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前的《创造的行为》(The Act of Creation)一书中,我曾探讨过艺术、探索与人类的丰功伟绩。本卷则以探讨人类的困惑结束,从而相辅相成。毕竟,人类心智中的创造力与病理学(pathology),是一毂统福的演化之路上并驾齐驱的两个领域。第一个归功于我们辉煌的大教堂,第二个则提醒我们,世界上充斥着对怪物、魔鬼和女妖(succubi)的雕像(gargoyles)背后所蕴含的恐惧本能。它反映了贯穿我们这一种族的历史的疯狂(insanity)特性,并表明沿线系进化(line)发展至高等生物之过程中的某处产生了偏差。进化论(Evolution)已形同迷宫的死路,假设其中不存在任何异常或不确定之处,那么即使人类的先天条件(native equipment)优于其他物种,却仍会因为某些内在之缺陷与不足的存在,导致自身走向自我毁灭(self-destruction)。
对于这种缺陷的原因的探究,源于《创世纪》(Book of Genesis)并持续至今,各个时期对其都存在着独特的结论,从堕落假说(the doctrine of the Fall,1)至死亡本能(Death Instinct,2)的研究。虽然这个疑问没有确切的定论,但仍值得探讨。前人的结论在各种时期与文化中被阐述成了术语,在我们的时代也因而不可避免地被阐述成科学语言。不过,使闻者荒谬的是,科学已被上世纪的所取得的成就蒙蔽了方向,它忘了提出与进化论的缺陷相关的此类疑问,抑或是拒绝在谬论变得无意义之前提出。话说回来,那也不是科研人员所注重的事情。
当然,以上概论不仅针对科学家个体,而且也针对科学界主流,如当前生物学——从遗传学到实验心理学的常规趋向而言。只要人类的思维还停滞在由随机突变(chance mutation,3)形成的条件反射上(conditioned reflex-automation),那即不能指望对人类的困境做出结论,又不能对自动贩卖机使用听诊器。知名的生物学家Sir Alister Hardy(4)最近提道:“我开始确信,并想让你信服的是,当前对于进化论的观点是不恰当的。”另一位知名的动物学家W.H.Thorpe(5)则如此描述,“在思维上暗持己见的生物学科研人员‘人数上超过了过去的25年,可能达上百’,对主流科学观念持怀疑态度。”诸如此类的异见趋势在生物学领域也同样可见,从遗传学研究到各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研究领域,然而,目前这些异见尚不能等同于富有条理性的哲学观点。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会重拾以上未了结的部分,追溯正统思维之边缘观念的轨迹,并将它们编撰成处于统一框架下易于理解的模式。这意味着,读者或须克服道阻且长的阅读过程,才会对书中所述的人类的困境形成一定理解。本书以主要涉及心理学的第一章开篇,第二章则关于演化;此外,当中会无可避免地叙述一些看似偏离主题范围的内容,但我希望,这些内容能使阅读稍微有趣一点。或许有些读者会选择站在冷战两极的人文立场来阅读本书,这必会对书中显而易见的敌对立场描写产生乏味感。反复强调这种立场实际上是愚蠢的,这种两极对峙即不能得出真理,又不能形成文化。科学无法证明终极真理,但它至少可以论证相关的问题。加之我认为,若无生物学之基础,我们甚至连最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归纳,更勿论得出结论了。前提是,必须是真正意义的生物学,并非那种建立于19世纪的世界观上的、幼稚地以自动贩卖机为模型的落后僵化的机械唯物论。毕竟在对于活性有机体(living organism,6)的全新而广泛的概念取代早已千疮百孔的谬论之前,人们尚不能提出正确的质疑。
对于其他致力于跨两极文化边界讨论其自身所处于进退两难的相同困境的作家,我甚感欣慰。Konrad Lorenz(7)在他的《攻击与人性》(On Aggression)的第一段中,引述了其让一个朋友以批判态度读完手稿后的回信内容,“这个章节,”,他的朋友这样写道,“是第二个让我带着浓厚兴趣读完后却仍带有巨大疑惑的章节。原因何在?因为我看不出它存在与本书整体而言的确切联系。我认为你需要让它对我而言更加浅显易懂。”若有不解的读者偶然对本书内容也产生了上述感觉,我唯有一言,本人已力所能及地使内容对他们而言更浅显易懂。我并不认为本卷存在大量过于技术性的章节,即使事实上如此,你也可以略过并继续下一部分的阅读。
在创作本书时,我有幸得到了友人在加州斯坦福行为学高等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in Stanford, California)给予的鼓励与帮助。与其说那里是一个特设机构,不如称之为“智库”来得更为熟悉。每年它会集结15名来自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并在校区山顶上为他们提供一整年跨学科研讨所需的设施,使他们抽身于行政与研究职责之外。这种集会当中的专题研讨会,能为覆盖神经学至语言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所提出的观点提供最为集思广益的机会。我谨希望那些被无私提供的启发——还有构想,在他们时而激烈的讨论中还没有被荒废。
本卷探讨的某些主题在《创造的行为》及我更早期的作品中已被更深入地阐述,故将时常从中整体引用;文中出现的某些引用部分,其已在先前作品中被提及过作者名称,故不再标明出处。
I am very grateful to Prof. Sir Alister Hardy (Oxford), Prof. James Jenkins (Univ. of Minnesota), Prof. Alvin Lieberman (Haskins Laboratories, New York) and Dr. Paul MacLean (N.I.M.H., Bethesda) for their critical reading of parts of the manuscript; and to Prof. Ludwig von Bertalanffy (Univ. of Alberta), Prof. Holger Hydèn (Univ. of Goteborg), Prof. Karl Pribram (Stanford Univ.), Prof. Paul Weiss (Rockefeller Institute) and L.L Whyte (C.A.S., Wesleyan Univ.) for many stimulating discussions on the subject of this book.
