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投资方式追求增长,容易使经济呈现病态

21世纪经济报道,据统计,今年已有826家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累计购买规模7429.8亿元。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数量、购买理财产品数量、购买理财产品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约34.7%、11%和36.8%。

购买理财产品最凶悍的上市公司是象屿股份,其购买的“农行天天利滚利”的金额便达到313.4亿元。去年其理财全年累计发生额达到400.13亿元,实现理财收益945.90万元。

我们忽然发现企业家有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企业家都在试图变成“非一般”的企投家。如此多的企业在虚拟经济中博弈,我们不得不担心危机会越来越近。

上市公司并没有把钱重新投回实业,再生产,而是去买理财产品。不仅让人奇怪,理财产品的收益又从哪里来?

理财产品的收益,是从其他的理财产品中获得的吗?如果理财产品再投资的是基金、证券、信托等理财产品,而这些产品又再一次投资到新的理财产品上,那么这种虚拟的叠加,会使得经济体越来越虚幻越来虚弱。

也不是不可以投资虚拟经济,无论资本在虚拟经济中辗转多少个环节,最终还是需要落地以后获得增长。但是辗转的环节越多,资本利用的效率就越低,最后落到实体身上的成本就越高。而实体经济的回报周期远长于虚拟经济,最终结果是导致没人愿意投入到实体经济里,伤害整个经济体系。

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大多数企业应该专注于创造伟大的实业,而不是这种虚拟的理财。

巴西私募股权巨头3G资本的三位创始人,曾经被人问到,他们是如何理财的。他们回答说:“当别人都在花时间打理自己的资产时,我们把时间花在了公司的构建上。从长远来看,能把公司管理好就是创造财富的最佳方式。理财本身不会创造伟大和持久的东西,然而创造一个伟大的东西却可以让你获得扎实的成果。”

3G资本收购实业后通过自己的经营获得收益,是它的投资风格。例如,它在啤酒行业,就是通过不断收购啤酒行业的公司,最终把这些公司整合成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英博。现在,全球每卖出3瓶啤酒,就有一瓶是3G资本旗下公司生产的。

还有,我们熟悉的巴菲特的公司伯克谢尔·哈撒韦公司专业的投资公司,主要投资都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实业,比如苹果、可口可乐、美联航等公司。

优秀的投资公司都在用资本寻找实业,通过实业获得利润,这是良性循环,对经济体有补益。

所以,作为企业还是应该有点追求,即使追求做企投家,也应该追求市场上有潜力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等着实体慢慢成长,给予自己回报。如果企业的盈利是通过购买理财产品获得,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长此以往,破坏了整个经济体,最后在这个环境里谁都没有好果子吃。

你可能感兴趣的:(利用投资方式追求增长,容易使经济呈现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