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情说说爱——徐志摩

谈谈情说说爱——徐志摩_第1张图片
徐志摩

爱情自古便是被文人歌颂不停的题材,无论是牛郎织女一年一会、董永七仙女相互不离不弃,还是卓文君夜奔会相如、梁祝化蝶翩翩花丛来,皆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赞美。

民国时期人才辈出,群星闪耀,而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颗星便是天才诗人徐志摩。世人对于徐志摩的认知,除了他的惊世才情外,也对他与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等几位红颜之间的情事津津乐道,但大抵是将这些情事定性为缠绵悱恻的风流才子俏佳人的戏码。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1915年,18岁的徐志摩将15的张幼仪娶进门,这对夫妻在婚后聚少离多,连话都没好好说过几句,更别说了解。

徐志摩对于张幼仪是打从心底瞧不起的,认为她知识贫乏、学养奇缺,当面斥她是“乡下土包子”。一方面,他并不反对这桩包办婚姻,麻溜地成了婚,并且与张幼仪生下了大儿子徐积锴;另一方面,除了夫妻任务之外,他连正眼都不愿意瞧一下年轻的妻子。

1920年后,苦学了一段时间英文的张幼仪前往英国与徐志摩团聚,一心盼望着能追上丈夫的脚步。后来张幼仪怀上第二个孩子,彼时徐志摩正在热烈追求才女林徽因,勒令张幼仪打掉孩子离婚。

张幼仪不愿意:“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

徐志摩冷若冰霜地讽刺她:“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张幼仪不愿意离婚,临近产期,徐志摩没有耐心与她磨蹭,怒气冲冲一走了之,玩起了失踪。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再次拿来离婚协议书逼张幼仪就范,张幼仪痛定思痛,只好同意离婚,并表示徐志摩应该给儿子的赡养费她一分钱都不要。

重得自由的徐志摩欢天喜地,还特地写了一首诗《笑解烦恼结》来送给张幼仪,然后翩然离去,继续追求他的自由爱情。

张幼仪一个孕妇带着一个孩子生活,只好求助于娘家兄长。1926年,她学成归国,担任教师之职,后又凭着之前帮助公公徐申如理财磨练出来的扎实基本功,受邀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继而又出任时装公司的总经理,成了上海炙手可热的商界新星。后来她一直悉心照顾着徐志摩的父母。

张幼仪晚年,在她精心的策划下,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得以面世,但她至死都不愿意原谅徐志摩的放纵风流,一句“文人就是这个德性”道尽无尽心酸。

张幼仪对于徐志摩的爱,也许只有张晓风的那句话能形容吧:爱一个人就是在他的头衔、地位、学历、经历、善行、劣迹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过是个孩子——好孩子或坏孩子——所以疼了他。


谈谈情说说爱——徐志摩_第2张图片
张幼仪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建筑师、文学家。她16岁时随父亲游历欧洲,适逢徐志摩在英国剑桥求学,徐志摩一睹其容,即惊为云中仙子,而林徽因也被徐志摩的英俊和才华所吸引。

两人书信来往、鸿雁传情,徐志摩为林徽因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情诗。

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对于这段恋情并不乐观,因为徐志摩“使君有妇”,为此,他带着女儿匆匆归国,不告而别。

这一举动收到了奇效,林徽因的少女情怀转向了梁启超的二公子梁思成。1924年,两人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而徐志摩好不容易跟张幼仪离了婚,却得知林徽因已经去了美国,四年后,两人再次重逢,林徽因已经嫁给了梁思成。

1931年,徐志摩因为飞机失事而罹难,林徽因曾经写信给爱慕过她的胡适,说出了一段伤心裂肺的实话,承认自己爱徐志摩,但又不够爱他,却又不等于不爱他。

在这一段感情中,林徽因的做法是值得称道的,少女时期情窦初开,偏又遇上了一位风流才子,本应是一段佳话,可林徽因最终却能挥剑斩情丝,不得不令人佩服她的理智和冷静。如果徐志摩不是这样英年早逝,也许这段感情终将沉淀深了露出海面,如火山喷发,但一切止于空难,或许是天意吧。


谈谈情说说爱——徐志摩_第3张图片
林徽因

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陆小曼秀外慧中、多才多艺,擅长歌舞、吟诗、作文、绘画、弹琴,而且英文法文基础很好,读起原版外文小说来毫不费力。她在社交圈无人不知,与上海的唐瑛被誉为“南唐北陆”。

1922年,19岁的陆小曼奉父母之命与王庚成婚,婚后两人感情并不如外人预见的和谐。王庚是一颗政坛新星,整日忙碌于政务,而陆小曼又太闲,女人一闲了就容易惹是生非,就容易找茬吵架。

王庚左思右想,请来了自己的师弟兼好友徐志摩来陪陆小曼,因为他们两人都很闲。

品貌才学皆上乘的陆小曼遇上诗情惊艳的徐志摩,便燃出了“热情一经激发,便不管天高地厚,人死我亡,势非至于将全宇宙都烧成赤地不可”。一个柔艳,一个热烈,虽然罗敷有夫、使君有妇,但相爱起来哪里还顾得上纲常伦教和礼仪廉耻?

