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余的幸福

前几天我开始打一个游戏,游戏的原理很简单,大致就是你在土地上种一些植物,在海里捞一些海产品,然后在作坊里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游戏系统会随时给你派一些订单,你去一一完成它们,获得金币以及钻石等其他东西。

在做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这个游戏的奥秘所在,并不在于做了什么东西或者收到了什么订单。关键在于,你的仓库是不是有一部分始终是空着的。因为仓库库存有限,而订单会源源不断到来。如果你的仓库是空着的,随时随地都可以按照新的订单来生产,这样效率最高。相反,如果仓库一直是满的,就意味着你根本无法接新的订单,而你的全部精力都被用于应付爆满的库存,殚精竭虑来思考先把什么卖出去,再把什么放进来。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仓库爆满而一张订单也无法完成的境地。

想获得库存闲余有很多办法,比如控制你的赚钱欲望,不要妄图同时完成所有的订单。比如适时把不需要的货物清除出去。当闲余达到一定数量,(比如仓库随时空余20——30个位置),就可以不把精力放在整理库存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玩家因此获得最大的自由。

这个游戏背后,就是闲余的幸福。闲余是自由的初始,是幸福的源泉,是效率的关键。

闲余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被误解,被认为是浪费的代名词。工作日程表上有闲余,意味着工作效率不够高。预算有闲余,意味着资金没有被充分利用。市面上充满了各种各样教你如何“充分利用时间”的书,誓要把你的时间放在榨汁机里,榨出最后一滴汁来。比如我看过最恐怖的一种,是教你把睡眠时间切成一小段一小段,这样可以少睡觉而多工作。我不知道写书的人是不是过这种生活,我只是觉得如果谁要求我这么做,我一定会武装起义的。

前几天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是一本行为经济学的著作,就研究了这个问题。作者认为,如果某种东西是稀缺的(比如穷人缺钱,忙人缺时间,节食减肥的人缺热量),他们就会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东西上,让这些东西占据人的“心智带宽”,导致智力、执行力、前瞻性、创造力等等都下降几个档次,下降幅度之大可以让一个人从天才变成普通人甚至智商低下。长期处于这样的境地,就看不到更重要的事,从而阻碍了长远发展。他主张无论是时间安排,还是经济预算,都必须有一定的闲余。只有这样,才能把所有事的做得更好,摆脱贫困和忙碌。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作者用了很多心理学实验来证明它,所以显得特别严谨。还用了一个很棒的题目,让很多人看了就想买,所以很畅销。

其实很多老话都讲过这么一个道理,比如我妈常说的“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就是说如果你有重要的事要做,留下的准备时间一定要比实际使用的时间长。这句话特别适用的场合就是我赶飞机,屡次帮我从交通管制的魔爪中顺利逃脱。我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也深谙此道。我上高中的时候,每个星期的语文晚自习,老师都会给我们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不用做卷子,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书。老师当时给定了一个通俗的下限,就是金庸的书。不能比金庸的书更通俗了。所以那时候学习好的学生都装一下,带点外国名著或者红楼梦之类,然后再偷偷跟后排学习不好的学生换金庸的书看。其实也不用偷偷,老师并不管。这一个小时的闲余,让我们全班学生都很爱看书。每次语文期末考试,我们班的成绩都比其他班平均分高出十分左右。表面看起来做的习题少了,结果效果反而更好了。

所以,有闲余的工作时间表是幸福的,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或者安排一些突发的工作,而不必手忙脚乱。有闲余的带宽和硬盘是幸福的,可以随时下载新的喜欢的片子。有闲余的钱包更是幸福的,有个专有名词叫财务自由。你看幸福是这么奇妙的东西,它不仅仅存在于你已经拥有的东西中,还存在于你有足够的库存来接纳未知。尤其是余闲的时间,真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想做什么有趣的事,就可以马上坐言起行。人生必须要有这样的时刻,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创造力和主动性。你不必压榨或者被压榨,反而最终能得到你一直想要的,比如时间和金钱。因为你得到了真正的效率和自我满足。那个时候的自我满足是内在的,所以特别幸福。比如现在,我坐在这里打出这篇文字,完全没人给我钱,我只是单纯为了想写而写。

生活给了我们鲜润饱满的苹果,我们不要把它榨成汁。

2016,愿你拥有闲余的幸福。B�u�$s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余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