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效应与反射效应

确定效应与反射效应_第1张图片

什么是确定效应?

法国经济学家,1988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斯·阿莱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阿莱悖论”。

现在有两个赌局:赌局 A,有 100% 的机会,赢得 100 万元;赌局 B,有 10% 的机会赢得 500 万元,89% 的机会赢得 100 万元,1% 的机会什么都得不到。你会选择哪一个?

我们可以算算他们的期望值,第一个赌局,100% 赢得 100 万元,很明显,这个赌局的“期望值”就是 100 万元。第二个赌局呢?500万 x 10% + 100万 x 89% + 0 x 1% = 139万。第一个赌局 100 万,第二个赌局 139 万,显然应该选第二个赌局嘛。

但是经济学籍阿莱用这个问题测试了大量的人。发现,绝大多数人选择了期望值只有 100 万的A,而不是 139 万的 B。

是的,绝大多数人都很不理性,他们不愿为了看似更大的收益冒风险,而放弃确定的但是小一些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确定效应”。

这种事情在生活着太常见了,比如投资中的“ 见好就收 ”和“ 落袋为安 ”,比如 “ 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 ,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就是 :

处于收益状态时,多数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什么是反射效应

继续举个栗子,如果你是某国总统,被告知一所学校的 600 名师生被恐怖分子劫持。恐怖分子提出了无理要求,你当然不能答应,于是命令营救部队研究救人方案。

营救部队研究后,出了两个方案。方案 A,就出 200 名人质,方案B,有1/3的可能性救出 600 名人质,有 2/3 的可能性全部人质被杀害。你该怎么选?

大部分被问到这个问题的人,都选择了方案A。为什么?方案 B 太冒险了,虽有可能救出所有人,但大概率人质会被全部杀害,方案A虽然保守,但至少能确定救出 200 人。这就是上面提到的 “确定效应”, 处于收益状态时,多数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假如换个问法,营救部队又出了两个方案。方案 C, 400 名人质会死去;方案 D,有1/3的可能救出全部 600 名人质,有 2/3 的可能性全部人质被杀害。请问,总统该怎么选?

大部分人选择了方案 D, 因为,方案 D 虽然冒险,但至少有可能救出所有 600 名人质;可是方案 C,是肯定要死掉400人的,这难以让人接受。

你会发现,其实 AB 组方案,和 CD组方案,完全一样,只是换了表述的方法。在AB组的选择中,很多人不愿意冒险,选择了方案 A,救出确定的 200 人;在CD 组中,人们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心态:绝对不允许死 400 人,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放手一搏,选择 D,说不定 600 人都能活下来。

处在损失状态时,人们这种和“确定效应” 截然相反的,不愿意承担风险的心态,叫做 “反射效应”。

处于收益状态时,因为“确定效应”,人们更加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处于损失状态时,因为“反射效应”,人们更加偏好风险,倾向于“赌一把”。同一个人的不同风险偏好,在不同的状态下,其实是不一样的。

确定效应和反射效应来解释投资最合适不过了,以股票为例,上涨时,处于收益状态,大多数人倾向于落袋为安。下跌时,处在损失状态,不愿意及时止损,而是选择搏一把,等着涨回来在卖掉,结果被深套。

你可能感兴趣的:(确定效应与反射效应)