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香港回归20年 内地资本将外资逐渐挤出市场

热点:香港回归20年 内地资本将外资逐渐挤出市场_第1张图片


炒股,怎能不看摩尔

区域金融中心变国际金融中心

20年来,港股市值涨了7倍多,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了2倍多,日均交易额增长了4倍多。从当年的现场交易、电话下单发展到现在以电子交易为主的交易方式,科技进步更给股民带来了直观的变化。李小加说,今天的炒股与20年前已“天翻地覆地”不同了。“现在我们常说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但20年前香港只是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今天,它已真正进入到国际金融中心的行列。”

19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来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如今香港已成为中资企业首选的海外融资中心。20年间,来港上市的中资企业数量增加了9倍。1997年底,只有101家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15%、占港股市值的20%;截至2016年底,已有1002家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51%,占港股市值的63%。

内地资本替代外籍

回归20年之后,大批内地专业人士填补了香港金融业的高端职位,与此同时,西方银行进行的一系列裁员,使一些外籍人士离开香港。据香港金融发展局201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过去10年来,内地员工增加最多的行业是投资银行,有80%的投行内地员工增幅在20%以上。

“香港比我之前工作的北京环境要好得多,”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表示。他在香港已经生活了五年。“吃的东西很好,税率也低。”香港的税率在15-17%左右,而中国内地税率最高达到45%。

中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在香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据汤森路透数据显示,2016年时香港是全球最大的IPO市场,内地企业IPO比例高达80%。金融服务业占香港本地经济比重18%,而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仅占10.4%。

随着高盛(GS.N)、瑞银集团(UBS)(UBSG.S)和美国银行等顶级银行削减亚洲员工人数,香港的业务受到直接的冲击。据米其林星级餐厅厨魔(Bo Innovation)的所有者及主厨梁经伦(Alvin Leung)称,过去10年其西方外籍客户减少了10%左右,内地客户则以大致相同的幅度增加。据世邦魏理仕(CBRE)董事总经理郭富礼(Tom Gaffney)称,在中资企业在中心地区提高他们的存在之际,西方企业则越来越多地转向譬如鲗鱼涌(Quarry Bay)等更经济实惠的地段。根据咨询公司ECA International,过去五年在香港担任中层主管的外籍人士按美元计算的待遇下降2%,同期福利则下降5%。

输送资本变互联互通

过去二三十年间,香港为内地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未来20年,香港将继续为内地改革开放发挥作用,同时将实现角色转变:从为内地吸引资金,到为内地配置资产。内地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为内地做了三件大事:第一、转口贸易;第二、直接投资;第三、发展资本市场。转口贸易给内地带来了第一桶金,直接投资把内地变成了世界工厂,而香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为内地输送了发展经济的宝贵资本。

未来20年,内地将面临更大变化,即内地的资金会进一步加大在全世界配置。相应地,香港的作用也将发生变化:以前是帮内地把钱拿回来,以后将帮内地老百姓在全球配置资产。

2014年开通的“沪港通”、2016年开通的“深港通”便提供了这样一种渠道。“内地老百姓通过它们,可以购买在香港上市的国际公司的股票。”“沪港通”和“深港通”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在这里,你投了钱,不能跨境把钱取走,只能通过它买东西。东西卖了,钱又回到内地的账户体系里。

此外,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债券通”已于今年5月获批,正式启动时间待定。

融资中心变三个新中心

转化为三个新中心:内地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领先的离岸风险管理中心、内地的全球资产定价中心。“国际的钱”愿意来投资,“国际的货”愿意来这里接受监管,进而吸引内地的投资。在“一国两制”下,内地可通过香港,把进出的闸口放得很开,但又是有序的,因为它“跑不了、坏不了、乱不了”。

香港今后长期的优势是制度上的优势,即“一国两制”。未来在多个方面,香港会继续成为内地和国际市场之间的“转换器”。

回归20年来,香港始终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在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香港自1995年起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得分较去年有所上升,较排名第二的新加坡领先幅度进一步拉大。

传统基金会发表的2017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显示,香港今年的总分为89.8分(100分为满分),较去年上升1.2分,与第二位新加坡(88.6)的差距由去年的0.8分拉大至1.2分。第三位新西兰得分83.7,按年上升2.1分。中国大陆排名第111位,较去年上升33位,得分为57.4分。

在12项评估因素当中,香港在其中八项取得90分或以上成绩,并在“财政健康”、“贸易自由”和“金融自由”方面,获传统基金会在全球180个经济体当中评选为首位。同时,传统基金会亦赞扬香港的司法制度优质、社会风气廉洁、监管制度高效,以及市场开放。

首先澄清一下,自由经济体定义“小政府,限制政府开支和规模”并不与美传统基金会挂钩。小政府,积极不干预政策源至十七世纪法国政治家柯尔贝尔说的laissez-faire,自由放任方针。中国对此只能呵呵一笑,是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与此题无关。

至于自由的好处?前提是自由并不一定好。最自由不等于最佳。自由经济(free economy)与regulated economy相对,好坏同样产生自相对比较。对香港而言说几点最重要的:

物价波动大小甚或影响民生

市场经济物价原则上单纯由买卖双方控制,自由经济体基本沿此方向走。从名车豪宅到柴米油盐。1通胀难以抑制,收入难以跟上。2必需品价格同样由市场定夺,大难当前时后果可大可小。

吸引外资

干预政策少,空间大税收低,行政程序简单,审查相对容易。外面企业踊跃投资利于市场增长;不因国家国策不同而有所偏颇,促成国际金融商贸中心成型。但反面是,过分依赖外部投资,导致本地经济越趋弱。08年金融海啸,美国带着香港一度赴汤蹈火这个反效果跟自由经济并不存在必然,只是又一个风险系数。

难往明确方向发展

不能根据国际形势以强硬干预重点发展行业,经济容易趋向单一,某些行业独大局面难以扭转。香港政府多年来希望转型知识性的多元经济,发展设计科研等无果皆因条件不到,市场不大,本来就难以强行生成,而小政府之下就更不用说。

自由

原则性的本义好处。谁都不想被过分约束,放在哪个议题上都一样。自由客观结果不一定比严管好,但主观情绪则不是一个说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热点:香港回归20年 内地资本将外资逐渐挤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