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启蒙】培养孩子的综合语言能力-24-W3

培养综合语言能力到底说了什么?

简而归纳为5个方面。

1.培养从韵律开始,正式学习phonics之前,韵律的重要性

-儿歌

-童谣

-英语自身的发音结构:连读,弱读,省略

-英语的重音和节奏:并不单指单词本身,还有句子

-英语的语调变化:是根据意群,而非单词本身

-意群要慢读,意群中的核心词要重读。其他弱读一带而过

-熟悉韵律,即可熟悉如何发音,如何改变读法

-有韵律的儿歌,童谣简单,重复性高,启蒙容易

2.阅读中的韵律节奏训练

-开始时间:小学一年级(加拿大)

-阅读有韵律节奏的短文

-文章内容切合生活内容

-加入动作,儿歌,富有感情

-不要太重视单词的词义

-启蒙重点:辨音听读、韵律节奏

3.不要忽视有感情的流利阅读

-流利性训练:量,读(听别人读,自己读,读给别人听)

-这一阶段没有阅读理解的要求

-国外方法:daily Five

-达到目的:不仅见词能读,而且见词就能反应出正句话的情绪感觉,字面含义背后隐藏的东西就能感受出来

-流利阅读是整体的把握,不是看单个单词

-流利阅读需要训练,顺带获得的东西是演讲、发言的能力

-生词查不查?查:实在猜不出,最后查。

4.阅读理解能力

-年龄:2年级(加拿大)

-方法:connection

-在阅读时主动联想

-理解力:情景对应

-训练:️情景对应联想

            ️阅读之前提问

          ️ 正式开始学习理解之前,亲子阅读时,和孩子一起读,看图片,提问题。

5.演讲口才从学前班开始培训

-孩子在正式开始学习英语并且有了一定的积累后

-国外培养方式:展示自己的游戏:“分享袋子“游戏(把想分享的东西放进袋子里,然后提供三条线索,让小朋友猜);分享经历(旅游,趣事,节日等等)

-配合学校各种培养语言表述能力的课程


深入理解

韵律节奏

我认为在语言表述当中,有些人读书读诗,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会感觉到舒服,富有感情。这和他们在读的时候,把握住了整篇的文章节奏以及韵律有关系。显然,在过往的英语学习中,被坑了的我们这一代,过多的把精力放在了单词语法结构上,即使有人真的学得不错,可是读出来的始终觉得少了点味道,这个“味道”便是韵律节奏。这一段时间,听了很多原版的音频和看了很多动画,也听了很多热心父母录的绘本音频,比较之下,是不是英语非母语的人群所读的英文,完完全全都能听得出来。韵律节奏的积累,是以后口语输出的基础。同样的韵律节奏的训练积累并不仅仅是听歌童谣,还有一些韵律短文是可以利用的,国外的一套资源“鹅妈妈童谣”便是这一方面的了。

阅读流利性

我认为阅读流利性并不是指阅读后能马上理解那种流利性,而只是单纯的指能够流利的阅读英文单词,把它读出来的流利性,如果一篇文章每一个字都会读,那么阅读的兴趣是可以保持下去的。阅读文章或者书籍,最重要的是一种连贯性的感觉,如果老是碰到不会读的单词,读一句话,两三个卡壳的,如何能保持住阅读的兴趣,这大概也是孩子学会认字之后,才开始主动阅读文字的原因。

只有顺利的阅读完毕之后,才能把握住全文的意思,即使个把单词不明白,那也不会影响理解,所以也说流利阅读是理解的前提。并且阅读完毕之后,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情感也会悄然而出。

用情景对应理解

人与人的交流之中,语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如何让孩子理解一种语言所没表达的意思呢?其实可以借助孩子牙牙学语的情况,当我们给孩子解释大小的时候,恐怕不会是干巴巴的语言描述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吧?我们会拿一个大的球,或者苹果,香蕉之类的玩意,看着孩子说大,拿个小的说小。如此反复,孩子终于理解大小。利用情景对应,不止仅仅是帮助理解,还能加深印象。人的左右脑功能分别是语言和图像(景象),当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记忆会是最深刻的,这里可以代入视觉笔记,就不难理解了。


为什么说这样可以培养综合语言能力(是什么在起作用?)

