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九鲤湖

《铜山志·铜山所志旧序》载,铜山古城建成后,“镇海卫调漳军戍之,军家于漳,多不在伍。故二十六年(笔者注:指明洪武二十六年,其他大部分志书都记载为二十七年)周公又至,去漳军,而以兴化军易然。是以铜之祖皆以兴化府人也”。1994年版《东山县志·大事记》载,“洪武二十七年(1394),调兴化莆禧所官兵取代漳浦籍(笔者注:疑误,应为漳籍或漳属)官兵戍守铜山守御千户所,部分军人携带家眷来铜山安家,还将莆田九鲤湖仙偶像带到九仙山奉祀。”我们东山九仙山正是因为九鲤湖仙神像入祀才得名的。


探访九鲤湖_第1张图片

因为这段历史与铜山的历史沿革有着密切关联,更有“铜之祖皆以兴化府人也”的记载,我们对九鲤湖向往已久。日前,文促会组织了几位文史人士,前往九鲤湖探访。

九鲤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区,位于仙游县钟山镇境内,自古以来就和武夷山、将乐玉华洞并称为福建省著名风景名胜“三绝”。相传汉武帝时,安徽庐江有一何姓太守为淮南王刘安部下,何氏的九个儿子因反对其参与淮南王谋反,南逃至此隐居,他们炼丹济世,普度众生,丹成跨鲤升天成仙,九鲤湖因之得名。因九兄弟成仙比八仙早了一千多年,古人在湖边巨石上还留有“第一蓬莱”的题刻。

据资料介绍,九鲤湖飞瀑按每次落差分为九祭,名曰:雷轰祭、瀑布祭、珠帘祭、玉柱祭、石门祭、五星祭、飞凤祭、棋盘祭、将军祭。尤为壮观的是瀑布、珠帘、玉柱三祭。

在山间林野有着无数奇岩怪石,诸如蓬莱石、瀛州石、羽化石、玄珠石、龙擦石、枕流石、天然坐等。这些奇石留下不少历代名人的题刻。


探访九鲤湖_第2张图片

瀑布祭高达百米,气势磅礴,珠帘祭从刀削斧劈般的千仞巨石上齐刷刷地滑下,形成万斛水珠,宛若垂帘,颇为壮观;珠帘祭之东侧,水从盘龙山顶贴着石壁滑下,形成两股晶莹的细流,妙似玉琢的双柱,这就是玉柱祭。珠帘、玉柱同注一泓深潭,它虽小于九鲤湖,却是九祭最佳处,徐霞客盛赞“峻壁环锁,瀑流交映,集奇撮胜,唯此为最”。

我们兴之所至,一路趋步前往。不巧此行遇到枯水期,未能领略如此奇景。然而观赏曲水流觞、哗哗小瀑、涓涓细水、清澈溪流、兀秃奇石,蜿蜒山路,青翠古树,也多少可以想象汛水期的壮观,且心旷神怡了。

九鲤湖畔有唐代“九仙祠”等遗址,湖滨古树浓阴,宫观道院依山而建,九仙观、水晶宫、玉皇楼、迎仙会馆皆金碧辉煌。

九鲤湖是道教重地。据说是我国汉族居住区祈梦文化的发源地,何氏九仙是民间流传历史最长、影响最广的司梦神灵,是历史上唯一被公认为全国性崇拜的梦神,其祈梦形式自唐宋一直沿用至今,堪称为研究我国祈梦文化的“活化石”。历代达官显贵、骚人墨客来此朝圣、祈梦之风盛行,六朝太府卿郑露、宋端明殿学士蔡襄、明礼部尚书陈经邦、状元罗伦、江南才子唐伯虎、地理学家徐霞客、清代名宦李光地及近代一些政要都来过这里游览、祈梦。

明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清著名学者纪晓岚、梁章钜等人对九鲤湖的梦文化都作过生动的记述。

九仙信徒遍及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民间至今仍保留着来九鲤湖朝圣、祈梦的习俗,这在全国风景名胜区中是绝无仅有的。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许多多以梦文化为题材的优美词章和梦验故事,给九鲤湖风景区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我们凡夫俗子有幸到此一游,也算造化。尤其感受到山川的壮美,接受信仰文化的熏陶,似乎心灵顿时得到净化,可谓不虚此行。我们一行十几人也就乘兴一一入庙祈梦,大如寄托祖国强盛、家乡发达,小如家庭平安、生意兴隆、子女学业长进……祈过梦,都心满意足,兴致愈浓了。


探访九鲤湖_第3张图片

于是,我陷入了沉思。心想兴化府的官兵调到铜山戍守时,不仅带来了山名的确立、海疆的固守、姓氏的繁衍、文化的播传,同时也把宗教信仰传承了过来。我们从铜山的诸多文化现象,可以寻求到九鲤湖的影子。铜陵九仙山供奉九鲤湖仙历600多年,深刻地印证了这一文化播延、文化认同现象。铜山保留至今的许多文化内涵恰恰与九鲤湖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密切关系。诸如九仙山的九仙石室、天地会活动场所、朝圣习俗、儒释道三教信仰、姓氏溯源、石刻遗存……来此的前一天,我们在湄洲岛与接待我们的当地导游员小周交谈,讲到莆仙话与东山方言的差异,都认为两地很多语言元素、用词习惯都是一样的,只是声调变异或拼音相近的差别。比如,这里称呼人名都不称全称,只取末字直呼“阿川”、“阿斌”、“阿文”、“阿山”;亲属称谓也叫“阿爸”、“阿兄”等等,与东山习惯完全相同。小周说,你们是东山人,只要在莆仙地区生活两个月就完全可以说流利的莆仙话了,信哉。

九鲤湖的美景令人神往,九鲤湖和铜山文化的渊源与认同值得进一步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访九鲤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