(致谢部分暂不译)
本译文仅供个人研习、欣赏语言之用,谢绝任何转载及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本译文所涉法律后果均由本人承担。本人同意平台在接获有关著作权人的通知后,删除文章。
© 1967-2016 by Arthur Koestler.All rights reserved
注释
1.the doctrine of the Fall:人类堕落,亦简称为堕落,是描述人类由无罪向堕落的转化过程的宗教教义。堕落假说阐述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原罪及基督教的主张(通常在实践中被证明的),该假说认为,以人类自身努力达到神的层面的尝试必遭失败,人类需要救世主以抵消自身的原罪,并形成对神的服从。生而为人类赎罪、未被人类堕落玷污的以马内利(Jesus Christ)提出了以上独特的基督教义。
同时,过错被归咎于人而非神的堕落,也默许了基督教义中普及于世的善与恶之间的相互约束。此外,由于人类是在原始的圣洁状态下堕落,因此堕落假说也隐含着人类恢复原始圣洁的可能。一言概之,堕落假说本质上是一种将人类的身份视为上帝之儿女的积极教义,这与将侵略定性为本能、认为犯罪行为受基因影响,从而使源于动物先祖的罪恶持续施加于人类的唯物主义理论截然不同。
(以上部分译自http://www.newworldencyclopedia.org/entry/Human_Fall)
2.死亡本能:依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主张,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而这冲动起初是针对自己本身而发的。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本能欲回归至平静状态,甚至最终回到不再存在。只有在死亡——这个最后的休憩中,个人才可能完全解除紧张和挣扎。生命由无机物演化而成,人从黑暗、温暖而平静的子宫而来,睡眠与死亡的境界与人所诞生的场所条件相似。所以生命一旦开始,一种意欲返回无机状态的冲动便随之而生,这即为死亡本能的来源。
推荐扩展阅读《人对抗自己》。(另请参阅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ath_drive)
3.随机突变的英文名词实际上为random mutation,本人拙以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为了便于理解而使用了chance mutation。关于随机突变,请参考http://tieba.baidu.com/p/3370646244?see_lz=1及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5-3/2015311162127762.htm
4.关于Sir Alister Hardy,请参阅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ister_Hardy
5.关于W.H.Thorpe,请参阅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Homan_Thorpe
6.有机体是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更多请参阅https://en.wikipedia.org/wiki/Organism
7.关于Konrad Lorenz,请参阅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grKxRGP-UjQG95FRf_tfJVYKJoVK7y_eSPZbgCzPZx79SsvFCoEv1hb8wU0yEEafWRuFqA4mi-AGpQRbffGXhm-C4UPiuJTV2mYHZ_GbNTJejcnnWL7hDjUQqwUw7I_pOTlE9rIVzsdoYjbCk7kt0a5uUz_QBT-ohRNahWDCYq
译者抄
对本书的认识
以前曾对《攻壳机动队》系列作品沉迷过一段时间,因对其中世界观颇感兴趣,遂粗略了解了制作方所参考的素材,《The Ghost in the Machine》作为一本西方学术理论书籍赫然在列。后来我在谷歌图书上搜索发现,该书在日本居然有翻译出版,其对攻壳机动队系列等的日本动画作品的影响也可见一斑。诚然,攻壳机动队所阐述的庞大故事体系,不仅需要押井守营造的东方风格画面渲染,与之作为作品核心支撑的理论自然也必有其过人之处。
对整本书的认识?这事简直扯淡,学术类作品对于翻译的要求仅是少了一项“熟悉作者文风”已经使我压力骤减。看到“Ghost”这个单词时,我最初还以为这是科幻小说呢,谁知点题的Ghost in the Machine在书中仅占一章内容,你问其余的部分是什么?都是作者的推测而已。
作者的态度
这是让我比较反感的一点,看完英文原文的序言,我甚至怀疑作者是一个反进化论观点持有者。诚然,经历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赫胥黎与达尔文所提出的进化论在当今生物学界看来是相当不成熟的。但这并非建立在谬论之上的体系,至少,它冲击了神创论,为生物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美丽新世界。另外,“evolution”一词,现已不需要叫做“进化论”了,生物学术界们对它进行的领域扩充足以使其能够被称作“演化”。
隔行如隔山
从理论上来说,翻译并不需要过多涉及英语语言之外的领域,然而实际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不跨领域的翻译工作基本与复制粘贴无异。各种专有名词与单词的普通意义不同、甚至后者对前者产生干扰的事也是时而有之,更不用说国内英语教材不会教授的各种句型语法……以上种种都可以随时让译意阴沟翻船推倒重来。顺带一提,本书作者深受近代精神分析学体系及进化论的影响,从序言所引用的专有名词便可看出,但是作者为了降低阅读难度,调整了某些专有名词的使用频率,再加之本书所论均源自半个世纪前的理论成果,实际上在翻译过程中就无法避免地面临表达作者原意和使内容适合现代科学认识之间的抉择。再加之本人才学疏浅,作者使用的专用名词对我而言都是跨学科的存在,尝试横穿学科的后果往往就是用词不妥。以及大量科学用语规范表述的问题也是让人揪心。
最后,本节序言只是个人试水作,如有疏漏,恳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