和英、法等西欧十一国国家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而在东、西方两个意识形态不同的阵营的影响下,1949年5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诞生。

由于美国的支持,联邦德国经济快速恢复,并很快成为欧洲经济强国之一。1954年10月23日,美、英、法等过签订《巴黎协定》,决定终止对联邦德国的占领,并吸收其加入北约组织,允许其重新武装。以此来遏制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

针对这种情况,1955年5月14日,苏联同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欧七国签订《华沙友好互助公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欧洲形成两大武装阵营对峙的局面,两个德国为对峙的最前沿,首当其冲。

此时的保罗·舒尔茨意识到,在这种军事高压政策下,大战很有可能一触即发。现在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与一些位于东柏林并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司,建立起一种亲密关系,最好能成为平稳的长期合作伙伴。这样一来,不管是哪一方面最终获胜,他在其中都能获得一定的好处。

可是在1961年8月13日,保罗·舒尔茨一觉醒来,却发现他再也去不了东柏林了。在他居所旁边的街道上,拉起了一道铁丝网,还有很多工人在用砖石封堵对面大楼的门窗。

保罗想起他还欠对面“幸运”酒吧老板五马克,他把那个胖老板叫到铁丝网跟前,借还钱为名询问情况。酒吧老板对他说:“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有什么事情就赶紧办,听说布兰登堡门那里也限制通行了。”

没过多久,那道铁丝网就被钢筋混凝土墙所代替,还被空出了一百五十米的无人区作为军事管控区,擅闯者可能会被击毙。

保罗·舒尔茨的生意伙伴有很多是在东柏林,这是他五年来煞费苦心打出的局面。这些年来,他在东柏林花了不少的钱,现在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了。

保罗·舒尔茨深受重大打击,他深刻体会到了兄长当年的心情。他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一定还有办法。就在他苦思冥想的时候,真正的转机出现了。

1961年11月的一天,一名美军驻西柏林参谋在清查纳粹德国所遗留的档案时,偶然发现了当年舒尔茨兄弟银行与纳粹德国政府签订的贷款合同。有意思的是,在合同的副本里竟然明确写着:这笔贷款资金必须要用在对中国经济的支持方面。

这个参谋对此很感兴趣,就把这份合同上交给了美军驻西柏林司令部。

当时的两大阵营除了军事对峙,还通过电影、广播等大众媒体,进行着广泛的政治宣传战。

所以当美军驻西柏林司令米歇尔上校看到这份合同时,认为如果加以运作,将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实例。他把此事知会给西柏林政府,并附上了自己的意见。

很快就有人找到了保罗·舒尔茨,并加以核实。保罗也详细的阐述了那段尘封的往事,还着重说明已从当年的中国国民政府那里得到过一笔钱。

联邦德国政府对此事的回应是:“德国从来不会赖账。不论是哪届政府,只要是德国人借的钱,就由德国人来偿还。更何况,这笔资金是用来支援反法西斯事业的。

当初所借的六百五十万马克,将按当时汇率换算成等价的黄金,并由同等数量的黄金折算为现在的西德马克。一共是九百二十六万西德马克,这就是联邦德国政府所需偿还给舒尔茨兄弟银行的债务。

由于政府一时无法提供如此多的现金,所以将以现金、退税、贸易补偿等形式进行偿还,预计将在三年内还清。在此对舒尔茨兄弟银行的执行人——保罗·舒尔茨先生,提出诚挚的歉意。”

保罗·舒尔茨却明确表示,他只要其中的一半。因为剩下的一半应该属于犹太人阿哈罗尼·本多尔。虽然本多尔一家已经被纳粹所杀害,但是这笔本属于犹太人的还款,仍应该还给犹太人。所以,保罗·舒尔茨委托联邦德国政府将这笔钱交给以色列,用以作为二战期间德国对600万犹太人罪行补偿的一部分。

社会舆论对此事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道,一则夸耀联邦德国政府的胸怀气度,二则称赞保罗·舒尔茨的高风亮节。一时间,保罗·舒尔茨成了新闻人物,由于他的诚实守信,从此商路大开。

保罗·舒尔茨拿着这笔钱,开始了新的事业。他移民到了瑞士的洛桑,并重新挂起了舒尔茨兄弟银行的牌子。

“到现在,舒尔茨兄弟银行早已成为一个跨国集团。”赤老先生说,“在它旗下的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经营范围涉及到冶金、制造、远洋航运、信息、奢饰品、酒店等多种产业。总资产七百七十三亿美元,而舒尔茨家族的私人产业也已达二百四十亿美元。”

听起来非常振奋人心,但我未免还是有些失望。“这就是所谓的‘宝藏’吗?好像离我远了点。”我的心里嘀咕着。

赤老先生也看出了我的心情,他对我说:“当赤家的人找到保罗·舒尔茨的时候,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到此时他才知道他的先祖们都是怎样一种经历。

他高价购买了拿张刺有纹身图案的人皮,并将该图案作为家族徽章,嘱咐后人永远铭记。他还因此设立了一个基金会,用于寻找全世界的赫连后裔。

其实我所认为的‘宝藏’并不是那些钱,那是保罗·舒尔茨一生奋斗的结果。真正的‘宝藏’是这个基金会。我们能有今天的成就,绝大部分是受益于此。”

我突然认识到了自己内心的渺小,与赤钰老先生相比,我简直微不足道。

赤老先生又感慨的说:“很可惜,保罗·舒尔茨在前些年去世了。他临死前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亲眼见到‘天王权玺’。”

“世事难料啊!”父亲也感慨起来,“东方开花,西方结果。真是一段传奇的故事。”

赤老先生一笑说道:“其实在东方的贺兰一系,也有一段传奇。老朽不才,五年前在广东汕尾,找到了贺兰承宗的后人。”

目录
下一章:回乡祭祖
推荐作品: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篇【历史战争】风云际会(十九)峰回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