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前后(一)反思两节试教课的“虎”头“舍”尾

      接到导师傅老师布置的开课任务,我心中是忐忑的。翻出宁波李凌云老师的课件,觉得他设计的挺好,抱着“是精华怎可弃之不用”的想法,我做了简单修改。周一找了八(5)班试教。没有印学案,也没有做几何画板,也没有做课前检测,直接拷了课件就开始上课了。只是为了感受一下这个精彩设计的优质课的流程。一节课下来,各环节完成还是顺利的。学生的基本功还是比较扎实的,例题拓展的难点在平时也有接触。能有学生解出来,进行准确表述。在教室上课,并没有进录播教室,一些互动环节并没有进行。课堂进行到应用二的时候,下课铃声响起来了……第一次试教以“应用二的解答和小结部分”草草收尾结束。


图片发自App


公开课前后(一)反思两节试教课的“虎”头“舍”尾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周四,我在学校录播教室(全新的,刚做好)完成了“首秀”——第一场44分钟的录播:主角是八(4)班的学生和我。进入教室,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整齐有序入座。刚开始,学生有点好奇,还有点紧张。我和学生笑着说,最新的教室,最新的我们——期待着大家有最优秀的表现。学生笑了,我们的课堂也就开始了。

        这节课,我最初的设计分“基础巩固、变式拓展、实际应用”三个环节进行。   

        基础巩固。这一环节有三道习题,让学生说根据习题运用了哪个性质时,我的预设是看一题,学生分析一题的性质。但我忽略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很长,一般的学生是无法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的。再加上学生新课上完,已经过了一段时间,在课前没有回顾复习的情况下,忘记的只会更多。果然,抽到的学生(小组长)无法直接把性质表述清楚,而我“一厢情愿”的继续在引导,设计的环节一在继续走,时间在“泛滥”着流逝。虽然预设的最终走完,但代价也大。仅这一环节就用了23分钟(40分钟一节课),这也直接导致了整节课节奏不够紧凑,直接拖堂4分钟,第三应用部分“赶点刹车”草草结束。

      变式拓展。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设计时,我本着“层层递进,一题多变”的原则,让学生在变式训练、疑难辨析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观察录播视频,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就学情而言,题目的第二问,就已经把他们难住了( 这时候应该调整策略,可以提示一部分,或者先用“几何画板”演示一下 ,引导示范 )。后续的习题练习未达到预期的“难点突破”的效果。

      实际应用。这部分,学生在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等环节的展示还是挺不错的。整节课看下来,时间来不及,“虎头蛇尾”是硬伤 ……

      反思:

1. 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达成的。课堂掌控的高手能很好的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这是平时“日积月累”的修炼达成的。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遇到借班上课,对学情需进行一个预判。

2.学为中心“启发性”思维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的好,能很好的协助教学。教师课堂上“巧妙的设问”能协助知识的落实。启发性问题,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反思性问题,可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归纳辨析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得到培养,而题目渗透的“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让学生真正地达到“活学活用”。

3.复习课怎么上。复习课要不要“课堂模式”,同组老师建议把新课的“先学后教”在复习课中改为“先考后教”,通过“基础检测”找出问题,让问题成为“复习重点”。复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查漏补缺”。学有重点不是“重头再来”的学,而是“哪里不会学哪里”。关于复习课的“温故知新”。“新”出方法、规律。“新”出策略、技巧。

4.怎样重新备课。学情分析:不等式性质的理解不透;解题过程中数学思想渗透的意识不强;问题融知识较多时,“瘦身”能力不够;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弱等问题。经过反思梳理,教学设计作如下调整:

      (1)复习检测,摆查问题(通过学生的基础检测,复习三个性质,针对“乘除负改变”、数字漏乘、去括号注意变号进行强调)。增加学生编一道X小于2的不等式:学生的编题,看似简单的问题,最大的价值在哪里?①已学知识的唤醒,经历选择符合题意的知识审核。②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成为教学的最好资源。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竞争的意识。

      (2)反馈检测,变式拓展。明确错因,分析错题(通过拓展练习,错因分析,变式训练)例1 从最基本的解不等式组开始,进行变式:形式变,实质不变。知识融合,例2 应用:几何与不等式、函数与不等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例3:实际应用,旨在引领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与例2形成一种对比,发现“形”比“数”更直观。课堂上形成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

      (3)回顾目标,课堂小结。

      目标设计:体现复习特点。复习检测:找出复习的要点。知识梳理:构建学习的体系。拓展训练:强化考点、重点。方法总结:注重迁移和拓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开课前后(一)反思两节试教课的“虎”头“舍”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