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自己的人生装上作弊器?

如何给自己的人生装上作弊器?_第1张图片
作弊器.jpg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场景:

当一个自己仰慕已久的机会出现在眼前,本来很有希望去争取,但在关键时刻,却因自己技不如人而错失良机?

或是有一天你在家乡偶遇了小学同学,如今的他已然是世界500强的高管,而自己依旧在公司的基层徘徊不前。想想小时候很多方面他可能还不如你,是不是很好奇他的人生在毕业后是如何“开挂”的?

今天我就和你分享一个开挂的元能力,掌握了它,就好像给人生装上了“作弊器”。

什么是人生的作弊器?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为什么偏偏是“学习能力”?试想,如果你需要什么就能学会什么,难道不是相当于掌握了一个外挂的“作弊器”吗?

而且,如果你能不断打磨这个能力,让它越来越锋利,越来越高效,那么离开挂的人生还会远吗?

所以,这篇文章我结合自己在几个得到专栏及几本书所学到的内容,整理总结出一些针对于成年人有效的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在升级自己的大脑操作系统的同时,也帮助更多的终身学习者。

学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拆解:需求,内容,操作,以教为学,反馈与改进。鉴于篇幅,本篇先讲全两部分内容:学习需求和内容。

你学习的刚需是什么?

大多数人对于“刚需”并不陌生,说的就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需求。比如,吃饭,喝水。那么为什么要找到学习的刚需?因为刚需是帮你启动并持续行动养成习惯的必要条件。

很多时候,启动一项活动并不难。例如,新的一年开始时,我相信你也会去健身房玩两把。刚开始,你的确是经常想着去健身,想让身材更美,最好还能练出腹肌或马甲线。想到这点就觉得很兴奋吧。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你又被现实无情地打击。工作忙起来,你很难找到时间去锻炼,于是,缺课在所难免。健身这件事也不再那么有趣,你原本信誓旦旦达到目标的决心也开始衰退。

到最后,干脆完全停了下来,再也懒的去健身房了。这也就是为什么1月的健身房人满为患,而7月只剩下一半人的原因。这种现象叫做“新年决心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在你的内心,“健身”这件事只是你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一个锦上添花的想法,还未升级为真正的刚需。如果不是刚需,当我们面临更重要的事或是来自各方的诱惑时,或是短时间内没有收到正面的反馈时,就很难坚持下去,最终半途而废。

所以,对于成年人,先找到自己学习的刚需,这个刚需可能是你面临升职的挑战,要在最短时间内让自己“名副其实”;抑或是你得在下班后开启第二职业补贴生活。

想清楚并把它们并记录在纸上,在自己懈怠时看看,是保持动机的一个重要方法。毕竟,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之一是权衡利弊,当学习真正的成为了你的刚需,别人想让你停下来都难,因为停下来很难受的需求才是刚需。

如何给自己的人生装上作弊器?_第2张图片
刚需.jpg

什么才是最值得学习的内容?

说完动机,我们来看看究竟要学些什么?有的朋友肯定会说,学什么还用你说嘛,当然是学知识了。可是,什么才叫做知识呢?

说到这,我想起来一个笑话:二战时将军视察前线,看到一个新兵特别紧张,于是给了他一块口香糖。
将军:“好些了吗?士兵。”
士兵:“好多了,长官。不过这口香糖为什么没味道?”
将军:“因为我嚼过了。”

其实,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社会,身边有很多被嚼过的口香糖信息。在你的朋友圈,微博,各类社群里转发的内容信息,还有你书架上朋友推荐的书籍等。各中二三四手信息不计其数。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很多人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焦虑。而这些口香糖信息,确实可以让你暂时镇定,又怕你觉得无味,在里面添加了很多“香精色素”或是“麻辣调料”,如GIF动图和美女图片等。但是,这类长时间摄取这类含有过量添加剂的信息,会让我们本身慢慢失去品尝真正优质信息的味道。因为,你没法去辨识或寻找信息源头的能力了。

古典老师曾说:真正的学习,恰恰是要去了解信息的发源地,即信息被创造出来的地方。因为这里的信息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而当信息顺流而下,离源头越远,支流越多,混入的杂质也就更多。最后,一份上好的信息,恐怕被勾兑成了鸡汤。

如何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呢?

如何给自己的人生装上作弊器?_第3张图片
信息.jpg

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1973年与威廉·蔡斯(William Chase)合作发表了一篇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论文。文中首次提到了专业技能习得的“十年定律”,他发现象棋大师的时长记忆中有5-10万个棋局组块,他推测这需要花费十年的时间。

1976年的埃里克森基于西蒙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象棋大师的研究,并且于1993年,与 另外两位同事基于大量的研究,发表一篇论文 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中文名称《刻意练习在获得专业表现中的作用》)。这篇论文即为一手信息。

2016年,埃里克森发现自己的理念被误读,于是出了本书《刻意练习》。书中强调说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门槛保证一个人成为大师。这本书基于论文的研究,忠实地转述了论文的中心理念,并加入了大量研究,算是二手信息。

而有个叫格拉德威尔的人读了埃里克森93年的论文,没有提取“刻意练习”这个概念,只是抓取出来一个“一万小时定律”,写成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异类》,一时风靡全球。在书中,他充满情绪地表达: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取得卓越的成就,并非是天生高热一等,而是经过持续的努力。只要你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得卓越。而这种为了传播而简化或者将观点极端化的陈述,就是三手信息。

另外,现在还有一些公众号出于各种目的,对于个人经验的总结,充满个人情绪的表达,这些都是四手信息。

并不是说三手四手信息不好,它们有着易于理解,传播力强的特点。但是,如果你是一位真正有追求的学习者,在接触到三四手信息时,应该思考去了解下信息的源头以及它的适用范围。这样可以更理性地对待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把信息利用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不是一条规律一概而论地用在所有场景。

找到信息的源头,避免被极端的观点及所谓的“人生导师”所误导。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只有尽量地靠近源头,找到它真正的位置,才能更好地理解信息,从而把它进化为改变行动的知识。而只有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或者认知的信息才是知识,否则它只是信息。

临界知识与跨境学习

除了学习更加靠近源头的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少数但是影响广泛的规律,并以此建立认知,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形成自己的跨界竞争优势。而这些能够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基本规律,被称为临界知识。

著名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他会跨界学习各类有着严密论证学科的底层逻辑知识,如数学,物理学等。然后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只要是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无论来自于哪个学科,他都会将他们整合,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这种跨界学习,把有效知识一起拿来使用的方法,让查理·芒格高效地分析并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成为投资界的高手,也成了巴菲特的重要合伙人。

总结下学习的动机和内容,我们要找到学习的刚需,学习时要尽量靠近信息的源头,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临界知识,跨界学习和整合信息并真正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改变我们的行动和生活。

这是学习的准备阶段,也是学习的底层逻辑。下一篇,我们继续聊聊如何实操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希望每一位终身学习者都可以先做好动机和内容的修炼,找到信息的源头,将信息真正转化为能改变行动的知识。

正如那句话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考来源:
《超级个体》----古典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
《刻意练习》---安德斯 艾利克森
《好好学习》---成甲
《穷查理宝典》---查理 芒格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给自己的人生装上作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