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也只得中庸——读石田衣良《孤独小说家》

文:镯耳


在生活苦不堪言的时候,在人生失去方向的时候,在厌恶一切的时候,无意中拿起一本书,它能推你一把,让你迈出新的一步,让你产生重新面对社会的勇气,连一本滑稽可笑的书里,也有拯救生命的力量。

          ——摘自《孤独小说家》获奖感言

欢喜也只得中庸——读石田衣良《孤独小说家》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秋日,我转乘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去朋友家做客。在朋友的居室里借读一本《孤独小说家》。断断续续读完,用时三天两晚,不长也不短。


上个月的时间,我大抵是读了二十余本闲杂书,那个时候只有读,没有写。一是因为时间窘迫,二是因为很多书不能跟着我的行囊走南闯北。我迫于阅览更多的内容,无暇将其一一记录于笔端。九月的《孤独小说家》,让我有了再次记录的念头。

浅蓝色的封面上,除了标题和作者之外还一抹红色的图案,它很小巧,也很明丽。就好像一块浅蓝色的绒布上,放置着一张照相机,机器吐出半张照片来,上面是看不懂的日文。很吸引人且耐人寻味。小说的内容也如这张封面一样,足够吸引我,打动我。

这本书没有序言,也没有目录。这是开启它的特别之处,不像其他作品有很多铺垫和引言,不知是作家本身刻意塑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还是出版社的建议,总之,这种开门见山的局面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书的封底写着一段故事简介: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看起来像是这本书的精髓。小说家青田耕平和儿子小驰生活在一起。耕平出道十年,寂寂无名,他的作品从来没有加印。另一方面,三年前,耕平的妻子因为不可思议的交通事故而去世。尽管他被这场交通事故所困扰,但仍然笔耕不辍,坚守梦想。

小说意在告诉我们: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候,正是离你梦想最近的时候。你只需要再站起来一次。


就像耕平一样,在他意志消沉的时候,儿子小驰就像是黑暗里的那盏灯火,给他希望,给他信心,给他力量。这也正是小说的温情之处,十岁的小驰真的是个聪慧懂事的孩子。他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童真而又充满爱的语言让耕平从困惑中走了出来,这也难怪耕平与他无话不谈。耕平的最终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小驰对他的鼓励。

耕平读了青友会作家朋友矶贝创作的《蓝天深处》之后备受打击,他忍不住拿自己去和矶贝比较,发现矶贝比他年轻、比他有才华、作品比他的作品受欢迎,还非常有钱。他为自己对朋友的嫉妒感到痛苦,也开始瞧不起自己。小驰拜托女招待椿小姐与父子俩一同去郊游,田野上的蒲公英让耕平意识到:一个没有才华没有灵感的人没有资格放弃。如果说所有的花都有各自的美丽,那作家不也是一样吗?蒲公英即使无人欣赏也能骄傲地绽放。


郊游过后,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以后绝不轻言放弃。他开始专心修改《空椅子》,也是这部作品让耕平第一次入围了直本奖。虽然仅仅是入围,但是耕平也找回了信心。他看到很多编辑和读者对他作品的认可,在他身边还有很多关心他鼓励他的朋友。落选直本奖的他并没有因为失落而过度郁闷或苦恼。他想到那句:欢喜也只得中庸。所以就算败也应该败得风度翩然。


这次落选,让耕平意识到一个极简的结论:人,就是一种只会关注他人失败的动物,这个国家只教给孩子成功,却对失败不屑一顾。如果自己想要继续留在出版界,必须做好面对无数次失败的准备。做一个有风度的败者,必须抓住下一个挑战权。他昂起头,挺起胸,站在人行横道的一端,继续前行……

不出所料,在第二年入围直本奖的作品中,耕平的《父与子》获得了第一百五十届的直本奖。十年拼死努力,终得小说之神眷顾。这一次,聚光灯下的青田耕平显得无比从容。

对于作家来说写作本身就是一项漫无止境的繁重劳动,没有工作压身的作家生活就是理想的无业游民生活。不管怎样,人,总该是要学会面对失败的。成功没有捷径,有时候,一时的失败是为了更好的成功。有时候,此一时的欢喜,也是源于上一刻的哀愁。在我看来,人生,不过是个欢喜而后得中庸的过程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欢喜也只得中庸——读石田衣良《孤独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