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还是洪太尉,到底谁该背锅?

范仲淹还是洪太尉,到底谁该背锅?_第1张图片

读《水浒传》之前,我一直有个疑问,明朝虽不像清朝那样大兴文字狱, 但却也是严刑峻法极端残酷的一朝,一本描写并颂扬造反的书,是如何做到风行一时还不被东厂西厂锦衣卫抄水表的呢?没想到翻开《水浒传》,仅仅看完第一回,就找到了答案。

水浒第一回,讲了一个带点玄幻色彩的故事:

1.

话说宋仁宗的时候,突然发生了瘟疫。瘟疫这种事情其实在古代时有发生,主要是大家都不太讲卫生,随地大小便加上各种交叉感染,难免就会有瘟疫爆发。但这一次的瘟疫和以往不太一样,以往的瘟疫多半是先大赦天下,再修庙祈福、然后减免租税,过个一阵子就好了,这功劳自然就记到皇帝老儿的头上。其实,用现代医学的眼光看,即便什么也不干,随着免疫力的提升,区域性的瘟疫也自然就会过去。而这大赦天下、修庙祈福、减免租税自然就是原始版本的安慰剂。

但这一次,瘟疫比以往时候来得更猛一些,做了前面这一套程序,居然还没有退。这个时候,在我们中学课本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就出场了。那个时候,他还居庙堂之高,当然要忧其民。所以,他给皇帝出了一个好主意:

“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闻奏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

什么意思?我们没办法了,必须呼叫场外援助,而且这外援还必须得是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就因为这句话,范仲淹荣登背锅先生一号候选人。

2.

皇帝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应允范仲淹的提法。于是,我们的背锅先生二号候选人也登场了,他就是奉命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天师的洪信洪太尉。

其实洪太尉的迎天师之路并不顺利,他经过一路跋山涉水来到龙虎山,但是却得到张天师不在三清殿中的噩耗。皇帝有命,必须找到张天师呀,一番打探,原来张天师到龙虎山顶结庐修真去了。要想请动张天师,必须表达诚意,需要沐浴更衣斋戒一番,再徒步上山,请天师出山。

洪信一想,来都来了,那就入乡随俗呗。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洪太尉就沐浴更衣斋戒,把自己收拾得像一块白肉一样给张天师送上去。一路上,先遇到老虎,再遇到蛇,两次都差点被整死,洪太尉还是不放弃,继续往上走。终于,见到了一个吹笛子的小牧童,告诉他,天师神机妙算,已经算到了有瘟疫,也算到了你会来,你也通过考验了,天师已经乘鹤驾云去了。

回到山下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那个小牧童就是天师本人,老虎和蛇就是天师的考验。老虎当然是代表凌驾于人类之上的武力,考验洪太尉能不能经受住巨大的武力压迫而坚持上山,而蛇虽然小说里写也是特别可怕的武力威胁,但我感觉更多的象征一种诱惑,因为蛇把洪太尉盘起来缠了半天。虽然我们都觉得蛇很恶心很可怕,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蛇都有极强的性诱惑意味在里面。

本来好好的事儿,整出这么多曲里拐弯,洪太尉当然很不爽,于是,有了不爽当然要找地方发泄。好歹是个太尉,之前给你们天师面子,现在天师已经去搞定瘟疫了,那气只能撒在这帮小道士身上了。

正好这个时候,看到一间屋子用封条仅仅封住,封条都贴了近十层,看上去很神秘,比蛇有诱惑力多了。道士们说这里是历代天师镇压大魔王的地方,万万不能打开,放出大魔王,比瘟疫还要厉害一百倍,打死都要拦着洪太尉,不让他撕掉封条进去。但是刚刚不是说洪太尉要撒气要发泄吗,你越拦着,我越要去看个究竟,于是,他还是进去了,还看到一口井和一个碑,被上面写着“遇洪而开”。于是大喜,感觉这口井跟自己有缘分,说的就是遇到自己就会打开,然后,就打开了井,放出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个魔王。

几十年后,当梁山一百单八好汉齐聚,搅得天翻地覆的时候,人们又想起了放出魔君的那个午后。有人说,主意是范仲淹出的,这锅他背定了;也有人说,魔王是洪太尉放的,这个锅他甩不掉。大家都在为争论谁来背锅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造反到底跟这些所谓的魔王有没有关系?换句话说,到底是什么让他们走上造反这条不归路的?

看破不说破,答案大家心里都有数。

3.

《水浒传》的第一回其实解决了一个千古难题:怎么让一本批判现实、讽刺现实的书写出来不被抄水表?

答案就是先给皇帝找个台阶,找个理由。这事儿不怪你,要怪就怪范仲淹,乱搞迷信,瞎出主意,或者是,这事儿要怪还得是怪洪太尉,都说了别再气头上作决定。

这个套路后来被很多人用,比如同样是四大名著的《红楼梦》也用了第一回,讲了一个神话故事,就是要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跟你打马虎眼。再到后来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不是你皇帝做得不好,是老祖宗有更好的办法了。

当然,现在没有皇帝了,也崇尚有一说一。但是,如果我们在跟不管是公司领导还是家里领导的沟通中,可以建立一个共同的假想敌,或者树立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背锅侠,那么沟通起来,是不是就更简单了呢?

横看水浒,看出点不一样的味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范仲淹还是洪太尉,到底谁该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