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着》

《活着》是一部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的书。

前几天,一位同事家里塌了天。历尽艰辛才与有家暴倾向的老公离了婚,正当她充满希望准备开始新的生活时,她相依为命的女儿,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一女孩,因不堪忍受父亲的骚扰,愤而从学校六楼跳下,花季的生命瞬间凋零。同事经此打击,一蹶不振,终日以泪洗面,无法从悲痛,自责和仇恨中走出。

作为同事和朋友,我理解和体会她无法言说的痛苦,但此时语言是苍白无力的,这血淋淋的伤口只能依靠时间来慢慢愈合。我把余华的小说《活着》推荐给了她。我相信这本书中蕴含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会给她以直面惨痛的勇气,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作品通过第一人称的写法,用主人公福贵的口吻,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剥开自己苦难而残酷的一生,让你忍不住为命运的辛辣无情而流泪。

福贵是作为一个浪荡子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年轻时候浪荡不羁,吃喝嫖赌,败光了家产,让一家人居无定所。父亲突然离世,妻子被迫离家,家庭的巨大变故使福贵丢弃了少爷的身份和虚荣,开始脚踏实地地和家人一起努力生活。就在妻子生了儿子友庆回到身边,家人得以团聚的短暂幸福之后,福贵在为母亲抓药途中被抓了壮丁,在枪林弹雨中死里逃生回到家里,却发现母亲已经去世,女儿成了哑巴。

福贵已经为曾经的浪荡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他也因此更深的体会到亲人的重要,脚踏实地的可贵。可你以为这样的痛苦和苦难就够了吗?不,这还远远不够!冷面无情的作家残忍地撕开了他刚刚结痂的伤口,毫不留情地将更大的打击降临在这个苦难的主人公身上。

全家人的希望,善良懂事上进的儿子友庆在为县长夫人输血时被抽血过多死去。想到友庆再不会说话,再不会拿着鞋子跑去放羊、上学,福贵心里是一阵阵酸疼,疼到他都哭不出来。

之后接连的是苦命的女儿难产而死,久病的妻子灯枯油尽,含辛茹苦抚养孙子的女婿被水泥板夹死,相依为命的七岁小孙子在饥饿的年代不幸夭折。

至此,所有的亲人都相继离去,只有一头同样经历沧桑的老牛福贵陪伴着他坚强平静地活着。

福贵的命运是那个动荡的年代给人们带来影响和不幸的缩影。尽管我们痛惜他一生命运的多舛,但在福贵看来,这都是这一辈子必须承受的命运。在他身上,最可贵的一点是能够坦然接受命运,再大的打击也不能磨灭他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冀。他说不出什么对人生的感悟,而是以他最原始最朴实的情感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从他平静的诉说中,能感受到他对于现实的残酷并不只有悲伤怨恨,在他眼里‘’也会流出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凉,还是欣慰‘’。他的记忆里更多的是幸福和美好的往事。

他有一个最贤惠最善良的妻子,不管遭受到何种境遇都不离不弃;他有一个最善良的儿子,爱护家人,尽管在冰天雪地里光着脚奔跑着去上学,也仍然保持着内心的温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有着最憨厚老实的女婿和聪明可爱的外孙,还有他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陪伴他到终老……这一点点,一幕幕让他坦然接受了在他身边如影随形的死亡,更加努力地活着。

逝者如斯夫。对于福贵来说,故去的亲人并没有离去,他们永远跟他在同一个精神世界,死亡只是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活着的方式。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很火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用温情梦幻的场景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亡灵世界的故事,与传统对待死亡严肃和沉重的态度不同,影片用美好的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积极乐观快乐的亡灵世界,那里也同样有秩序,有善恶,有梦想,有成长。

《寻梦环游记》和《活着》从表现风格上相差甚远,一个是欢乐的故事,一个是痛苦的一生,一个结局是幸福团圆,一个结局是生离死别。但是二者有着殊路同归的寓意,那就是:

逝去的亲人在我们心中并没有死去,只要还有人怀念记得他们,就可以永远在生者心中活着。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也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个残酷的现实,我们与其躲闪回避它,不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

谁的一生会一帆风顺,永远充满阳光呢?幸福和不幸总是如影随形。经常跟我一起打乒乓球的陈大姐,五十出头,爽朗热情,刚刚办了退休手续,准备开始精彩的退休生活。没想到就在跟我们一起打球时突发脑溢血,抛下八十多岁年迈的父母和两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撒手人寰。另一位朋友跟老公是冲破重重阻力才走到一起的,老公事业有成,孩子聪明懂事,让人艳羡不已。谁料某一天老公突然自缢身亡,只留下一封遗书。原来是抑郁症的折磨让他决绝地选择了离去。

现实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残酷与无情,而活着,纵然要接受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就是生命中蕴含的力量吧!

《活着》让我们从泪水中看到微笑,从苦难中感受希望,从死亡中领悟活着的意义。它正是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

人,是为活着本身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