首先我们得对综合语言能力下一个定义。

综合语言能力即指在用语言表达、展示自己的时候能够情绪稳定,表达的逻辑思维清晰,并且能够用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进行清楚的表达。

这样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培养过程中的都有些什么?

引入兴趣

简单的儿歌童谣,具有极强的韵律节奏感,高度重复。想一想,一首流行歌里面,你最先会唱的是不是重复率最高最简单的那一句?神曲何以为神曲?简单,重复高,节奏感强烈,来唱一下“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如此反复,这样一首歌这一段歌词,我的孩子听了几遍也给我唱出来了,虽然是不成调的,但是他记住了,并且很喜欢,每天都要唱几遍。就这样简单粗暴的引发了孩子的兴趣。

并且在孩子只能够接受简单信息的阶段,一直反复的这么积累,最后还是会有东西沉淀在脑子里面的。


保持兴趣

既然引发了兴趣就要保持,语音输入阶段的保持或者说整个阶段的保持原则都是提供“立体的资源”,

何为立体?就是具有不同的维度,给孩子看绘本的妈妈,几乎都会有东西延伸出来,或者是画画或者是剪纸、娃娃、小剧场、扮演游戏。这就是不同维度的利用。语音输入阶段,不能光听啊,来玩点游戏吧,认识身体的歌“脑袋肩膀脚趾膝盖脚趾,脑袋肩膀脚趾膝盖脚趾,眼睛耳朵嘴巴和鼻子”,这首歌有英文版的,孩子玩得很开心,一听这个歌儿就乐呵。

除了提供不同维度的资源之外,当孩子跨入了认字和自主阅读时期,父母们便可以开始正式引入phonics的学习了。phonics为孩子能够流利的阅读提供了一个基础。阅读一篇文章,若满篇都是不会读的词,可能不需要“久之”,卡壳多了之后,读完一篇的兴趣也没有了。让孩子简单的读出来,仅仅是“读”,不做多的要求,也是单纯的保持兴趣。

再者,一些有音频的书,比如绘本(自然是原汁原味的),音频中也是富有感情的,慢慢的听得多了,以孩子的认知能力,他会通过言语间的感情来理解:“啊,这个语调语气,是不是发生了什么高兴的(难过的、愤怒的)事情?”。这一点可以从孩子本身就会察言观色理解起来,为什么妈妈生气了妈妈高兴了,他都能感知到?是因为你的声音,当然也包括了面部表情,从这些方面感知妈妈的情感。于是我们发现,随着孩子渐长,他们表达高兴愤怒的时候,语气感情也是很丰富的。难道不是因为听得多了的原因吗?

最后,热爱阅读是需要一个前提,就是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了,或者父母本身就是喜爱阅读的人,那么自我阅读这一个阶段来到,孩子接受度会比较高。而从小就很少接触阅读的孩子,父母则需要先把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过于着急。


深入

一些浅层次的东西,到了某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显得枯燥乏味了。简而言之,孩子已经到了需要进一步的阶段,如果还是继续提供浅层次的东西,那么久之兴趣也就会被磨灭,这也是我认为一些资源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突然不要了。类比阅读绘本,孩子不到一岁时,比较喜欢颜色大块有没有什么故事情节的绘本,当孩子到了两岁半之后,他对世界开始慢慢认知了,如果还是单一乏味的提供之前的绘本,久而久之,孩子的阅读兴趣就没有了。所以观察孩子已经开始理解故事了之后,便开始引入故事情节类的绘本,当然一些没有故事情节的绘本还是继续,这个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领略各种不同的东西。

在有了富有感情的阅读之后,孩子会迫切的想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联系我们大人的自我学习中,一些不能理解的晦涩概念,经过一些场景的联想带入,便能很快理解了。读书时,有些老师会让你联想场景带入,很快就理解了,并且也会有兴趣往下学习。而有些老师则是干巴巴的讲,然后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抽象的事情(说的啥玩意?)。

