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有何魅力,即将引来14万亿银行资金

文章摘自中国基金报、东方资管

前言

这两年,有很多牛逼的人都开始“奔私”了。比如来自金融行业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基金一姐”王茹远、投资大佬邱国鹭等等。

企业家“奔私”的代表有:打造了如家和携程网两家上市公司的沈南鹏、新东方的俞敏洪、徐小平等等。实际上,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都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

而“国民老公”王思聪、唱歌的胡海泉、拍电影的黄晓明、打篮球的姚明等明星们也都纷纷转型、设立了自己的私募机构。

未来,采用大规模发债融资提升直接融资比例的空间比较有限。发债融资虽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依然会加大中国经济的杠杆率。随着新三板市场的建立、IPO审批速度的加快,企业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必将成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的重要力量。对于中国庞大的高净值人群而言,随着改革红利、人口红利的减少、城市化速度的放缓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加快,“人无房产不富”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这两天,私募圈都被“14.3万亿银行资金要进入私募”的消息刷屏了,确实,一直以来风险偏好较低的银行资金大多都投向了债市,而如今银行委外资金却开始将目标转向私募机构了!

私募有何魅力,即将引来14万亿银行资金_第1张图片

今年前4个月,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连续突破11和12万亿元,认缴规模高达12.28万亿元,比两年前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的3.27万亿翻了近三倍,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在各类私募基金中,股权创投类私募贡献最大,股权创投类私募公司总数突破一万大关。

私募产品总数突破5万只

证监会最新公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8890家。已备案私募基金52403只,认缴规模12.28万亿元,实缴规模8.95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2.56万人。

与去年年末相比,到2017年4月底,私募基金的认缴规模增长近20%,实缴规模增长13.43%;4月份单月规模增长3800亿元,私募管理规模又轻松登上12万亿元的高峰。

根据银行口径统计,目前银行委外业务资金规模在16.69万亿左右;而据信托、基金资管等口径统计,目前通过委外渠道投向债券的规模约为2.01万亿元。

近日,多家私募人士透露,近期不少银行屡屡登门造访,意在加强与私募的合作,将庞大的资金委托其进行投资。

银行为什么看上私募?

为处理手中巨额资产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布的《中国银行(601988)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5年底,共有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达60879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同比增长56.46%。2015年全年,银行业理财市场有46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186792只,累计募集资金158.41万亿元。

对于银行来说,在理财端吸金容易,但吸收进来的资金需要寻找出口,巨量的资金找不到投向,委外便成为趋势。

私募自身的优势

私募基金的期限较长

私募封闭期限长,故运作期稳定,而对于大资金级别又容易在理财端吸金的银行理财资金来说,长期限不是问题,因而很多银行对于资金期限也开始变得久长。

一位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对接的一些银行资金期限在3年左右,同时对止损线并不十分严苛。

私募基金操作灵活

与公募基金十亿百亿的规模相比,规模较小的私募基金投资操作更为灵活,能及时跟进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快进快出,牛市可满仓获取全部收益,熊市可空仓规避系统风险,投资策略众多。

而规模较大的公募基金在股市下跌时,由于仓位较高往往转舵较难,转变投资风格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业绩表现往往大起大落。

私募更规范更安全

公募将收益放在第一位,私募更重视风险,私募的监管比信托有过之而无不及。信托有“一法三规”,私募基金有“一法六规”,特别是新规实施后私募大洗牌,行业运作更规范,信息披露更公开,私募产品也更具安全性!

私募追求绝对收益

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固定管理费较少,主要依靠提取业绩报酬生存,而超额业绩必须在每次净值创出新高后才可提取。

因此,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投资者赚到钱,私募才能赚到钱。所以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更强,需要追求绝对的正收益。

除此之外,私募基金的门槛较高,只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进行募集,因此能够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满足客户的特殊投资需求,对于银行的大额资金来说,这是很大的优势。

一直以来,风险偏好较低的银行、保险对委外资金都是谨慎谨慎再谨慎,很少与私募合作,而如今,如此追求安全感的银行都已经进入私募了,可见私募经过不断发展和成熟,已颇具优越性!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私募有何魅力,即将引来14万亿银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