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人的故事】24、楚庄霸业

1、绝缨之会

好啦,楚庄王通过邲地之战,取得了霸业。这是晋楚第二次大的战役,未来晋国、楚国两国还有很多机会交手。

楚庄王身上除了一鸣惊人还有一个故事,名叫绝缨会。

这个故事没有记载在《左传》、《史记》中,应该是后人编造的。当然不能说因为《史记》、《左传》没记载,就断定它是编造的,而是故事中很多细节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史实。所以姑且一看。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 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 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 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 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 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 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遂败晋军,楚得以强,此有阴 德者必有阳报也。

话说有一次,楚庄王赐给大臣们酒喝。当时楚庄王带着自己的妃子一起陪酒,楚庄王妃子长得花容月貌。君臣唱和,突然间,蜡烛灭了(当时没有蜡烛)。有一个臣子就情不自禁地拉了一下妃子的衣服。

妃子情急之下,抓下了这个人的缨(帽子上的装饰)。

于是急忙跑过去告诉楚庄王这件事情。

楚庄王对大家说:既然灯灭了,就不用开灯了。今日不醉不归,大家都把帽子摘下来,一起喝酒。

蜡烛点上以后,楚庄王仍然和臣下谈笑风生,就没有追究这个臣子。

此次邲地之战,有一位将军十分神勇,身先士卒,后来知道这个人就是以前“性骚扰”妃子的臣子。

这个故事是想要提醒君主宽宏大量,可成霸业。但是这个故事很多漏洞,比如说当时没有蜡烛。而这个妃子也没必要去摸黑告诉楚庄王,完全可以下意识的喊叫一声。

2、大战之后

在邲地之战接近尾声的时候,楚军的辎重运到前线。

当时楚将潘党建议楚庄王说:君主何不把晋人尸体,聚齐起来,给天下诸侯看。我听说以前君主大败敌军以后,把克敌之事告诉子孙后代,使他们不要忘记先君的武功。

楚庄王说:不对。什么是武?止戈为武,当年武王伐纣以后,把武器收起来,寻访贤能之士治理国家,武王可以享有天下。过往的先君都是把自己爱护百姓,让百姓归于安定记录下来,来警示后人,不要滥用暴力。现在,晋人尸体堆积如山,如此残暴,怎么能消弭战争?战争无法消弭,如何服众?况且晋国元气未损,我们如此,不是挑衅晋国吗?颂扬战争,百姓如何安定?没有美德,怎么让诸侯归心?乘人之危来利己,怎么丰财?用武不是我的追击,古代帝王征讨不事王命,绝不滥杀无辜。我们不宣扬美德,而去宣扬邪恶,这怎么能行?

可以讲楚庄王政治眼光是一流的,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最重要。晋国元气未损,如果坐这种事情,就是挑衅。至于说了一大堆仁德,不能说不对。但是任何行为放在大背景中考虑,才能明白这句话含义。

如果说楚庄王在春秋时期说这番话,很厉害的。如果在战国时期,说这番话,就是蠢得可以了。从三代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么长时间,很明显看出,战争激烈程度不断增加,说明社会矛盾激烈程度不断增加,说明人心恶化程度不断增加。春秋时期战争还是贵族之间较量,战争激烈程度还比较低,到了战国时期,战争就是为了取得一个既定目标,不惜伤亡数字。

最后看一下,什么叫武?止戈为武的出处就是楚庄王这番话。我们需要看一下“武”的甲骨文,

【老秦人的故事】24、楚庄霸业_第1张图片

这是武字的演化图,可以讲在春秋时期武字已经偏离了武最初形态。

甲骨文的武字,上面是一个武器,下面是止,就是脚的意思。表示一个人拿着武器打架,是纯粹暴力的意思。不是止戈为武。

3、乘胜追击

邲地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左传》记载了一件事情。

郑国大夫石制跟楚庄王密谋说:如果能把郑国攻下来,郑国的一半国土归楚,一半国土归公子鱼臣,这样自己就可以弄权了。

结果郑襄公很快就破获了这起阴谋,但是《左传》没有记载,怎么破获的?

