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人脸检测 (Real-Time Face Detection)

最近需要用到人脸检测,于是找了篇引用广泛的论文实现了一下:Robust Real-Time Face Detection。实现的过程主要有三个步骤:人脸数据准备,算法实现,算法调试。

人脸数据集的准备:网上有很多免费的和付费的。比如这里有个网页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人脸数据库。我这里只是人脸检测(不是人脸识别),只要有人脸就可以了,所以我下载了几个数据集,然后把它们混在一起用(后面也因此产生了一些问题)。

算法大意很简单: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二分类的问题。给定一张图片后,程序会用一个矩形框扫描整张图片,然后每次判断当前矩形框是不是人脸。

方法的核心在于扫描框的分类。这里采用了AdaBoost的学习方法。AdaBoost的思想是,把一些简单的弱分类器组合起来得到一个强大的分类器。学习过程中,每个弱分类器会根据数据学到一个权重,一般由它的分类误差来确定,误差越小,权重越大。数据也有权重,根据每次弱分类器的分类结果来定,比如当前分错的数据权重需要增加。

因为AdaBoost由很多弱分类器构成,理论上弱分类器越多,分类能力越强,但是计算量也更大。由于实时性的要求,这里采用了分层的思想:训练出多层的AdaBoost分类器,层次靠前的分类器包含的弱分类器数量少一些。这是一个树结构。每层的AdaBoost分类器会过滤掉非人脸数据,只有完全通过的数据才会判定为人脸。

大致步骤理解起来很容易,实现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参数需要调节,下面就我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一些讨论:

(1) 首先是数据集的准备。人脸数据好说,非人脸数据怎么准备呢?可以找一些有人脸的图片作为训练集,目的是使得分类器在这些训练集中的误判率(false positive rate)最小。穷举出所有的扫描框会扫到的子图片不太现实,因为这样数据量实在是太大了。我这里先随机采样一些图片,然后用这些图片作为非人脸数据,学习出一个分类器,然后再用这个分类器去测试训练集,把误判的数据收集起来,和前面的非人脸数据混合起来,再训练。训练过程中我发现,第一次随机采样的数据很好分类,很快就能训练出一个分类器,越到后面,数据越不好分,训练的时间也越久。原文说他们第一次的分类器采用了两个弱分类器就能过滤掉50%的非人脸数据,其实这句话是没有意义的,并不能说明它的分类器好,只能说明它的数据集比较弱。

(2) 数据噪音问题:在训练的过程中,数据刚开始还比较容易分类,前面几层AdaBoost能过滤掉大半部分的非人脸数据,但是到了后面,每层AdaBoost能过滤掉的非人脸数据就很少了(因为每层AdaBoost分类器要保证人脸分对的几率在99.9%以上)。后来我查看了数据,发现人脸数据集中有一些非人脸数据,并且非人脸数据集中有一些人脸。这就是数据噪音。可以考虑先过滤掉噪音再进行训练。其实在多层次的AdaBoost训练过程中,每层过滤出来的人脸数据差不多就是质量不好的,里面也会包含噪音。训练到最后很难过滤掉的非人脸数据,也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噪音数据。可以通过多次的快速训练(调节参数使其训练速度加快),来过滤掉这些噪音数据。

(3) 每一层AdaBoost的弱分类器数量:理论上弱分类器的数量可以根据检测率和误判率来确定,但是这样确定出来的数量往往偏小。虽然这样分类速度会很快,由于这里每一个弱分类器就代表了一个Haar Feature,Feature过少的话,即使训练集上误差很小,测试的时候,分类能力也很弱。这里可以人为的制定一些策略,比如某层的弱分类器数量有个下限之类的,来权衡速度与分类能力。

(4) 理想的情况下,一个人脸只响应一个扫描框。但是实际情况是,人脸附近可能会响应几个扫描框。这就需要合并这些扫描框。合并的策略也是很多的,简单的可以通过重叠率来合并,也可以通过聚类方法合并。但是要考虑到速度问题,我采用了重叠率的计算来合并,简单快速。

(5) 训练过程中,最好能可视化一些中间结果。一来可以检测代码实现是否有Bug,二来也可以通过这些中间结果,来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这个算法的过程。比如每层过滤掉的人脸和非人脸数据,每层AdaBoost选择了哪些Feature,每层AdaBoost的误判率是多少等等。其中特别是Feature的选择,不同的训练集,选择出来的Feature是不一样的。如果训练集里的人脸对齐的比较好,那么Haar Feature的矩形块会比较大,如果人脸对齐不好或者颜色差异大,那么Haar Feature的矩形框会比较的窄小。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这样。

(6) Haar Feature的选择:穷举出所有可能的Feature,计算量和存储量会比较大,可以考虑均匀采样出可接受的数量的Feature。采样也可以加入一些随机性。采样也会影响弱分类器数量的选择,因为采样的缘故,可能某些好的Feature没有采样到,那么在增加弱分类器数量之前可以考虑尝试多次采样不同的Feature来训练。训练过程中我发现,多次尝试不同的采样结果确实是有帮助的。另外Haar Feature的矩形框不能太小,不然在计算多分辨率的时候,Feature值误差会比较大。

训练过程中,我觉得数据和Feature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这里用的Haar Feature,很简单,同样分类能力也是受限的,比如人脸的姿态,光照影响。要提升分类能力,一方面可以在数据上做文章,可以建立更多类型的数据集,比如正面人脸集,侧面人脸集,各种不同光照下的数据集。这么做局限性很大。另一方面可以设计出更好的Feature,或者是学习出更好的Feature(Feature Learning)。 最后,这个算法实现的源代码在https://github.com/liguocn/MagicLib里的RealTimeFaceDetection.h/.cpp里面。

下面贴上一个结果:

实时人脸检测 (Real-Time Face Detection)_第1张图片
人脸检测

人脸检测做好后,可以利用这个检测器,生成更多的人脸数据。我在网上下载了很多图片,特别是一些集体照,然后把这些人脸检测出来,再均匀缩放到128*128大小。这样就可以得到了一些人脸数据,下面是一个文件小截图:

实时人脸检测 (Real-Time Face Detection)_第2张图片
人脸数据截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时人脸检测 (Real-Time Face De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