他们的这段感情震惊了世人,当时唯有郁达夫对于这段感情给予了道义上的支持,却是因为郁达夫与王映霞的结合同样归于一个版式。

可怜的王庚,原本想要让徐志摩帮他解忧,却不料徐志摩以爱为名让他满头冒绿光。

迫于外界的阻力,陆小曼劝徐志摩先去欧洲转一圈,避一避风头,两人也互相冷静一下。此后五个月,两人在万里长天里隔着两地相思。这时,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第二个儿子彼得在柏林不幸夭折,这样的惨事也只能让徐志摩分心写了一首短诗来敷衍,再无其他表示。

两人重逢后,感情更加炽烈,陆小曼坚决要离婚,与王庚分道扬镳后便与徐志摩结合。这段婚事没有得到徐志摩家人的祝福,甚至连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也在两人的婚礼上声色俱厉地苛责他们,事后梁启超给自己的女儿令娴写信时甚至称陆小曼为“祸水、妖妇”。

一个巴掌拍不响,梁启超的一番言论,也许是出于对于爱徒的维护吧,但将所有责任归于陆小曼身上,确实是不公平。

梁启超曾预言徐志摩找了陆小曼这么一个人做伴侣,将来必定痛苦无限。事实证明,如果不是梁启超去世得早,他就会亲眼看到现实被他的预言不幸言中。

情人之间,最是令人难忘的阶段便是刚开始时的欲语还休,若是揭开了那层薄纱,拨云见日,感情便有见光死的可能。而对于炙热狂烈的大诗人徐志摩来说,虚无缥缈的爱才是最动人心魄的爱,真正得到手后,这样冷落的阶段便来得更早一些。

陆小曼自幼家境殷实、娇生惯养,徐志摩与她结合后自然也不愿意薄待于她。

陆小曼原本就是有名的交际花,经此婚变,更是誉满九洲。她喜欢奢靡的生活,喜欢唱戏,也喜欢捧戏子,出手阔绰,从无吝色。她花样繁多,在交际场上忙得分身无术,徐志摩大大遭遇冷遇。

徐志摩原本就有一份父亲给予的家产,又在几间大学教书疲于奔命地挣钱,笔下也笔耕不辍,月薪在当时算是高了,却依然入不敷出。他只好硬着头皮去挣钱,才能填补家中的无底洞。

诚如每一段爱情一样,花前月下、你侬我侬总是动人心魄的,一旦回归家庭,落实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实处去,哪来还有那么多磁力吸引?就像一首诗所写的那样: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

在这场情史中,徐志摩原本作为一个局外人,却横刀夺爱,当他真的夺得这朵花后,却发现他也成了要苦心捍卫家庭的人,这一切皆因他促成了这场明争暗斗。匣中明珠太过璀璨,围城之外群狼环伺,故而生起了觊觎之心。

陆小曼爱打牌,后来又因为病痛而染上了鸦片烟瘾,最终深陷毒坑,难以自拔,并与昆剧票友翁瑞午行从过密。徐志摩的朋友都劝他了断这桩不幸的婚姻,但徐志摩不愿意让人看笑话,也担心离婚后陆小曼会更加堕落。

徐志摩死后,世人皆说陆小曼精神颓唐,一身素服,退出了社交圈,可谓对徐志摩一往情深。但根据这几个人物传记记载,徐志摩飞机失事后,陆小曼拒绝去认领遗体,为此张幼仪还认为她不是真的爱徐志摩。

张幼仪认领了徐志摩的遗体,并与大儿子操办了后事。

事后陆小曼也只是不再登台唱戏,却依然活跃在社交场,长袖善舞。

她在后面两年里苦心经营,专心完成了徐志摩八卷本的汇编工作,但徐志摩刚走,她便依附翁瑞午过日子。

翁瑞午对陆小曼一生痴爱,愿意离婚与她结婚,她却不愿意。后来翁瑞午为她荡尽家财,供她奢靡消费、吸食鸦片。陆小曼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坚持对翁瑞午不离不弃,两人同居三十余年,也许是回报他的一番深情,也许是离不开他物质的供养,后人只能自行揣测。

后来,陆小曼重拾画笔,举办了个人画展,在文学领域也有不俗的收获。


谈谈情说说爱——徐志摩_第4张图片
陆小曼

虽然后人还传闻说徐志摩与才女凌叔华有过一段情,但史料中并未见有记载。

纵观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他的情史与他的诗才一样引人注目。如果不说他是徐志摩,搁在古代,他便是抛妻弃子的陈世美;搁在现代,那便是始乱终弃的渣男。

也许对于天才,世人总归是宽容一些的吧。天才的爱情,无论再如何不堪,便也只能用一个荡气回肠来形容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情说说爱——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