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何的“脱轨”,击碎了父母规划师和预言家的梦

程何的“脱轨”,击碎了父母规划师和预言家的梦_第1张图片
微信singly4

第七期以告别为主题的《朗读者》上,出现了这么一位姑娘,她神态安静、笃定,说话条分缕析,逻辑十分清晰,但同时感情又十分饱满——针对她热爱的音乐剧翻译。

这个小姑娘如同一块磁石吸引了我,我发现当一个人对某个领域充满极深的爱的时候,通常都不自觉的拥有了这种吸引力。如果不是这次节目,很多人不会知道,有这么一个瘦小的姑娘,在音乐剧翻译的世界中跋涉了那么久,她因为热爱而追求完美,甚至因此患上了中重度抑郁症;也因为热爱而充满勇气,支持她从父母规划好的人生图景中叛离。

程何的父母给女儿规划好的人生,是理工科,上名校,出国留学和做科研,而程何的梦想是音乐剧。在这两种人生选择上,双方都没有让步,但毫无疑问,最后取得胜利的是程何。

初中时候,程何想去上海看风靡世界的音乐剧《剧院魅影》。中考在即,这个想法自然被父母拒绝,于是程何开始了自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曲线救国之路——她很努力地奋斗在学霸之路上,并因全国信息学奥赛一等奖而取得了保送清华大学生物系的资格,这让她为自己的热爱争取到了时间和空间,在别的同学焦头烂额备战高考的时候,程何选择离开学校,沉浸在音乐剧的世界里。

大学的志愿选择程何再一次遵从了父母的意愿,从向往的上海戏剧学院到清华大学,对此父亲的解释是:“你长得不好看,别想了。”有时候我们很难判定父母的做法对孩子后来的成长是加分项或减分项,比如程何的专业背景相对于她现在的事业,也许更加让人钦佩她不屈不挠的坚持和奋斗,假如当初父母同意了她的选择,是不是反而无法激发出程何内心蕴藏的这冲天的力量呢?不得而知。

如果说中学时代的程何,一边努力奋战在各种竞赛中,一边慢慢铺陈出自己精神世界的版图,那么大学时代的程何,身处北京这个文化中心,终于可以实实在在地进入这个美妙的世界,和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这个独特世界的精神追求与现实碰撞中牵手前行。《吉屋出租》是首次尝试,虽然付出很多依然遭受了挫折失败,但多年的积累为她带来了一个接一个的工作机会,《妈妈咪呀》、《猫》等经典音乐剧都找到了她。程何经常一边在实验台前工作,一边翻译,现实和梦想,焦灼地鏖战着。

本科毕业,程何填报的就业去向是“自由职业”,被负责统计就业率的老师约谈三次,最终改成“自主创业”——要感谢一下这个时代,给像程何这样的人,留下了一个呼吸的窗口。大学时的系主任也曾经对台下的学生们谆谆教诲:“如果你们要转行,干什么都好,千万别做文艺。”但程何做了,在经历了多年和现实表面上的妥协后,她终于从父母师长绘制的人生蓝图中,彻底的叛离。她进了一家初创音乐公司,什么都做;她做了专职的音乐剧翻译,在那个世界乐此不疲。程何说:“无法想象比现在更好的一个自己。”——有多少人,毕生都没有机会发自肺腑地说出这句话,产生这样的人生体验。

人最终臣服的终归是自己的梦想,真正成就自己人生的,也是自己的梦想。父母师长的认识偏差在于,他们往往因为爱,因为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这些本质上很好的出发点,在不知不觉间把自己作为了年轻人的统治者,他们规划他的人生,预言他的未来,他们忽视的,是自己的认知局限,是现实世界的流动变幻,还有孩子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心。其实这世界没有所谓永远正确的生存法则,可以成为捆绑孩子的绳索。

在《朗读者》中,音乐剧翻译程何和她的小伙伴——音乐剧演员刘阳(北大中文系)共同演绎了乔·代里昂的诗《不会成真的梦》,我承认自己被深深打动了,希望很多孩子在梦想发芽的年纪,能够读到这首诗,产生崩碎心灵桎梏的力量,去飞,去远行,从父母师长一厢情愿设计好的轨道上,脱轨。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何的“脱轨”,击碎了父母规划师和预言家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