邲地之战,楚庄王胜利后,自然要享受鲜花和掌声。

于是郑襄公和许昭公去楚国朝见。

楚庄王回国后,休养了一阵子。

同年,公元前597年,再次挥师北上。进攻萧国,萧国是宋国的附属国。

结果萧国人把熊相宜僚和公子丙抓起来,威胁楚庄王。

楚庄王说:别动,我退兵。

结果萧国人不重诺言,楚庄王大怒。

楚庄王包围了萧国。

楚庄王出兵之时,已是寒冬,楚军都是南方人,不习北方的寒冷,一个个冻的哆哆嗦嗦的。

楚庄王视察三军,激励他们。

于是楚军就逼近了萧城,把萧城包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萧城危在旦夕。

萧国大夫还无社往城下喊叫楚国的司马卯说:把申叔展叫出来。

于是司马卯就回到军营,叫出申叔展。

申叔展急急忙忙来到前线,对还无社说:还有麦麴吗?

回答说:没有了。

申叔展说:还有山鞠穷吗、

回答说:也没有了。

申叔展说:那得了腹疾怎么办?

还无社说:你注意看枯井,就可以拯救我。你结一条草绳,放在井上,井中传来哭声的人就是我。

申叔展听到这么一番对话,不明白其意。

当第二天,萧国被攻占下来,申叔展去看了那个井,有草绳放在那里,就大哭起来,救出还无社。

4、青丘之盟

公元前597年,晋国、宋国、卫国、曹国会盟,会盟达成了讨伐有二心的国家,救济有危难的国家。

会盟结束后,宋国立刻去攻打陈国。

结果卫国来救援陈国,卫国大夫孔达说:陈国和卫国友好,如果大国攻打任何一个国家,另一个国家都要救援。

这场会盟极为奇怪?

同样是会盟国家,为什么宋国那么积极,卫国反而帮助陈国?

其实各个国家都打着小九九。

宋国因为萧国之役,宋楚关系必然不怎么样。宋国只能通过依附于晋国来谋求生存。

但是卫国、曹国这些国家和楚国没有什么利害冲突,所以相对应就不那么积极,并且可以通过救援陈国通好楚国。

此外,晋国也没有什么表示,说明晋国对这次会盟也不那么重视。

公元前596年,也就是青丘之盟的第二年,楚军大举北来,攻打宋国,结果晋国压根就没有救宋国。

国际一片哗然。

于是这样晋景公通过杀先毂来给天下看。先毂,我们讲过,在邲地之战,因为自己的任意妄为,至此晋国大败亏输。

先氏一族在晋国的势力,就寿终正寝了。

并且在外交上,通过谴责卫国,来给宋国看。

派出一个使者去卫国,对孔达说:这场战争就是因为你们的缘故,你们难道不知道罪过吗?

孔达说:如果有利于国家,我死了,又有何惧?我作为国家的臣子,受到大国的指责,我应该承担责任。

于是转过年来,孔达自缢死亡。

卫国人于是发布通告说:孔达因为挑拨和制造事端,已经认罪自缢。

卫国人知道孔达为什么而死的?于是把官职传给了他的儿子。

5、讨伐郑国

公元前595年,泌之战后两年,晋国攻打郑国。

而且这次战争,通告天下诸侯,生怕别人不知道。

荀林父说:这次战争就是做个样子,让他们重新归附我们。

郑国害怕,于是跑到楚国,跟楚庄王搬救兵去了。

并且要求改换人质。两年前曾经派出的郑国人质公子去疾,希望能换成公孙黑肱。

楚庄王怎么帮郑国呢?

楚庄王通过外交攻势。

楚庄王首先派出申舟(文之无畏)去齐国访问。

去齐国,就必须经过宋国。楚庄王还特别警告申舟,说:去访问的时候,经过宋国,大摇大摆过去,就是做给宋国人看。

再派出公子冯,去晋国访问。这条路要经过郑国,同样大摇大摆过去。

申舟跟楚庄王说:这个任务或许完不成,当年我得罪过宋国,要是宋国杀了我,这怎么办?(是当年宋昭公时期,鞭打宋昭公仆人一事,见【老秦人的故事】21、晋楚争霸,2)

