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知道是否输在了起跑线上

很多人每天睁开眼,就会点击“XX宝”,告诉你昨天又赚了多少打酱油的钱,你比同城百分之多少的人赚得多。

很多人每天打开电脑,就会在右下角看到一个弹出窗口,上面提示你开机速度是多少秒,你的系统比百分之多少的系统更彪悍。

……

在人群中,每个原子都会感觉自己中气很足,气场很强,即便是在恒河畔扎堆喝脏水。但仅有归属感还是不够的。人比人,气死人;或者,人比人,笑死人。每天到处比一比,收获一堆小确幸,这随时随地的数据支持,都要拜大数据之赐?

每个中国孩子都认识一个小朋友,名字是“隔壁家的孩子”,别名是“亲戚家的孩子”。他是挂在父母嘴边的比较标准。但是——这不科学!凭什么一个孩子就能包打天下?如果隔壁住了一个超级学霸,搬家是小朋友结束悲催命运的唯一途径(珍爱生命,远离阳台)。

父母亲也很无奈,他们没有大数据的支持,来对自己的孩子精确定位。于是,号称“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应用肯定能大卖。孩子在网上学习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被记录,然后,父母的手机上能够看到这样的提示:

你家小宝今天上网学习2小时31分钟34秒,战胜了87%的同龄人。

你家小宝今天学习奇数偶数概念,用时31分钟,测试正确率79%!

你家小宝今天没有点开系统测试的模拟色情链接,战胜了99%的同龄人,获得“柳下惠”徽章!

……

以上林林总总亦庄亦谐,但我相信是击中了中国社会的一个痛点:教育恐慌症。谁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那条看不见的起跑线上。最喜欢比较的是年轻父母,他们是否愿意为此买单?

这种学习系统可以利用大数据,与每个用户的数据进行比较,据此调整内容的安排,难易的尺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应该是很有前景的。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如果有个系统数据库里有几百万人的智商测试结果,然后让你通过比较获得一个智商估测值,应该比专家的评测更靠谱一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知道是否输在了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