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需有这样几个意识

——写给年轻的小伙伴们

当下,无论是谁,都不缺听课的机会,或在校内,或在校外。那么,怎么听课才能听出收获,甚至听出效益呢?则需要我们带着这样几个意识去听课。

其一:整体意识

听课,首先要通过观摩与思考对一节课的整体流程或者说教学设计有比较全面的把握,以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

比如,在12月14日上午南京市“玩转汉字”主题研修活动上,观摩到玄武区成贤街小学张老师《家门口的美食》一课。课上,张老师组织学生分享和交流各自课前搜集到的“家门口的美食”的图片和文字,并在学生呈现出来的这些家门口的美食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一步从美食做法、美食口味、美食店名等不同角度对家门口的这些美食作梳理,使得这节课不仅有生字的识记,更有显出立意的结构,可见教者对全课教学的预设与把握。

这恰是我们需要从他人课堂上学习的东西。


其二:工具意识

把握全局,从整体上对一节课作架构,并非易事,也更不是听课者对课堂观摩的基本需求。

在与本校及外校老师的交谈中,发现听课者大都希望能从他人的课堂上学回一招半式。为此,我们在听课时,需有工具意识。

仍以张老师的《家门口的美食》为例,在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时,张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节奏明快,意义易懂的交流要求。具体如下:

剪贴本,放中间;

我来读,你来听。

小问题,考考你;

字宝宝,记心间。

学生先齐诵上述要求,再按照上述要求开展小组分享与交流,促进合作学习。

像这样的交流要求就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小工具”。听课时,我们带着这样的工具意识,往往能从他人的课堂上学到很多实用的技法。

其三:联系意识

为提升听课之于自身发展和成长的效果,一般在听课前,都要对即将听课的活动主题做提前了解,也就是进行“备课”,。通过提前备课,对自己在听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在听课过程中将所观摩到的课堂与自己的课堂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个意识---听课要有联系意识。

比如,通知参与12月14日上午南京市“玩转汉字”主题研修活动的皆是语文老师,且其中多是已经参与过此项活动的课题组成员。那么,在听课时,就需要不停从他人的课堂回到自己课堂,将教学的设计、学生的表现、课堂的情境等迁移到自己的课堂----想象如果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是不是也会有如此优秀的表现?想象自己在参与课题实验,展开课堂实践的时候,有没有也似上课老师这般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等等,需要联系且可以联系的方面很多。总之要不停在他人课堂与自己课堂之间穿梭和往返。

我个人在观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所划分的四大领域之综合实践活动这个领域的课堂教学的时候,总是习惯性联系到我们的“数学故事汇”,并总能从对比中获得很多。我想,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做法,需要分享,更需要保持。

其四:问题意识

我们在听课的时候,还需要有问题意识,努力让自己脑袋里“长刺”,用批判的眼光来看课,如此,让自己的听课行为有任务,更有质量。

还以张老师《家门口的美食》为例在,在探究“镇江锅盖面”的由来时,学生说是因为大锅里面有小锅盖,所以因此得名,学生汇报到此,已是达到基本要求,但是作为老师在总结时,则不能就此罢手,还需引领学生从面条为何美味这个方面再做些思考上的引领,以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若有机会参与评课,也要以能否对刚刚所听的课提出问题作为自己听课是否已经取得效果的标志与考量,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公开教学的老师负责任的态度。

其五:重构意识

最后一个是听课需要有重构意识,因为提出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目的。

要想提出问题之后,还能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有课堂实践,还需要有课后反思,更需要有个人包括学科教学等专业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长期需要努力然后才能逐步做得更好的奋斗目标。

活动回来,感想如上。希望能对包括参与“玩转汉字”实验的小伙伴在内的所有伙伴都有启发和提醒。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课,需有这样几个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