楚庄王说:他们敢?要是杀了你,我马上攻打宋国。

申舟于是把自己儿子托付给楚庄王,上路。

到了宋国,宋国人拦住了他。

华元说:这不是申舟吗?你大摇大摆来,干嘛?这是我国领土,你以为这是楚国边邑吗?现在我们宋国这么给人看不起,就是亡国。即使未来被楚国人攻打,也是亡国。我们不蒸馒头争口气。

于是杀了申舟。

申舟被杀消息传到楚国,楚庄王一甩袖子就起来了。没穿鞋子就跑出去。

大喊道:整军备战,攻打宋国。

仆人拿着鞋子、衣服一边追,一边给楚庄王穿上衣服。

随后,楚庄王逼近宋国。

6、楚攻宋国

大军集齐宋国城下,日夜攻打。宋国急急忙忙派乐婴齐去晋国求救。

晋景公一听这么一回事情,决定这回要帮助宋国。

大夫伯宗说:不成,宋国鞭长莫及,现在楚国方兴未艾,晋国刚刚大败亏输。这才几年的修养,还不能与楚国抗衡。大丈夫能屈能伸,君王耐心等待,不要急。

晋景公一听,就放弃救宋。

伯宗所说,就是《周易》的乾卦的卦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就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就如同一个人的命运。

如果处于初九状态,即使你如何积极进取都没用,这时应该休养生息,以图他变。

到了九二状态,运势开始变好。

到了九五状态,运势达到顶点,开始衰弱,接着进入亢龙有悔的状态。

晋景公派了一个人,名叫解扬。

7、解扬守信

【老秦人的故事】24、楚庄霸业_第2张图片

晋景公派解扬干什么呢?很简单,给宋国打气。

说:晋国出兵了,请耐心等等。

说白了,就一张空头支票。

解扬路过郑国,郑国跟楚国打得火热。

于是就把解扬抓起来了。把他送到楚国去。

楚庄王就贿赂他,让他说相反的话。

解扬不同意。最后三次劝谏,最后一次答应了。

于是楚庄王就让解扬大喊,晋国不会来救宋国了。

结果解扬,把原来晋景公的命令说出来。

楚庄王就怒了,好小子,既然你已经答应我了,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解扬说:国君制定命令,这就是义。臣子接受,就是信。信用贯彻道义,就是利益。谋划而不失去利益,就是国家的主人。我既然接受了我家国君的命令,就要贯彻到底。我之所以当时答应你,只是为了完成我家国君的命令,即使死了,我也是荣耀的。

楚庄王一听,楚庄王就赦免了解扬。

8、楚王退兵

【老秦人的故事】24、楚庄霸业_第3张图片
【老秦人的故事】24、楚庄霸业_第4张图片

晋景公的空头支票,宋国真的相信。于是宋国死撑,一直坚信着晋国回来的。

这样一来,楚国耗不起了,楚国毕竟远来是客,战线拉得太长。

楚庄王就要退兵,结果申舟的儿子,申犀,一下子跪在楚王前面。

对楚庄王说:我父亲尽管意识到了,会死。还是不敢违背君王的命令,可是君王竟然不守信,这让人心寒啊。

楚庄王就愣在当场,久久不能发言。

周围的臣子看到此情形,也不敢说话。

楚国的大夫申叔时,对楚庄王说:要不这样,我们修建房子,装出要死磕的样子,宋国可能就会投降了。

楚庄王一听,好计谋,依计而行。

宋国也死磕了这么久,已经人困马乏,打不下去了。那个晋景公的援兵呢?宋国人如是想。

宋文公于是派出华元,潜入楚国营地。

登上了楚将公子侧的床上,对公子侧说:

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已经是人间地狱了。就算如此,我们也绝不放弃,不和楚国订立盟约,你们退兵三十里,宋国唯命是从。

于是公子侧报告楚庄王,楚庄王退兵三十里,宋国与楚国媾合。

华元作为人质,盟誓说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这就是尔虞我诈的来历。

但是华元的举动有点奇怪,他到底要干什么?

其实很简单,宋文公派华元,无非就是投降了。但是华元觉得,这样投降,确实没有什么面子。所以才有上面的举动,楚国人也心知肚明,反正打下来就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秦人的故事】24、楚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