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蘇集》3月17日誦讀內容

麻黃湯證下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合半湯。

[[太陽病,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七八日不解,惡寒發熱如瘧,是將轉係少陽矣,太陽以陽為主,熱多寒少,是主勝而客負,此為將解之症,若其人不嘔,是胃無寒邪,圊便,是胃無熱邪,脈微緩,是脈有胃氣,一日二三度發,是邪無可容之地,斯正勝而邪卻,可勿藥也,若其人熱多寒少,脈甚微而無和緩之意,是弱多胃少曰脾病,此至陰虛矣,但惡寒而不惡熱,是二陽虛矣,陰陽俱虛,當調其陰陽,陰陽和而病自愈不可更用汗吐下法也,若其人熱多寒少,而面色緣緣正赤者,是陽氣怫鬱在表而不得越,當汗不汗,其身必癢,汗出不徹,未欲解也,可小發汗,故將桂枝麻黃湯,各取三分之一,合為半服而與之,所以然者,以八九日來,正氣已虛,邪猶未解,不可更汗,又不可不汗,故立此和解法耳,舊本俱作各半,今從宋本校正。

麻黃桂枝合半湯

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併為六合,頓服。後人算其分兩,合作一方,大失仲景製方之意。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此條與上條中節同義。

[[本論無越婢症,亦無越婢湯方,金匱要略有越婢湯方,世本取合者即是也,仲景言不可發汗,則不用麻黃可知,言無陽,則不用石膏可知,若非方有不同,必抄錄者誤耳,寧缺其方,勿留之以滋惑也。

右論麻黃桂枝合半湯脈症。

麻黃湯變症汗後虛症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欬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汗出多則心液虛,故叉手外衛,此望而知之,心寄竅於耳,心虛故耳聾,此問而知之。

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上條因發汗而心血虛,此因發汗而胃氣虛也,與服桂枝湯而吐者不同,此因症論脈,不是拘脈談症,未汗浮數,是衛氣實,汗後浮數,是胃氣虛,故切居四診之末,當因症而消息其虛實也。

病人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蚘。

[[有寒是未病時原有寒也,內寒則不能化物,飲食停滯而成蚘,以內寒之人,復感外邪,當溫中以逐寒,若復發其汗,汗生於穀,穀氣外散,胃脘陽虛,無穀氣以養其蚘,故蚘動而上從口出也,蚘多不止者死,吐蚘不能食者亦死。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

[[此條不是妄汗,以其人本虛故也,上條汗後見不足症,此條汗後反見有餘症,邪氣盛則實故,用厚朴薑夏散邪以除腹滿,正氣虛,故用人參甘草補中而益元氣。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不止。

[[陽重之人,大發其汗,有升無降,故水藥拒膈而不得入也,若認為中風之乾嘔,傷寒之嘔逆,而更汗之,則吐不止,胃氣大傷矣,此熱在胃口,須用梔子湯,瓜蒂散,因其勢而吐之,亦通因通用法也,五苓散亦下劑,不可認為水逆而妄用之。

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與禹餘糧丸。

[[汗家,平素多汗人也,心液大脫,故恍忽心亂,甚於心下悸矣,心虛於上,則腎衰於下,故陰疼,餘糧土之精氣所融結,用以固脫而鎮怯,故為丸以治之。


《來蘇集》3月17日誦讀內容_第1张图片

麻黄汤证下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合半汤。

[[太阳病,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七八日不解,恶寒发热如疟,是将转系少阳矣,太阳以阳为主,热多寒少,是主胜而客负,此为将解之症,若其人不呕,是胃无寒邪,圊便,是胃无热邪,脉微缓,是脉有胃气,一日二三度发,是邪无可容之地,斯正胜而邪却,可勿药也,若其人热多寒少,脉甚微而无和缓之意,是弱多胃少曰脾病,此至阴虚矣,但恶寒而不恶热,是二阳虚矣,阴阳俱虚,当调其阴阳,阴阳和而病自愈不可更用汗吐下法也,若其人热多寒少,而面色缘缘正赤者,是阳气怫郁在表而不得越,当汗不汗,其身必痒,汗出不彻,未欲解也,可小发汗,故将桂枝麻黄汤,各取三分之一,合为半服而与之,所以然者,以八九日来,正气已虚,邪犹未解,不可更汗,又不可不汗,故立此和解法耳,旧本俱作各半,今从宋本校正。

麻黄桂枝合半汤

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后人算其分两,合作一方,大失仲景制方之意。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此条与上条中节同义。

[[本论无越婢症,亦无越婢汤方,金匮要略有越婢汤方,世本取合者即是也,仲景言不可发汗,则不用麻黄可知,言无阳,则不用石膏可知,若非方有不同,必抄录者误耳,宁缺其方,勿留之以滋惑也。

右论麻黄桂枝合半汤脉症。

麻黄汤变症汗后虚症

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欬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汗出多则心液虚,故叉手外卫,此望而知之,心寄窍于耳,心虚故耳聋,此问而知之。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上条因发汗而心血虚,此因发汗而胃气虚也,与服桂枝汤而吐者不同,此因症论脉,不是拘脉谈症,未汗浮数,是卫气实,汗后浮数,是胃气虚,故切居四诊之末,当因症而消息其虚实也。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

[[有寒是未病时原有寒也,内寒则不能化物,饮食停滞而成蚘,以内寒之人,复感外邪,当温中以逐寒,若复发其汗,汗生于谷,谷气外散,胃脘阳虚,无谷气以养其蚘,故蚘动而上从口出也,蚘多不止者死,吐蚘不能食者亦死。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此条不是妄汗,以其人本虚故也,上条汗后见不足症,此条汗后反见有余症,邪气盛则实故,用厚朴姜夏散邪以除腹满,正气虚,故用人参甘草补中而益元气。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不止。

[[阳重之人,大发其汗,有升无降,故水药拒膈而不得入也,若认为中风之干呕,伤寒之呕逆,而更汗之,则吐不止,胃气大伤矣,此热在胃口,须用栀子汤,瓜蒂散,因其势而吐之,亦通因通用法也,五苓散亦下剂,不可认为水逆而妄用之。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汗家,平素多汗人也,心液大脱,故恍忽心乱,甚于心下悸矣,心虚于上,则肾衰于下,故阴疼,余粮土之精气所融结,用以固脱而镇怯,故为丸以治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來蘇集》3月17日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