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传承

清明节,基本都是扫墓祭祖的话题,既然是祭祖这就关系到宗亲宗族,我觉得,如果没搞清楚每位先祖的基本情况,那就不算是合格的晚辈。毕竟,中国的传统还是“长着为尊”,以宗族的传承为基础,特别是家族比较大的,各辈分先祖上下几代人,年代久远,如果没有老一代人的传承,可能很多晚辈都不知谁是谁。

最近,回家找到族谱,最终是把宗亲辈分关系给理顺了。理顺后发现:

一、很多以前觉得跟自己没任何关系的人,居然认真算下来还是同宗亲戚,如果再往上推算,整个同姓村庄的人几乎几百年前都是一家人。

二、传统历来都有传宗接代,脉脉相传的习惯,如果一家未出男丁被视为无后,无后则会通过堂兄弟多的儿子过继,作为自己的后人,当成自己的儿子尽孝道,并继承家业。比如我祖上可载的就有两代人是通过过继来继承的,包括我爷爷的父亲,以及我爷爷父亲的爷爷,有点绕口。

三、古代注重家族,家族人丁兴旺,就是最大的靠山,在当地就不易受他人欺负,所以,孱弱的小家族会积极“拥抱”大家族来壮大自己的声势。翻看族谱,我发现祖上,我爷爷的父亲是堂兄弟过继过来的,按照宗法,应该不再属于原出生父母的儿子,但由于到我爷爷这一辈也是单脉相传,而且早年就成为孤儿,以致,以后家族大小事,我们这一宗除了供奉过继过来的这一支,更多的是拥抱爷爷亲生父亲的这一宗亲。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是独立的一间祖厝,所以我爷爷繁衍下来的子孙是区别于现在大家族,并列的。为此我还查了一些资料,各有说法,大部分认为,既是过继,则是当儿子,亲生父亲家庭那边只能算血缘关系,已不同宗。有的认为,新时代,怎么说都是亲儿子,亲兄弟,应该共同祭祀。这两种说法都不适用我们,上面说的第三种情况比较靠谱,不过毕竟也是同血缘同祖上,所以清明两边都祭祀。

几百上千年的传统,好的地方是让每个人都能追根溯源,认祖归宗,特别在信息不发达的旧社会,天灾人祸随时发生。不好的地方就是,太复杂,目前的新社会年轻人基本都不了解了,年青人更多的社会关系共识是:圈子和钱,圈子会吸引共同兴趣,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钱,则更是如此,社会上向钱看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从脱离世俗的角度看也算是时代的进步,但缺了根,像无根的浮萍。中华好的传统应该继承,宗法也好、圈子也罢,最终就是每个人要活得清楚活得明白,怀有感恩之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清晰、正确、准确的价值观这非常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宗法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