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馆任务

我的知识投资


回顾

我的知识投资史很单调,基本就是书的买买买:

一、截至2010年攒了1000本书,花费2万。

二、截至2014年,把纸质书全部扔掉,换成“多看”平台的电子版,约500本书,花费2千。

三、从2015年开始喜欢上了kindle,把喜欢的书又买了一遍kindle版,加上新增的共计800本,花费3千。

四、kindle从kp到voyage到oasis,花费5千。

五、每年阅读量约30~40本。

反思

即使仅仅是看书,方式也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而在现在这个人类知识相对于个体有限的生命几乎是无限的存量且呈指数形式增长的增量的年代,我必须要用更新的形式来提升获取知识的效率了。

分析

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文字、音频、视频、线下课程,各有利弊。我是一个视觉型的人,比较喜欢通过文字获取信息,但是效率比较低,应该增加其他方式的知识获取。

观察&判断

目前我常用的知识投资方式包括:

1、kindle电子书

2、多看(手机)福昕(PC)

3、得到APP上购买的某些书籍的解读版

4、新生大学APP上的某些书籍的浓缩版

5、豆瓣上的书评

6、得到APP上购买的音频及每日的免费音频节目

7、喜马拉雅APP上的订阅音频节目

8、网易公开课上的视频(包括TED翻译版)

9、慕课上的视频教程

10、传课上的视频教程(专业技术)

11、购买的线上课程

12、购买的线下课程

为了提升效率,以后我要侧重线下课程的投资。

追踪&判断

首先,目前能提供最好的线下学习的平台无疑是在行。我把在行上的行家情况按自己需求进行了分类整理和追踪。我现在主要需要学习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车险,一个是心理学,这两个方面在行上大量的行家可供选择,我将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逐步的约行家见面。

其次,我对书籍的选择更加苛刻了:无论通过什么渠道发现了一本感兴趣的书,首先到豆瓣上去至少5篇书评,好评差评都要看;如果觉得比较对我的口味,下一步就是去得到或新生大学查找有没有解读版;看完解读版,如果发现价值很大,再把这本书列入读书计划。通过这种追踪方式,对书籍的有效性的判断更加准确,有效的节约了大量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判断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