记得高中物理课上,有同学感兴趣问了一句电波是怎么传输工作的?物理老师干巴巴的解释是因为这个方式,那个方式,然后balabala.....说完了之后看着下面一群楞逼的学生,叹口气说:对你们来说太难了。现在回想起来,因为老师所说的东西,我们没见过,很抽象,难以想象,若是以一种我们见过的,或者是一个场景模拟一下,学生们未必不能懂得。

同样的,让孩子理解一个他不知道的,没听过的东西,怎么办?联系代入场景啊!特别是能和生活中结合的,孩子经历过的,马上就能理解了。还是用绘本举例子,情绪绘本中,如何和孩子讲情绪?仅仅读文字吗?恐怕孩子难以理解,但和孩子经历过的联系起来,比如生气:威比猪很生气,你在被小朋友拿走玩具的时候,也像威比猪一样生气,嘴巴嘟嘟的,眉毛皱皱的。这一下孩子理解了,哦!这种感情叫做生气!像图片上威比猪那样。

而场景对应的更上一层是在阅读之前提问题。拿到一本书,翻翻封面翻翻封底,说一说书的名字,提几个问题:书上的小动物们看起来....,这个名字叫xxx,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啊?也许孩子会告诉你他自己的猜想,也许会急切的要阅读。对于年幼一些的孩子,就不需要让他回答了,因为他也表达不出来,不如就让问题在他的脑袋里生根,带着问题去给他读吧。

阅读之前提问,我认为是比情景对应来理解文字更深一层的,因为它同时还在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辨别能力。


输出练习

最后的训练便是输出,学习了累计了知识,便要用到实处,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不然你看我画的思维导图,也不算太多,可确确实实用在了实处,变成了自己的。孩子的综合语言能力也是如此,在一次又一次的输出锻炼中,他能够在与人交流中,不管是1V1,还是1vN,都能管理好情绪,不显得紧张,并且会用象形得一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进行表达。

在练习中,同样是从最简单的开始,分享自己的经历啊,玩一个如书上所说的猜“布袋”游戏(布袋里装一样东西,孩子给出三条线索,让其他的小孩猜),这样的模式既是学习又是游戏,而孩子是天生就爱玩游戏的

这一步步一环环,紧紧相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深入—输出,都在每一个语言能力的培养都得以在环节重现。


用在实处

这回获取的信息我也得用在实处。

没有系统的方式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做的事情极其简单,在资源的挑选原则上我是根据孩子兴趣这单一维度来进行的。可想而知,兴趣是有了,却也被长长的英文句子磨灭了,我没有适应孩子的成长方式,没有采取读图的方式,以至于,孩子现在很反感英文绘本,一拿出来就要放回去。

在音乐播放上也是随意的很,随便挑几首放在播放器里,成天的放,而我明显也看得出孩子对语速太快的歌曲非常反感。动画片倒是接受度高。

在立体维度上缺少游戏,孩子确实是很喜欢玩游戏的。

因孩子还小,三岁,正处于语音积累阶段,所以目前来说对于积累阶段的输入比较有想法。

改良的输入计划

资源选择

原则:结合不同维度:兴趣,能力,孩子自身发展水平

输入方式

-保持原汁原味的英文儿歌,动画

-英文绘本重新建立兴趣,根据读图(母语)-结合情景-适当英文引入这一个步骤

-增加原汁原味的英文童谣

-增加游戏、手工等这个维度的方式延伸

时间频率

-每天

-20分钟

-每天不同样,一周为一个循环。

目标:保持兴趣,坚持输入

警惕:计划不是万能的,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




2017,跟圈妈一起逼自己一把!


两张导图


【英语启蒙】培养孩子的综合语言能力-24-W3_第1张图片
心得结构


【英语启蒙】培养孩子的综合语言能力-24-W3_第2张图片
读书导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语启蒙】培养孩子的综合语言能力-24-W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