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 hasty
每个企业都希望获得成长。关注企业成长模式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驱动模式,即对企业成长起到最大、最重要推动作用的核心因素。很多老板说,我们都是业务驱动,业务发展、扩张带动企业壮大。但其实业务不会自己无缘无故就能成长,背后一定有企业的某些行为起到推手,进而带动企业多个方面得以成长。
通常企业成长的核心原因即驱动模式有几种类型:资本驱动、产品驱动、运营驱动、技术驱动、营销驱动等。
1.资本驱动
一种有代表性的误解是:市场运营产品研发都是及格即可,谁有最好的融资能力,谁就能站到最后。直白些翻译:用钱砸开市场、挤垮竞争对手。
然而资本并不傻,如果只是依靠给用户补贴多、力度大、时间长,而不建立产品研发运营业务模式上的真正竞争力,则资本驱动也难以为继。因此正确理解资本驱动是:依赖资本优势、资源优势逐步占领更大市场同时,建立企业可持续的优势、竞争力。资本驱动通常发生的特征之一是所在领域尚处在蓝海,还没有强大巨头;以及一个较大的目标市场;或者能大大助益于投资方建立商业生态。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滴滴、美团。
资本驱动的比较近的另2个例子如:dmall 、跟谁学,首轮融资分别拿到1亿刀、5千万刀。dmall大范围进行补贴强推引导用户注册app,跟谁学则在全教育领域开展业务。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雄厚资金背景,这两种做法都是初创企业大忌。事实上,即使有大资金作后盾,更理想的方式也是先小范围试错,找到业务、团队的改进点再逐步推进、扩大范围更好。或许是滴滴的迅速崛起影响了诸多投资、运营理念,很多类似初创企业都比较激进。无论如何,资本驱动远比其他企业成长模式风险更高!企业决策人需要重点关注烧钱的结果是否带来效率向良性转化、以及是否培育了一大批忠诚愿意消费的用户。有心人会注意到滴滴ceo 程维关注的一个细节:连续两年都在强调公司要控制人员规模不超过五千、六千。
2.技术驱动
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建立企业领先地位、树立技术壁垒。历史上有一些知名的技术驱动型企业,如微软、Google、百度,分别依靠操作系统、搜索引擎、中文搜索等技术创新赢得所在领域独占地位。技术驱动在今天依然有大量案例、广阔市场和众多机会,例如云计算(亚马逊、阿里云)、大数据、人工智能(谷歌、百度的自动驾驶)、虚拟现实(微软、facebook)…还有大量技术型企业或产品,例如数据库领域(mysql、oracle、mongodb)、编程语言(java、nodejs )、开发工具(Gitlab)、管理协作工具(slack)、统计分析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基本都是。
技术驱动是公认的门槛最高、最容易形成颠覆、以及打动用户与投资者的成长方式。本质上,计算机、互联网行业整体都是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的。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十年以前的中国第一波互联网浪潮期不大可能诞生,那时候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及软件到硬件、网络、终端还有太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和提升。成功的产品需要建立在相对成熟、可用度较高的技术基础之上。
技术驱动的成本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独步世界的技术团队也并非必须的,只要技术团队与管理层能意识到使用现有的已成熟或将成熟技术去做出一件有创造性、有价值的产品,并借此可建立商业模式,那就是技术驱动。
今天的技术创新门槛已经大大降低,小型甚至几人的作坊型公司都有可能通过技术创新在某些业务或产品上获得较大收益,只要遇到合适的程序员,他们有一定技术水准而未必能力卓绝,关键是具有创新意识、实干精神。笔者之前一位同事,就用一个十人左右团队创建并运营了一款技术型工具然后卖给bat中的一家,转让金额近亿元级别。
3.产品驱动
即通过产品创新、打造优质产品建立企业竞争力。苹果今日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打造了ipod 、itunes 、iPhone 、app-store,iPad等一系列明星产品。国内腾讯的产品能力最受业界认可,其今日2000亿美金市值很大程度也得益于qq 、微信两款世界级互联网产品。
产品驱动不仅仅需要做一款时尚、易用的产品,更强调产品所带来的价值以及形成商业模式。有一种观点认为:较高依赖产品创新的企业,多集中于日用消费品、社交互联网等面向用户的领域。
然而,产品驱动几乎适用所有行业的企业,通过打造好口碑的明星产品、爆品进而建立品牌,企业进而获得大量用户与收入,都可以视为产品驱动。这里一个必要条件是企业建立品牌的核心方式是通过聚集产品本身的创新与提升带来价值,而不是脑白金模式的广告轰炸、营销。产品驱动要比后者效率更高,建立起来的优势更持久。例如要打造一款爆款衬衣,聚焦产品材质、时尚外观、舒适度要比走心的广告文案更为重要。
产品驱动也许是每一家企业的期望,用户认可的好产品自会形成口碑传播,也是成本最小的成长方式。同时产品创新又是最容易被模仿的。优秀的产品创新如果不能适时形成规模、建立商业与生态闭环,很容易被模仿甚至超越,先发者的价值更多就是提升业界产品水准了。
4.运营驱动
互联网产品中,平台型、电商型产品如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除要求产品易用、体验流畅外,更关键的是平台企业的运营能力:协调商家入驻、完善配套设施(仓储、物流)、组织用户导流(消费金融、搜索推荐、推广展示)一系列线上线下工作的协同支持。这类企业发展的关键是需要一种大运营能力,通过协调供需过程中的多方、以及企业自身的活动,形成持续活跃、不断增长的交易行为。包括各种互联网平台如支付宝微博微信美团美大、以及一些更传统的企业如百货商场、目前流行的o2o等,都有类似特征,需要有很强的能围绕企业核心业务、促成业务闭环、建立商业生态链条的运营能力。
运营驱动型企业中,如何能通过运营规则或者产品特征,形成用户、供应方自增长,或彼此自助完成交易而又不让业务双方离开平台,将能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如uber的规则设计。
5.营销驱动
业内普遍认为小米、海底捞的成功因素中,营销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即以数据、细节、独特的营销手段来打动客户、通过创新的营销树立品牌。
营销驱动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几乎每家企业都在做营销,为何会有一些企业能够以营销作为企业竞争力并胜出?要实现营销驱动,除了营销做得比其它对手强,还有没有更多?例如围绕营销推动企业各个环节向上提升。
今天,多数企业还在营销第一层次苦苦求索:如何通过营销给企业带来销售额、带来用户和访问量、带来留存与日活提升?哪一类营销活动是最有效的、怎样的营销活动能找到优质客户?
对另外一些营销很出色的企业,也需要意识到:营销的作用是让用户了解并记住企业,并让企业成为“知名企业”,而若不能建立企业更长久的竞争力,则“知名”难以长久。
总结:
企业的驱动模式,决定了企业的气质、文化。当我们说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百度的技术、小米的营销时,其实是谈论这几家企业的驱动模式、核心能力。产品驱动企业有一批产品牛人、有很好的诞生好产品的制度、以及培养优秀产品人的能力,但也并非每一款产品都很好、每一个产品经理都很牛。运营驱动企业、技术驱动企业亦然。如何确立企业核心优势、以及建立制度保障、源源不断产生大量相应类型人才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企业要脱颖而出并保持领先,需要各个方面都不差。只具有单极的优势相对门槛较低,难以保持企业竞争优势。那些最卓越的企业往往多个方面都是一流的。例如产品驱动型企业,营销能力也多是一流的。而技术驱动对于市场领头羊的互联网企业则尤为重要:如果没有领先的技术优势,被后来者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h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